感动与话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章 人生诸多遗憾吗(二)

点烟的少年看了一眼窗台上的那盆花。

陆梓仿佛看到了那男孩子身上自己的影子。

或许那就是自己吧!

他渴望和他对话。

但是又好像影子一般存在。

不可触碰到他的存在。

不止是他的身,他的形。

呼出来一个小人。

那就是从前的你啊!

“这小子是我?”

另一边,林锡坚走到讲台上,岑凯就颇为意外。

他写下海狮节动员。

岑凯:“学生会插手班级宣传了啊!”

“还不是因为你们大家!”

他们知道凌潇潇是给大家下了猛药。

希望大家妥协。

“我们—又是我们!”

陆梓则想起另一件白天的事。

总之没人在认真听动员。

“就算不参加了又怎样!难道还要我们发誓吗!”

白天陆梓像往常一样洗手池边吸烟,被学生会逮了个正着。不过念他第一次就放过了。

私下他决定投这个赞成意见。

因为如果无人参加的班级到时会取消本班活动资格。

“你们班有人报名了啊!”

林锡坚抬起头。

“是叫陆梓来着!”

岑凯:“陆梓是怪胎!不算!”

“那他是你们班的不是!”

“是又怎样!”

“其实还有凌潇潇、姜佳亮几个女生也报名了!”

“所以已经报了名不参加的会被扣班级分!”

“这不是我的意思!”邢之栋说。

莫立现在身为女生,也说不上话了。

因为他说的几个女生里显然不包含她。

但是要说从前据理力争,是少不了她。

陆梓看着外面的风景。

刚才几个片段一一闪现。

“某些人真的够可以的了!”

就好像当初说派对肯定没人参加,但也稀稀落落的报名的人越来越多。

各种下三滥的催报招数只有学生会这些干事想的出来。

这些招数只会收买那些对于恰巧最看重的就是名声的人。

这算不是分化瓦解内部同盟呢!

邢之栋看了一眼那个叫陆梓的男生。

他低着头,只是仍然低着头不说话,也不看他。

但是,抬起头的时候,脸上却有一丝忧伤。

好像所有的麻烦和争论的起点是因为他。

但是大家并不知道他的困饶。

就像水池里那个未被消灭的烟蒂。

好在大家已经把这场争论忘的差不多一干二净了。

毕竟没人会在某个问题上完全和他人达成默契。

只有窗台上那盆花会无言的笑话他。

其实“胜利者同盟”和“实施者同盟”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算分化成两大阵营,但本质上并不是对立的。

邢之栋的话来说“至于吗”。毕竟也太正经了吧?

不过陆梓长叹一口气,终于可以刚刚结束了胡思乱想。那些被笑容浇灭的小火苗再次燎原。

只是也许再多的也许,都没有意义,最终只爆发成了一次。是的,只要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每走一步都不会错的。

再回头心中那个小人,便是最真实的自己呀!

每当自己无法做出决定,那个小人便会跳出来为自己辩护。

即使真相扑朔迷离、变化多端,它总能为自己的不安找到合适的理由和合理的辩护。

自己好像不属于任何所谓的“同盟”。

但是这两个分化的同盟到底是在自己做了决定之后呢还是之前。

反正因为自己的缘故,那种对立已经产生了。

对立感已经呈现出来了。升旗仪式结束前,值周生总结了上一星期的纪律卫生评比情况,然后,主任宣布了事情:所有班级都要参加海狮节。通过这两项事情,陆梓知道,没有人在纪律卫生这条点名有人在厕所公然抽烟。

就好像所有的东西都是要靠争取才能得到的。

那么失去的话只要有一个不成文的理由就够了。

但是这个不成文的理由最终还是没有发生。

这已经足够保全他的面子和在大家心目中的印象。

虽然还是有人说他是“怪胎”之类的。

但是最近总是有那么些嫉妒自己拿了班级第一的高分的人。

他们会对各种取得第一的男女生极尽羞辱的绰号之能事。

仿佛在尖子班这已经是不成文的约定。

因为实在找不出像样的理由达到心理上的某种平衡,所以对那些大众羡慕的第一名,只能以怪咖等等,求的某种心理的安慰。

只要稍有心理常识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体会。

什么叫不在乎,这就是不在乎。

而那些类似于咒语,专门用来召唤“分离”“变心”“背叛”“怀疑”的分化的词,只能说只是暂时的吧!

但是陆梓心中有一种恶感,那就是希望分化继续。

他就像在两军对垒中隔岸观火。

反正自己并不会受伤。

反正“胜利者同盟”和“实施者同盟”可能在他填那张表之前就已经动摇和分化了。

对于邢之栋、林锡坚和凌潇潇而言,这应当是他们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以“永远”就像一个咒语,“永远在一起”“永远爱你”“永远是好朋友”“永远相信你”……所以,永远不要说永远。

那天周末回家吃晚饭的时候,凌潇潇格外兴奋,不住嘴地讲着学校发生的事情。当然,关键词一直都是:海狮节。

似乎她这个班干部呕心沥血,算是合格了。

陆梓则又回到了老家的那个小山坡上。

现在他可以肆无忌惮的吸烟了。

但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同样是周末,别的同学都和家人团聚。

他却一个人呆在冰冷的角落。

他试图想打电话给他爸。

也许那一边则是灯红酒绿。

或许同样是寂寥的很。

都市的夜晚,谁也猜不到彼此的心思。

月亮升的老高,星星却只有几颗。

寥落的灿烂。

前几天看到一个拾荒少年的报道。

把自己想象成那男孩子。

于是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一个小人在安慰,一个小人在讽刺。

他渴望和他对话。

但是又好像影子一般存在。

不可触碰到他的存在。

不止是他的身,他的形。

更可贵的是有一种勇气。

就像一只发光的蝴蝶。

是装在一只有勇气的气体点亮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