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感情升温
几个探班的同事走了进来,手里还提着水果和花篮。看到乔安予和傅烬尧抱在一起,几个人顿时愣在原地,脸上写满了尴尬。
傅烬尧迅速松开乔安予,站起身,恢复了以往的冷漠:“我还有事,先走了。”说完,他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病房。
乔安予看着他的背影,心里有些失落,但还是笑着对同事们说:“进来吧,别愣着了。”
同事们这才回过神来,纷纷走进病房。有人把花篮放在床头,有人递上水果,还有人关切地问:“乔导,你没事吧?听说你晕倒了,我们都吓坏了。”
乔安予摇摇头,语气轻松:“没事,就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就好。”
一个女同事凑过来,眼神里带着八卦的光芒:“乔导,刚才那位……是傅总吧?你们……”
乔安予笑了笑,语气轻描淡写:“他刚好路过,听说我住院了,就过来看看。”
女同事显然不信,还想再问,却被另一个同事拉住了:“行了行了,乔导刚醒,别打扰她休息。”
乔安予感激地看了那个同事一眼,心里却有些复杂。她知道,自己和傅烬尧的关系迟早会被传开,但她并不想在这个时候成为话题中心。
接下来的几天,乔安予明显感觉到同事们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以前大家对她虽然尊重,但更多的是公事公办的态度,而现在,每个人看到她都带着几分谄媚的笑容,说话的语气也多了几分讨好。
“乔导,这是今天的拍摄计划,您看看有没有问题?”
“乔导,这是新改的剧本,您过目一下。”
“乔导,这是给您准备的咖啡,加了双份糖,您尝尝。”
乔安予一一应付着,心里却有些无奈。这一切都是因为傅烬尧那天出现在病房里,在同事们眼中她和傅烬尧的关系已经不言而喻。
但她并不想解释什么。她和傅烬尧之间,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那些暧昧的瞬间,那些若有若无的关心,都是他们之间的秘密。
夜幕深沉,乔安予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了酒店。刚刷开房门,手提包里的手机骤然响了起来,她动作一顿,掏出手机一瞧,屏幕上闪烁着“傅烬尧”三个字。
“喂?”她按下接听键,声音不自觉地染上几分倦意,连尾音都透着绵软无力。
“身体怎么样了?”傅烬尧低沉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不知是不是她的错觉,竟比往日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
“好多了,医生嘱咐我多注意休息就行。”她轻叹了口气,缓缓靠倒在沙发上,双眼阖起,像是连睁眼的力气都没有了,“你呢?在忙些什么?”
“开会。”傅烬尧惜字如金,回答简短干脆。
乔安予嘴角微微上扬,扯出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调侃道:“傅总可真是日理万机,连打电话的间隙都得见缝插针。”
电话那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几秒后,傅烬尧再度开口,直接开启下一个话题:“剧本写得如何了?”
乔安予先是一愣,很快反应过来:“还在创作中,等我打磨好第一时间给你看。”
“嗯。”傅烬尧简单应了一声,随后听筒里传来“嘟嘟”的忙音,他已经挂断了电话。
乔安予垂眸紧盯着手机屏幕,嘴角是难以抑制的笑意。仅仅是隔着一方屏幕的寥寥数语,却让她觉得,自己与傅烬尧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潘志杰刚从外省的拍摄地回来,看到乔安予立刻迎了上来:“乔导,你没事吧?这几天可把我累坏了。”
乔安予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接下来交给我吧。”
潘志杰点点头,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乔导,你和傅总……是不是……”
乔安予看了他一眼,语气平静:“别瞎猜,好好干活。”
潘志杰识趣地闭上了嘴,但眼神里依旧带着几分探究。
乔安予没有理会他的目光,继续投入工作。
---
终于结束了综艺节目的拍摄,乔安予整个人像是被抽干了力气。
她瘫坐在剪辑室的椅子上,看着屏幕上快速闪过的画面,耳边是后期剪辑师和字幕组忙碌的键盘敲击声。她揉了揉太阳穴,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至少,这一阶段的忙碌终于告一段落。
乔安予起身走到窗边,用力推开窗户。刹那间,裹挟着热浪的夜风汹涌灌进屋内。
夏夜的风带着丝丝黏腻,她撩开贴在脸颊上被汗水浸湿的发丝,低头看向手中存着她新电影剧本的U盘。
为了它,乔安予无数个夜晚在昏黄的台灯下与纸笔、电脑为伴,熬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通宵。
她心里清楚,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商业大片的轨道,想要把它完成,前期的支持尤为重要。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去找傅烬尧。
乔安予站在电梯里,看着数字一层层跳动,心跳也跟着加速。
傅烬尧对商业价值的追求近乎苛刻,而她的剧本显然不符合他的标准,但她还是想试试。
电梯门打开,她踩着高跟鞋走向他的办公室。门虚掩着,她轻轻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进来”。
傅烬尧正坐在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眉头微皱。他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神淡漠,仿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
“傅总,”她走到他面前,将U盘放在桌上,“这是我新电影的剧本,想请您过目。”
傅烬尧放下手中的文件,拿起U盘插入电脑。他的目光在屏幕上快速扫过,眉头越皱越紧。
乔安予站在一旁,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心跳如擂鼓。
几分钟后,傅烬尧关掉文档,抬头看向她:“这部电影拍出来票房会很低,傅氏不能做亏本的事。”
乔安予的心沉了下去,但她没有退缩。她直视着他的眼睛:“我知道它可能不符合商业片的定位,但它有它的价值。我愿意修改,让它更符合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