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总序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建立于1958年,历史悠久。1958年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扩建为黑龙江大学,当年便组建了哲学系。黑龙江大学成为全国较早建立哲学系的高等院校之一。全国统一恢复高考后,1983年,黑龙江大学哲学系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点,1986年获批中国哲学硕士点,1993年组建哲学与行政管理系,199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1999年获批中国哲学博士点。2000年哲学系发展为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3年获批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6年获批外国哲学博士点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7年马克思主义哲学获批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11年独立为哲学学院,下设1个哲学本科专业,1个哲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1个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纵观60年的发展历程,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历经三个阶段:1958年~1978年为“艰难的初创期”,以张奎良先生和张锡勤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从祖国各地来到冰城哈尔滨,扎根龙江大地,为龙江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8年~1998年为“起步的发展期”,以丁立群教授和柴文华教授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学者或毕业于这里,或来到这里参加工作,接续龙江哲学的发展传统;1998年~2018年为“跨越的转型期”,一批“70后”和“80后”青年博士群体开始回流龙江,加入龙江哲学传统创新发展之列,成为传承龙江哲学血脉的生力军。
毋庸置疑,老、中、青几代“黑大哲学人”共同塑造了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爱智致用、批判创新”的学术传统,即“龙江哲学传统”。这一传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从学科门类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外国哲学三大主干学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文化哲学”和“实践哲学”两个特色研究领域,从而把伦理学、美学、科技哲学等不同二级学科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呈现打破原有二级学科壁垒的研究态势。第二,从学术研究方法来说,龙江哲学注重史论结合,既关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国伦理思想史和西方哲学史的学术史梳理,又强调从哲学问题出发创新性转换对哲学史的研究,即转换哲学史的研究范畴,转换哲学史的研究视野,转换哲学史的研究方法,转换哲学史的研究目的,从而达到以哲学的方式研究哲学史,将对哲学史的研究转化为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说,龙江哲学始终关注现实,强调理论要走出“书斋”,积极参与到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中去。无论是80年代初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的争论,还是90年代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国现代化路径的文化反思、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再认识、实用主义思想的再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诸种探讨,以及21世纪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探索等,都有“黑大哲学人”的积极参与。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40周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是第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办之年,是黑龙江大学命名并确定为综合性大学60周年,是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建立60周年。值此60周年之际,学院统一组织出版“龙江哲学研究丛书”,以更好地发展和彰显“龙江哲学传统”。
丁立群 罗跃军
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