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稿
世界华文教育年度发展报告(2019)
华侨大学华文教育研究院/华文学院
胡建刚 洪桂治 张斌 孙菁 赵雅青
摘要 2018年,华文教育在政策层面获得了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进行了政策改革,“三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效,中文教育课进入海外主流社会;在交流与合作方面,华文教育稳步向前,呈现高层带动、内外联动、以侨为媒、互学互鉴的特点;在华教活动方面,相关部门与机构精心组织开展了以推动华语与中华文化传播、紧密联结中华民族为主旨,以华裔青少年为主体,以中国寻根之旅、亲情中华、中国文化行、中国文化海外行、中华文化大乐园等品牌项目为平台,以夏(冬)令营、竞赛、文艺演出为主要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海内外华文教师培养方面,高效率高频率利用互联网手段,强化针对性、全方位建设化外华文师资队伍。同时,台湾地区华文教育工作在“台湾侨务主管部门”“驻地办事处”“侨教中心”“文教中心”的协同运作下顺利完成。台湾地区对海外华文学校在师资培训、经验分享、教材提供、办学经费等方面均予以支持。
关键词: 华教政策 华教合作 华教活动 华教师资 台湾华教
一 引言
2018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华文教育工作在培养华侨华人子弟、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等领域成果斐然。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希望学校擦亮“侨校”金字招牌,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周末制中文学校教学大纲》等标准通过鉴定,华文教育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华文教学、中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实景课堂、“双师”课堂等教学方式广受欢迎。得益于完善的帮扶体系,海外华文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性显著提升。
二 华文教育政策与发展形势
(一)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华文教育“育人”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功能
2018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强调,侨联组织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凝聚侨心、侨力、侨智,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侨校暨南大学,参观了校史展览和办学成果展示,察看了图书馆内华侨华人文献馆的馆藏文献和实物,并同部分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作出贡献。习近平指出,中国有5000多万海外侨胞,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独特优势。改革开放有海外侨胞的一份功劳。他希望暨南大学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把学校办得更好,为海外侨胞回祖国学习、传承中华文化创造更好条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二)因应机构改革,华文教育工作归属中央统战部指导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其中“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部分有关海外统战工作的安排摘要如下:
(十五)中央统战部统一管理侨务工作。为加强党对海外统战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广泛地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更好发挥群众团体作用,将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并入中央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对外保留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牌子。
调整后,中央统战部在侨务方面的主要职责是,统一领导海外统战工作,管理侨务行政事务,负责拟订侨务工作政策和规划,调查研究国内外侨情和侨务工作情况,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涉侨工作,联系香港、澳门和海外有关社团及代表人士,指导推动涉侨宣传、文化交流和华文教育工作等。
依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的以上内容,华文教育工作由中央统战部负责指导与推动。
2018年,海外的华文教育机构也有长足发展。华文学校数量有所增加,马来西亚柔佛州郭鹤尧华小开工建设,维也纳博雅学院正式开课,印度尼西亚棉中中小学重建招生。各级各类华文教育基地持续增加,其中中国侨联确认了第六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新增33个省级华文教育基地,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落户大理大学,湖北省首个华文教育基地落户三峡大学。
国侨办命名的第七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单位)”陆续授牌,雅典中文学校正式成为希腊第一所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国侨办长期支持捐建的“蒲公英图书室”“侨馨书屋”等影响日盛,为当地中小学提供了良好的华文阅读环境,营造了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
(三)召开华文教育重要工作会议
2018年3月21~24日,“2018年全国华文教育工作会议”在温州召开,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侨办领导和分管华文教育的负责人以及华文教育基地院校负责人近150人参会。会议期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文化司和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分别总结了2017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及中华文化大乐园、师资培训及外派教师、华文教育基金会项目等工作,全面部署了2018年重点工作。
2018年2月6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赵阳主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秘书处2018年工作要点》,改选了秘书处领导及部分理事。
(四)华文教育“三化”建设取得重要成果
在国侨办直接领导下,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取得进展,多项具体成果通过专家鉴定,为华文教育转型升级奠定了专业基础。
2018年12月,国务院侨办重点项目“周末制中文学校教学大纲(小学阶段)”在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举行终审会,项目具体成果顺利通过专家组终审鉴定。国内华文教育领域专家评审组和海外周末制华文学校资深教师评审组都对大纲研制的意义、内容体例、实用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及资深教师指出,该大纲符合海外华文教育的实际需求,内容编排体现了系统性、基础性、层级性,突出了华文教育“语言与文化并重”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018年10月,“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项目鉴定会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举行。鉴定专家组经过讨论,肯定了该项测试系统的成果,同意结项,并一致认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水平测试”是针对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华文能力设计的一个国家级标准化测试,填补了华文教育语言测试领域的空白。
2018年11月,作为华文教师证书考试培训的重要配套用书,《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程》(三册)顺利通过专家审稿鉴定。
(五)中文课程逐步进入主流社会
2018年,部分亚洲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马来西亚政府加大了对华文教育的资金投入,在政策上持续给予华文小学、华文中学和独中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开展了“马来西亚华裔子弟赴华深造保送计划”,帮助华裔学生顺利到中国大学深造。新加坡成立首个汉语考试中心,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管理学院成立商务汉语考试中心。缅甸内政部中央消防学校2018年首开汉语班,阿联酋政府决定到2019年把教授中文的学校增加到14所。
2018年,俄语区相关国家出现重视和发展中文教育的良好态势。俄罗斯政府拟将汉语纳入俄罗斯全国统一考试,其境内图瓦共和国首府克孜勒总统士官武备学校已将汉语列入必修课。白俄罗斯明斯克国立语言大学成立了该国首个中文系,着力培养本土化的中文教师、翻译人员和相关汉语人才。
在其他欧洲国家中,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区已将中文纳入普通学校外语教学,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成立首家公立中德双语教学幼儿园。意大利特伦托市索菲·绍尔高中宣布,将把中文纳入学校毕业考试内容,考试成绩将列入毕业考试成绩。在爱尔兰,自2020年起,中文将出现在爱尔兰大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中;到2022年,汉语将成为爱尔兰高考的科目之一。
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已将中文纳入大学课程,其最大的综合性大学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开始开设中文教学专业。
三 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
2018年,在新时代背景下,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稳步向前。中外政府相关部门、民间组织以及各地区华文教育机构间不断凝聚共识、加强交往与合作。总体来说,2018年世界华文教育交流与合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高层带动,贯彻华文教育发展思路
2018年,侨务部门相关领导多次视察下属单位,调研华教工作开展情况,指导华文教育发展规划执行情况,协助相关单位厘清华教工作发展思路。其中,福建、广东、广西、浙江、云南等传统侨务大省(自治区)表现抢眼。福建省侨办主任前往华侨大学交流,就华侨华人权益保护立法、新侨研究、海外招生、华侨华人奖学金等具体问题开展深入探讨;广东省侨办主任赴暨南大学调研交流,就如何发挥侨校特色,进一步深化合作、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言献策;福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与温州市外事侨务办公室走访下属华教基地,调研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前期筹备工作,就如何出精品项目、如何提升该地华教工作凸显度展开座谈。
(二)内外联动,开展宽领域多层级交流
2018年,中国政府相关机构、民间组织和各华文办学机构赴境外出访频繁,交流密切,海外华教机构、组织在来访上亦表现积极,华教交流呈现内外联动之势。2018年,共有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进行了华教交流,互动形式遍及参观、考察、走访、座谈和洽谈,双方就师资建设、教材编写、教育管理等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持续将海内外华教交流向宽领域、多层级的方向推进。其中,出访方面,赴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与缅甸四国出访频率较高,赴非洲、南美国家出访较少,主要是当地使领馆与文化机构进行多方位的华教交流;来访方面,亚洲、欧洲、北美国家表现积极,马来西亚、意大利、美国等国来访频频。
(三)以侨为媒,助推华文教育深度合作
2018年,乡情侨情在助推华教合作上成果显著。一方面,侨乡凝聚海外侨社力量,鼓励和吸引海外侨社、华文教育组织及各界人士支持华教发展,着力提升侨乡文化交流与教育合作深度,支持区域建设。另一方面,侨乡利用国内资源为海外华文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在教材、师资等方面提供定向、优质的输出。亚洲地区闽籍、琼籍侨团对祖籍地与住在国间华教合作的贡献较大。2018年上半年,马来西亚闽籍侨团晋江社团联合会三次赴祖籍地晋江考察访问,促成马来西亚安顺三民独立中学与晋江侨声中学、太平华联国民型第二小学与金井毓英中心小学、北海中华公学总校与晋江市实验小学缔结姊妹学校。2018年度,欧洲温籍侨胞多次促成高质量华教合作,在西班牙、意大利举办的浙江国际教育展上,温州肯恩大学与温籍华校罗马中华语言学校达成合作意向;温籍华校葡萄牙淑敏语言文化中心也与温州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该类合作既为国内学校提供了教育合作与产教融合方面的宝贵机会,也为国外华教机构搭建了共享学术讲座、课题研究辅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相关服务平台。
2018年1月17日,马来西亚闽籍侨团晋江社团联合会赴福建省晋江市考察交流,考察期间,签署缔结姊妹学校协议。
(四)互学互鉴,海外华教机构间交流合作不断
2018年度,海外华文教育机构间互学互鉴,自主性明显增强。印度尼西亚三语学校协会访问菲律宾华教中心,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共同承诺今后将大力推动各自下属学校开展校际交流与合作。洲际互访也成为现实,安哥拉中安桥国际学校校长前往葡萄牙淑敏语言文化中心考察交流,双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四 华文教育活动
2018年,“华教活动”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及各级地方侨务办公室、海外交流协会、华文教育基金会、归国华侨联合会、华文教育基地院校、海外华社与华教组织的精心组织下蓬勃开展,活动以推动华语与中华文化传播、紧密联结中华民族为主旨,以华裔青少年为主体,以中国寻根之旅、“亲情中华”、中国文化行、中国文化海外行、中华文化大乐园等品牌项目为平台,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活动类型主要包括夏(冬)令营、竞赛及文艺演出等。具体以以下五种形式呈现。
(一)祖地寻根,认识历史中国,了解现代中国
2018年,“中国寻根之旅”举办夏(春、秋、冬)令营近120场,参营华裔青少年约12000人次。活动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举办。其中,北京、福建、江苏、广东四地办营最为活跃,办营场次均在10场以上;青海省首次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
2018年,包括亚洲、欧洲、北美洲、中南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42个国家和地区的华裔青少年参加了“中国寻根之旅”。统计表明,来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泰国、德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法国、马来西亚、意大利的“寻根”营团最多。欧美地区活动趋于频繁;中南美洲国家巴西较为活跃;非洲国家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参营国家数从2个增至6个。
“亲情中华”夏(冬)令营是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另一重要品牌活动。2018年在北京、内蒙古、湖北、广西、上海、河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西共举办活动13场次,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西班牙、德国、法国、英国、斯洛伐克、俄罗斯、荷兰、爱尔兰、意大利、摩洛哥、日本、泰国、蒙古国等国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华裔青少年近千人。
总体来看,2018年夏(春、秋、冬)令营活动相较往年更注重实效,主题特色突出。承办单位充分挖掘所在地优势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办出地域特色、主题特色。如福建团的“海丝文化、茶文化、宗祠文化、朱子文化”主题;江苏团的“运河文化、园林文化、曲艺文化”主题;江西团的以“道”串联文化主题;云南团的民族音乐与民族舞蹈主题;北京团的“戏曲、书画、武术、舞蹈”主题;浙江温州团的“商务能力”训练主题;等等。
(二)海外参营,传播中国文化,构建印象中国
2018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等部门打造了“中华文化大乐园”“中国文化海外行”“亲情中华·海外行”等一系列品牌活动,组派国内优秀才艺教师团“走出去”,与海外华文教育组织、华文学校联合举办夏(冬)令营,把汉语知识、中国历史、中华武术、中国书法、中国画、民族舞蹈、民族音乐、传统手工艺等中华文化精品课程送到海外华文学校,满足他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需求。
2018年,“中华文化大乐园”在美国纽约、意大利米兰、匈牙利布达佩斯、葡萄牙里斯本、柬埔寨西哈努克、日本东京、缅甸仰光7个城市办营;“中国文化海外行”分别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新西兰、德国举办;“亲情中华·海外行”活动走进印度尼西亚华校。
值得一提的是,华侨大学突出特色,勇于创新,持续主办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团”以在华留学生为传播主体,留学生利用假期返回所在国,亲身向当地大中小学华语学习者讲述留学中国的故事,带领当地学生体验中华文化,进行汉语学习经验交流,在海外侨界获得了一致好评。
(三)以赛促学,创新形式,推动华语与中华文化传播
2018年,华文教育领域举办了大大小小的竞赛活动37项,既有中国方面组织、主办的全球性的比赛,也有海外华人社团、华教组织、华文学校举办的某一国家、某一地区的比赛。
中国国内方面,第六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知识竞赛)总决赛举行,共有14个国家的100余名营员及领队参加了在福建厦门举办的总决赛;“文化中国·水立方杯”唱响双奥之城华侨华人大联欢活动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全球华语朗诵大赛暨第五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在北京启动;等等。
境外方面,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孟加拉国、新加坡、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华教组织,联合华校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比赛,通过有效的组织、趣味化的形式,以赛促学,激励海外华裔青少年去接触、学习汉语与中华文化,推动华语与中华文化传播。如菲律宾举办第九届棉兰老地区“华语情”系列竞赛活动;意大利中文学校联合总会举办中文诗歌朗诵比赛;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中国熊猫杯”学生中文演讲大赛;英国中文教育促进会主办第十六届全英普通话朗诵比赛、首届全英少儿“丝路回响”中文海报设计大赛;澳大利亚纽修威中文教育理事会举办“第28届全澳中文朗诵比赛”;澳大利亚悉尼举办“唱响星途”全球华人流行歌手大赛,大赛及系列活动永久落户悉尼。
与往年的竞赛以朗诵、演讲、辩论为主要类型的情况不同,2018年竞赛形式呈多样化发展,在传统的演讲、歌唱、书法以外,注重“知识竞赛”以助中华文化知识的传播,并以“中文说故事、汉字听写、海报设计”创新竞赛内容,提高活动吸引力。
(四)文化搭桥,凝聚全球中华儿女心
2018年的文艺慰侨、交流演出包括国家级文化品牌“文化中国”系列活动、“中华文化大乐园”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活动、“亲情中华”艺术团巡演活动等。
2018年春节期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派出6支“文化中国·四海同春”艺术团,分赴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亚洲共16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城市,共演出33场。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联手湖南卫视,录制了“四海同春”全球华侨华人春节大联欢电视晚会,与全球华侨华人共贺新春。“亲情中华”系列活动形式多样,包括在境内外开展慰侨演出、中医慰侨活动、展览活动等。各省艺术团走进柬埔寨金边、越南平阳、英国伦敦、北美、中国香港等地,欢聚广东广州、福建福州,为海内外侨胞送上文艺盛宴。
“中华文化大乐园”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赴蒙古国乌兰巴托和日本东京、长崎、大阪进行演出。
此外,美国、加拿大、比利时、英国、德国、瑞典、法国等多个国家华校,以春节、儿童节、端午节、母亲节、教师节、中国国庆节、中秋节、华校校庆为契机,举办联欢会、游园、中国文化周、汉字文化节、汉字书法展、汉语文化节、华人文化节、中国电影月、中国之夜等活动,深受华裔青少年喜爱。
2018年,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组织部门,联合打造的“伟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实景课堂开课21期。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新型教学方式。意大利、西班牙、英国、法国、巴西、爱尔兰、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比利时、美国等国的25所华校的华裔学生参与实景互动,全球2万多个登录点同时在线学习。
向海外多种形式地传播中华文化,是华文教育的重要使命,不仅丰富了海外侨胞的文化生活,满足了海外侨胞的精神需求,而且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沟通了世界与中国,凝聚了全球中华儿女心。
五 华文教育师资培养
华文教师是华文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要素,2018年,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在继承中发展,海内外华文教师培养资源融合联动,不断提升海外华文教育的师资水平,促进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2018年华文师资培养工作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双向驱动,开展华文教师证书培训
华文教师证书及培训、考核项目的研制和实施是推动海外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的开展趋于稳定,海内外同步开展、双向驱动,这一培训形式也受到了海外华文教师的喜爱和好评。2018年,国内8所高校先后举办了11场“华文教育·华文教师证书”培训班,700多名海外华文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和考试。在国外,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积极参与华文教师证书的推广和培养,其中新西兰有近百名华文教师参加了该证书的培训和考核。
(二)融入“互联网+”,开展远程师资培训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互联网融入华文教育中,形成“华文教育+”发展模式,是符合海外华文教育发展趋势的有力手段。海外华文教育师资远程培训项目就是“华文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2018年,“华文教师完美远程培训”先后在西班牙、荷兰、意大利、巴基斯坦、阿联酋等16个国家举办。截至2018年底,已有五大洲45个国家的1214所华校订制了华文教师远程培训课程;全球直播课已有80多个国家的9000多位华文教师入群听课。与此同时,远程课程培训注重内容发展和课程建设,通过定制的形式实现供需平衡。远程培训是海外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网络教育发展的体现,远程培训实现了国内学校和海外华校的双向互动,有利于双方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在整个海外华文教育师资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服务“一带一路”,加强本土化师资培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华文教师素质能力提升日益迫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迫切要求。2018年,专项培训工作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上都切实把握住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和发展,共计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师培训班3次,沿线国家近200名华文教师参加培训,这些项目的开展,提升了参训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当地中文教学培养了优质师资,并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四)强化针对性,全方位建设海外华文师资队伍
海外华文教师培养工作特别注重提高华文教师的综合素质。2018年,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各省级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承办、各高校协办、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资助的“2018海外华文教师培训班”先后组织来自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俄罗斯、匈牙利、埃及、南非、英国等30多个国家的华文教师在中国各地参加综合能力的师资培训并领略风土人情。
海外华校校董、校长和优秀教师培训项目也持续扩大培训规模。2018年,“海外红烛故乡行”项目继续邀请海外华文学校校董、校长和优秀教师参加活动,共计举办6次活动。“马来西亚中学校长领导力提升研习班”“2018年外派教师聘方学校校长研习班”“2018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校长研习班”“海上丝绸之路华文教育校长培训班”“中国侨联海外侨领研修班”先后在上海、烟台、洛阳、福州和厦门举办。
学历型师资培养是海外华文师资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优秀的海外本土华文教师的重要方式。目前,暨南大学和华侨大学每年都在招收有志于成为海外华文教师的华文教育本科生,这为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华校稳定输送了一批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华文师资。
六 台湾地区华文教育工作
2018年,台湾地区华文教育工作在“台湾侨务主管部门”“驻地办事处”“侨教中心”“文教中心”的协同运作下顺利完成。台湾地区对海外华文学校在师资培训、经验分享、教材提供、办学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其工作着力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招生,扩大海外华语文教育影响力
台湾地区华文教育工作由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规划,台湾侨务主管部门贯彻,在地“侨教中心”“文教中心”具体落实。2018年台湾地区在美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柬埔寨、越南、新加坡等地召开招生说明会。其招生理念呈现“双轨制”的特点。一轨为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联合台湾高校,面向海外招收“海外青年华语文研习班”学生;另一轨以语言为依托,学习职业技能,面向海外招收“侨生技职专班”。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侨务主管部门为增强在泰国北部地区华文教育的影响力,解决其师资不足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五条政策,分别为:(1)比照侨生奖学金模式,规划设立“侨师辅助基金”,增加侨校自聘教师数量;(2)鼓励泰国留台侨生返泰任教;(3)鼓励侨校开办简易师范班在地培训师资;(4)协调教师资源,选派华文教师赴台北任教;(5)积极发展泰北华语文网络教学。
(二)以特色活动推广华语文教育
台湾地区侨务主管部门从师资技能培训、文化活动筹办、教学成果展示等方面推广全球范围内的华语文教育。
在师资技能培训方面,“台湾侨务主管部门”“驻地代表处”在地“文教中心”“侨教中心”共同合作举办了大小56次师资培训会来提升师资技能。这些培训会种类多样,内容层次分明,覆盖地区广。其主要有4大类:“华文教师研习会”“民俗文化种子教师在地培训会”“种子教师培训营(班)”“数位华语文教学课程培训”。
华文教育活动主要为中华传统文化相关活动和华文教学相关比赛。活动既展现了华文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体现了各地华文教育机构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庆祝活动与教学将结合,促进文化输入与产出。各地共举办节日庆祝晚会、联欢会、园游会等70余场,不仅庆祝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重要民族节日,还有教师节、祭孔、建校周年庆、毕业典礼等庆祝活动。在节日庆祝活动中,不仅学生们体验了节日民俗和节日氛围,中文学校还能动地将节日与竞赛相结合,用以丰富活动的内涵。
华文教学比赛融合了当地元素,特色鲜明。海外共举办华文教学展示类比赛38场,其中“汉字文化节”17场。部分地区也将汉字文化节做成了区域华校联合活动。除汉字文化节系列活动外,各地华校还自发组织了“教学成果展”“中文朗诵比赛”“演讲比赛”“多媒体简报比赛”“学艺竞赛”等系列活动。
(三)以多路径交流深化华语文教育合作
2018年,台湾地区华文教育的交流访问工作呈现多路径、宽领域的特点。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台湾地区各部门、台湾地区高校、在地“驻外办事处”、海外文教中心与海外华文学校间交互参访,并在台湾侨务主管部门促进下开展海外华文学校间的合作。相关交流访问共计47次。其中,“走出去”类活动共计25次。赴海外华校参访13次。“请进来”类活动共计11次。海外华文学校赴台参访6次,促进了华文学校间师资培训、办学经验、教育理念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此外,2018年,在台湾侨务主管部门、“驻外办事处”、“侨教中心”、“文教中心”的推动下,北美洲、东南亚等部分地区的华校开展联合交流活动共计11次。其中以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华语文发展为主题的交流会5次,以总结办学、教学经验,寻求特色发展,促进各校友好往来为目的的交流活动5次。这些交流参访活动都以华文在国际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华校发展机遇与挑战、华文教育深度交流合作、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师资技能和教学方法的革新为背景或契机开展,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四)以推行华语文能力测试促进华语文教学标准化
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顺应华语教学趋势,广泛听取海外华文教师建议,编写的《学华语向前走》系列教材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国别化教材。2018年台湾地区的相关教育部门依旧大力推广该教材,并在海外举办8场教材使用交流分享会。
2018年,由台湾海外华文教育部门主管主办的“华语文能力测试”和“儿童华语文能力测试”分别在加拿大、阿根廷、巴西、印度尼西亚的6所华文学校举行,约有450位考生参加。
综上,2018年,台湾地区的海外华文教育工作呈现政策灵活化、培训常态化、活动特色化、交流层次化的特点。
Annu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around the World(2019)
Abstract: In 2018,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national leaders at the policy level,and policy reform has been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modernizations” has made continuous achievements,and Chinese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mainstream overseas society.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has moved forward steadily,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nior department leadership,internal and external linkage,taking overseas Chinese as the media,and learning from each other. In terms of Chinese and culture education activities,relevant departments and organizations have organized and carried out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with the theme of promoting the spread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increasing the national cohesion,considering Chinese youth as the main body,including Root-seeking in China,Embrace China,Chinese Culture Tour,Overseas Chinese Culture Travel,Chinese Culture Land and other brand projects as the platform,with summer (winter) camps,competitions and artistic performances as the main forms. In ter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teachers at home and abroad,we should use Internet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frequenc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Chinese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the work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in Taiwan has been successfully completed under the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of “Taiwa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Department”,“resident office”,“overseas Chinese Education Center” and “culture and education center”. Taiwan supports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schools in terms of teacher training,experience sharing,teaching material provision and school running funds.
Key Words: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Policy;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Cooperation;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Activities;The Teacher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Education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