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权利漩涡
林羽等人随着老臣踏入皇宫,一路上,但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可此时众人却无心欣赏这奢华景致,满心焦虑都系于即将面圣一事上。穿过重重宫门,终于来到御书房前,老臣先进去通报,林羽等人在门外候着,只觉每一秒都无比漫长。
片刻后,老臣出来唤他们进去。众人鱼贯而入,跪地叩首,高呼万岁。林羽微微抬头,偷眼瞧向那龙椅之上的皇帝,只见他面容憔悴、眼神疲惫,想来是被朝堂乱象与边疆战事搅得心力交瘁。
皇帝抬手示意他们平身,声音带着几分无力:“众爱卿平身,听闻你们有退敌良策,速速道来。”
林羽上前一步,将众人商议的方案呈上,毕恭毕敬地说道:“陛下,如今匈奴与叛匪勾结,来势汹汹。臣等以为,当务之急,其一,陛下可御驾亲征,提振士气,向天下昭示朝廷抗敌之决心;其二,速调周边精锐之师驰援,同时组织京城百姓加固城防,以备敌军突袭;其三,派密使联络各地忠义之士,令其从敌后扰袭,内外夹击,必能破敌。”
皇帝接过方案,仔细翻阅,眼中渐渐有了神采:“此策甚好,有理有据,卿等忠心可嘉。”
就在众人面露喜色之时,一位宦官匆匆入内,在皇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脸色微变,看向林羽等人,目光中闪过一丝犹豫:“只是这御驾亲征一事,朕需再斟酌,众爱卿先退下,待朕权衡之后,自有定夺。”
林羽等人虽满心疑惑,但也只能告退。出了皇宫,苏御忧心忡忡地说:“林兄,看这情形,皇帝似被那宦官蛊惑,御驾亲征一事怕是要黄。”
林羽皱眉点头:“我也料到会有波折,宦官们怕皇帝亲征,大权旁落,定会从中作梗。咱们还得另想办法,推动此事。”
他们回到住处,正商讨间,突然有官兵上门,以莫须有的罪名要将林羽带走。林羽心中一惊,明白这定是宦官或外戚势力的反扑,欲除他而后快。苏御等人想要阻拦,却被官兵强行推开。
林羽被押往大牢,一路上,他心中快速思索对策。这大牢阴暗潮湿,刑具森然,散发着腐臭气味。林羽刚被扔进去,就听到一阵冷笑声:“哼,林羽,你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敢在京城兴风作浪,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林羽定睛一看,竟是之前在学府与他有过节的赵宏。原来,赵宏靠着家族外戚关系,也来到了京城,在宦官手下谋得一官半职,见林羽在皇帝面前崭露头角,心生嫉恨,便联合宦官设计陷害他。
“赵宏,你这小人,用如此卑鄙手段,就不怕遭报应?”林羽怒目而视。
赵宏哈哈大笑:“报应?在这京城,有权有势便是王道,你今日落在我手里,就别想活着出去。”
林羽知道,与他争吵无用,得想法自救。他冷静下来,环顾四周,发现牢墙一角有些松动砖石,心中一动。趁着夜色,他悄悄挪开砖石,竟发现隔壁牢房关着一位老者,看似曾是朝中官员,因得罪权贵被下狱。
林羽轻声与老者交谈,得知老者对大牢布局极为熟悉,还知晓一些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贪赃枉法的隐秘之事。林羽眼睛一亮,与老者商议合作越狱,共同揭露那些权贵的罪行。
两人分工协作,老者凭借经验引开狱卒注意力,林羽则利用松动砖石扩大洞口,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成功逃出大牢。出了牢笼,林羽直奔之前结识的那位老臣府邸,向他求救。
老臣见林羽脱险,又惊又喜:“林羽啊,你这孩子福大命大。如今局势危急,你逃出大牢,那宦官与外戚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得抓紧行动。”
林羽点头称是:“大人,我在大牢中得知一些重要线索,足以扳倒部分宦官与外戚势力,只是需要大人助我一臂之力,将这些证据呈递给皇帝。”
老臣毫不犹豫:“此事关乎大汉社稷,老夫义不容辞。”
在老臣的安排下,林羽乔装打扮,混入皇宫,将收集到的证据悄悄放在皇帝的御书房案头。皇帝看到这些铁证如山的材料,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彻查,严惩涉案的宦官与外戚。
一时间,京城风云变色,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权贵们纷纷落马,人心大快。林羽因揭露有功,被皇帝召回宫中,委以重任,负责统筹部分抗敌事宜。
林羽领命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一方面组织人员加固京城城防,调配物资;另一方面,与各地援军将领书信联络,协调作战计划。苏御等一众志同道合之士也纷纷相助,各司其职,京城上下渐渐恢复了几分秩序。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轨之时,皇帝却突然病倒,卧床不起。朝堂之上,各方势力再度蠢蠢欲动,都想在这权力真空期掌控大权。外戚们妄图扶持幼主上位,以便继续把持朝政;宦官们也不甘示弱,四处串联,试图拥立对自己有利的皇子。
林羽深知,一旦权力落入这些人手中,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大汉江山危矣。他心急如焚,与苏御等人日夜商议对策,决定联合朝中正直的大臣,形成一股制衡力量,力保皇位传承公正,确保抗敌大局不受影响。
可这谈何容易?各方利益交织,矛盾重重,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林羽等人四处奔走,拉拢盟友,既要应对来自外戚、宦官的明枪暗箭,又要平衡朝中大臣之间的微妙关系。在一次关键的廷议上,外戚代表公然提出拥立幼主,言辞咄咄逼人,林羽挺身而出,据理力争:
“如今边疆战事正酣,国家动荡不安,幼主年幼,如何能担当治国重任?当务之急,应选一位年富力强、贤明睿智的皇子,继承大统,带领我们击退外敌,重振朝纲。”
林羽的话掷地有声,引得一些大臣纷纷点头。但外戚势力岂会轻易罢休,双方僵持不下,廷议陷入僵局。此时,皇帝的病情愈发严重,随时可能驾崩,京城的气氛愈发紧张,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