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音乐的世界:如何听懂音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音乐中的“大”“小”调式

一、调与调式音阶

我们经常聆听的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尤其是那些无标题的作品,通常是用调名来命名的(有时还需加上编号),例如 《C大调三重奏鸣曲》(作品4之1)(阿坎杰罗·科雷利,1694年)、《g小调管风琴赋格曲》(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约1710年)等。调是调式的音高位置,其名称由两部分组成,即主音的标记和调式的标记。[注]

十二平均律中的每个音都可以作为主音而分别构成大调式和小调式,共有12个大调式和12个小调式。

大调式和小调式的音阶是由全音和半音构成的,一个全音的音数为1,一个半音的音数为1/2。由于大调式和小调式中全音和半音的组成关系是不一样的,就形成了不一样的音响效果。具体如下图所示:

大调式的音阶与关系

小调式的音阶与关系

我们在前面说过,十二平均律中的每个音都能做大调式或小调式的主音。主音不同,则调式音阶的起点音也是不同的。但是无论是建立在哪个主音上的大调式或小调式,都遵循着大调式和小调式的音程构成模式,所以它们的音响效果仍然符合大调式的明亮或小调式的柔和等特点,仅仅是调式整体的音高位置不同而已。

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例子。

例1 大调式

例1中的两种大调式分别是以“C”为主音的C大调和以“A”为主音的A大调。C大调的音阶构成完全符合大调式中全音和半音的组成规律,所以C大调的音阶中是没有升降记号的;而A大调要符合大调式的音阶规律,就要将其中的C、F、G三个音升高半音,成为C、F和G。

例2 小调式

例2中的两种小调式分别是以“C”为主音的c小调和以“A”为主音的a小调。c小调为了符合小调式音阶中全音和半音的组成规律,就要将其中的E、A、B三个音降低半音,成为E、A和B;而a小调的音阶构成完全符合小调式的组成规律,所以其音阶中是没有升降记号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调音阶的起点音(即主音)的高度是不同的,所以不同调的音乐作品所处的音域范围也有所不同。就如我们所知道的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所演唱的调性作品都是不同的;再如我们唱歌的时候,往往会根据自己演唱的能力,或是在作品的原调上进行演唱,或是将原调升高或降低一些来适应自身的音域范围。这样升高或降低后的调式主音其实已经变了,但是它只改变了音域的高度,并不会改变它们本身大调式的明亮色彩或小调式柔和忧伤的色彩。

二、调号

从例1和例2中我们可以发现,A大调和c小调音阶中有一些音符需要统一升高或降低半音才能够符合大调式和小调式的规律。为了方便记谱,我们将这些变音记号统一标记在谱号右边相应的线或间上,也就是调号。这样,我们只要看到调号,就能知道这首乐曲是什么调,也能知道其中什么音需要升高或降低了。

下面我们通过例3~例6来认识一下24个大小调的调号及其主音。

例3 大调式——升号调的调号及主音

例4 大调式——降号调的调号及主音

例5 小调式——升号调的调号及主音

例6 小调式——降号调的调号及起点音

三、大小调式音阶中的起点音

大小调式的主音也就是它们音阶中的起点音,从起点音开始向上按照大调或小调的组成规律排列一个八度,就组成了大调音阶和小调音阶。如C自然大调的起点音为“C”音,g自然小调的起点音为“G”音(见例7、例8)。

例7 C自然大调

例7是C自然大调的上行和下行音阶,其构成了一个弧形的旋律线条。虽然内容很简单,但是从音乐的开始和结尾可以看到这个调性的起点音是C,也就是主音是C。

例8 g自然小调

例8是g自然小调的上行和下行音阶,其构成了一个自然小调的弧形旋律线条。内容依然很简单,音乐的开始和结尾音都是G,也就是主音是G。

对比例7和例8,我们可以看出这两种调式的起点音明显不一样。起点音(主音)决定了乐曲的音域高度,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各有不同的人生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