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皮孩子

天还没亮透,路灯的光还挣扎在黎明边缘。

林昭一手拎着昨晚剩下的饭盒,一手插在外套口袋里,走在小区回家的路上。路边的树影斜斜地打在地砖上,像一排没拉直的笔划。他有点困,但不想打车。清晨的街道安静,适合慢慢醒神。

回到住处,他照旧把鞋脱得整整齐齐,把钥匙挂在门后的钩子上,再把饭盒放进水槽。厨房里弥漫着一种“昨晚有点咸”的油烟味,他打开窗透了透气,随手点开手机,看见母亲凌晨五点四十六发来的一条消息:

“你到家记得回个话。”

林昭回了条“刚到”,又犹豫了一下,点了语音通话。

电话响了一声就接通了。

“回来了?”妈妈那头声音轻些,可能在厨房。

“嗯。”他坐下,拉过毯子裹住腿,“你起这么早?”

“给你爸煮面。他最近说早上吃饭不香。”

“那就别早起煮了。”

“那他得更不香。”她顿了顿,“你值班还好吗?最近天气变了,晚上冷不冷?”

“还好,穿两层。”

“你别光说‘还好’啊,你现在说话比你爸还省。”她语气略带笑意,“晚上忙不忙?”

“基本没人。十点以后就跟仓库差不多了。”

“那你是不是能看看书?”

“能。”林昭靠在椅背上,“昨晚刚看了一本,名字忘了,但内容还行,讲梦的。”

“你又看这些稀奇古怪的。”妈妈轻轻叹气,“你大学读书的时候就爱看那些什么心理学、意识流,现在也不往正道靠。”

“图书馆也没规定只能看教材。”

“你要不再考个什么证,早晚也得往稳定岗位想一想。”

林昭没接话,轻轻地嗯了一声,语气像泡在温水里。

电话那头传来父亲咳嗽的声音,接着他爸接过手机,声音有些含混:“你妈说你最近不太接电话,怎么了,忙?”

“就是白天睡觉。”林昭顿了顿,“我这作息跟你们错开了。”

“你要不换班?我听说有早班。”

“晚班安静点,我还挺喜欢。”

“那也行。”父亲的声音低下去了一些,“你要是累了,就说。”

林昭应了一声。他知道父母这些年其实习惯了自己的沉默。不是他们不在意,而是他们接受了儿子就是不太会表达那一类人。

“那早点睡吧。”母亲最后又提醒一句,“吃点热的再睡。”

“好。”

挂断电话后,林昭坐了一会儿,没动。他看着厨房窗外的天空从灰蓝逐渐转亮,像有人拿橡皮轻轻擦过铅笔画的线条。

屋子很安静,只有老式冰箱偶尔响一声。他起身洗了把脸,刷牙,换了件长袖,拉窗帘,准备睡觉。

他刚躺下,手机震了一下,是孟迟发来的:

“你上次说那本梦的书叫什么名字来着?”

林昭盯着这句话,过了几秒才回:“我没说过。”

那边隔了一会儿,又发来一句:

“那我梦见你说了?”

他盯着屏幕,笑了一下。

没回。

林昭醒来的时候,是下午两点过一点点。

窗帘没拉严,阳光斜着照在他床头靠枕的边缘,床单被压出一道很深的折痕,像一道过期的时间戳。他盯着天花板躺了几分钟,脑子空着,像还没下载完成的文件,加载缓慢,但并不痛苦。

他坐起来,头发一边贴着,一边炸着。他不去管它,光脚下床,先去厨房接了杯水,一口喝完,像在给自己做系统重启。

打开手机,没有未接电话,只有几条外卖和课程推广短信。

他从洗手间出来,靠在沙发背上坐了会儿,像在等生活自己启动。他的生活没有太多行程安排,偶尔读书,偶尔记账,偶尔看着天色变化——大多数时候,这些是可以互换顺序的。

三点一刻,他才真正开始活动——下楼,买晚饭前的零食。

门口小卖部老板娘见到他,招了招手:“昨天没看见你来。”

林昭停顿了一下:“昨天我休息,在家待了一天。”

老板娘哦了一声:“可能是我看错人了。昨天那人跟你穿得一模一样,连口罩都戴得一样。”

林昭没接话,只笑了笑,拿了瓶酸奶和两袋瓜子,扫了码。

刚要走,老板娘又补了一句:“对了,我孙子上大学那会儿也像你这样,每天下午三点多出来转一圈。我说你们这代人生物钟真奇怪。”

林昭应了一句:“可能是系统设定吧。”

他走出小卖部的时候,天刚好有点风。阳光不是很毒,街上的人不多。他绕着小区转了一圈,没有特别的目的,也没有特别的思考,只是想走走。

他习惯观察这些不重要的细节:谁家阳台种了新的绿植,哪栋楼的门禁刷卡系统坏了还没修,哪只小区里的猫最近胖了。他觉得这些事不值得记录,也不值得讨论,但它们的存在让生活显得比较“有版本感”。

回到楼下的时候,电梯门打开,孟迟站在里面,戴着耳机,正看手机。

她抬头看到他,摘下一只耳机:“你也刚回来?”

“下楼买点吃的。”

“你睡够了吗?”她问。

“够了。你呢?”

“上完课。小孩今天写了三页作业,全错。”她一脸淡定,“我一边讲一边在想,他是不是在测试我有没有逻辑耐心。”

“你过了吗?”

“我自己也开始错。”

林昭笑了笑,跟她一块进了电梯。

孟迟侧过头,看着他:“你房间那本绿色封皮的书,是你新借的吗?”

“哪本?”

“就那本没有书名的,放在你沙发边上。”

林昭回忆了一下:“不是我借的,别人还书时投错了格,我留着准备明天送去处理。”

“我昨晚好像梦见我在那本书里翻到了自己的名字。”

林昭看了她一眼:“你梦得也太具体了。”

“所以我起来就想来找你。”

“找我干嘛?”

“确认一下,梦是不是也能算借阅行为。”

电梯叮地一声到达他们的楼层。门缓缓打开,光线从走廊另一侧斜射进来。

林昭没回她那句话。他只是先走了一步,说:

“你想看的话,等下我给你拿。”

屋里落地窗半掩着,阳光落在书页边缘,一格一格像缓慢翻页的秒针。

孟迟把那本绿色封皮的书放在茶几上,坐得很随意,一条腿盘着,一条腿搭在沙发边缘,像个准备吐槽小说设定的读者,而不是在阅读一份来历不明的手稿。

林昭把书翻开,指了指书页下角:“你梦到名字是在哪一页?”

“应该是第五页右下角。但我梦里它是蓝皮的。”孟迟接过,翻了翻,“现在变绿了。”

“可能是你记错了。”

“也可能是梦里色觉有偏差。”

她停顿了一下,指着一行字:“——‘记录编号0743-A,重复梦象描述:始终在同一栋楼反复按错楼层,每次电梯门开,都会看见自己昨日刚离开的背影。’”

“你觉得有意思吗?”林昭问。

“很有意思。”她点头,“虽然逻辑本身不新鲜,但叙述视角很特别——不是梦见‘未来的自己’,而是梦见‘被昨天的自己提前离开了’。”

林昭没说话,只翻过一页。

“你带的那个学生怎么样?”他换了个话题。

“挺聪明的,就是太聪明了。”孟迟撇撇嘴,“很多题不是不会,是不屑做。他妈找我其实是想让我让他‘有点人味’。”

“家长是谁?”

“秩序管理工程部的工程师。”她咬了一口酸奶盖子,“国家级那种,管社会信息预警模块的。”

林昭挑了下眉:“那不挺重要?”

“很重要,但她本人很……怎么说,‘有体系感’。”孟迟放下酸奶,“说话每句话都带结构,比如你问她‘孩子最近状态怎么样’,她会说‘生理层面稳定,情绪未见突增,互动表达率略低于月初’。”

林昭笑了:“听起来像个机器人妈妈。”

“我感觉她对儿子是爱惜的,只不过那种爱惜是‘把人当系统’的方式。”孟迟顿了顿,“她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

“哪句?”

“她说:‘在当前环境下,太容易情绪化的孩子,长不长得大是概率问题。’”

林昭没回应,指尖在茶几边缘轻轻扣着,像在整理一句回话。

“她家里什么风格?”他问。

“极简,全白,门没有把手,用语音唤醒。”孟迟说,“那个孩子跟我说,他做梦最常梦见的场景,是整个家变成一个计算界面,然后他找不到‘退出程序’的按钮。”

她笑了一下,补了句:“不过他也梦见过把我从楼上扔下去,所以我没怎么放心上。”

林昭点点头,视线落回书上,指节贴着纸面轻轻滑过。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只听得见楼下偶尔传来的快递车轱辘声和对讲门响了一声又断掉。

“你说这本书为什么没有目录?”孟迟忽然问。

“可能它不希望别人一开始就知道顺序。”

“你是说,它希望被‘随便翻’?”

“也许。”林昭说,“也许它自己也记不清哪一页是开始。”

孟迟把书重新合上,指腹在书脊上滑了两下。

“你发现了吗?”她低声说,“这本书没有页码,但我们刚才翻的过程……还是知道了哪是前一页,哪是后一页。”

林昭看着她,没有说话。

“就像我们默认了它有结构,即便它自己没有。”

“这大概就是阅读。”他说。

“那梦呢?”她问。

林昭顿了顿,回了一句:“也许梦不是没有结构,只是它还没决定让我们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