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劝朕上路?朕先送汝等上路!
李世民心底突然涌起一道歉意的思绪。
李世民却无暇理会心底怪异。
在确认了自身所处环境后,李世民来不及悲叹时艰,而是迅速转动思绪、审时度势。
这两名侍郎尽皆言语不善,更还连连催促朕上路。
呵~
上路?
上的想来便是那黄泉路!
如此看来,现在很可能已是秦二世传矫诏逼迫公子扶苏自刎之际。
朕不知道朕为何会化作扶苏,更是逆转时间长河上溯至秦。
朕只知,无论身在何地、无论身何处境,都没有任何人有资格夺走朕的性命!
父皇不能,皇兄不能,秦二世他更不配!
李世民依旧背对蒙恬,声音转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诵出《山有扶苏》此诗后,李世民终于转身看向蒙恬道:“扶苏荷华郁郁葱葱,其中所盈皆乃狂且。”
“桥松游龙生机勃勃,其中所现皆为狡童。”
“所美非美也,唯明明察者方才能勘破表面的繁荣,看透腐朽的内里!”
“正如陛下废冕旒而改戴通天冠,就是为了废周天子‘蔽明’之旧例。”
“孤以为,陛下予孤扶苏之名,不只是为寄枝叶茂盛之厚望,更是为了时时刻刻提醒孤,莫要被繁华所惑,必当明辨忠奸!”
蒙恬有些茫然的眨了眨眼。
陛下给公子取的名字还有如此深意吗?本将怎的不知?
不过这是陛下给公子取的名,该如何解释自然是陛下和公子说了算,本将焉能置喙!
蒙恬拱手道:“本将受教!”
李世民缓步走向门口,声音愈发沉凝:“去岁,陛下令孤往北地监军,世人皆以为此是因陛下厌孤。”
“起初,孤也如此以为。”
“但孤反复思量之后,却以为不然!”
“于野。”
“南海郡尉任嚣节制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之地,于南越之地一家独大,又任人唯亲、窃据天功,和辑百越之际只言任嚣之仁而不诵陛下之德,令得无论是迁往百越的秦民还是百越当地的越人无不心向任嚣。”
蒙恬瞳孔猛的一颤,心生惊惧。
秦攻百越之际,每得一地便让逃亡之人、赘婿和商贾去充边,此战过后,任嚣治下官吏赵佗又劝谏嬴政,迁民五十万入百越。
同为镇守一方的将领,蒙恬很清楚,如果任嚣将自己和朝廷进行切割又不吝于重赏厚赐、宽政缓刑,任嚣很有可能掌握这些人的民心。
再加上百越土人的支持,任嚣进可发兵数十万反攻大秦,退可据天险切断与大秦之间的联系、自立为王!
李世民的话语很恐怖,但蒙恬却也清楚,这就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实!
蒙恬更清楚,不只是任嚣有实力促成这样的事实,他蒙恬同样有实力促成这样的事实!
如果嬴政因此而对任嚣心生怀疑,那么嬴政会否因此也对蒙恬心生怀疑?
李世民时刻以余光观察着蒙恬的面色,缓步前走、口中继续说道:“于朝。”
“故六国余孽皆蠢蠢欲动,多有故六国余孽与朝中官吏、后宫嫔妃并诸位公子勾连,陛下虽以铁腕镇之,却难除其根本之弊。”
“屡有故六国余孽来刺陛下,更有朝中官吏为其遮掩,以至于刺客刺杀陛下后却能逃之夭夭,甚至是堂而皇之的行走于市。”
“今之大秦莫说是四海稳固,便是陛下之安危都已若累卵!”
“此番陛下令孤来北地,名是令孤为北地监军,监察北军是否有异,实是为令孤近观将军是否仍忠于大秦、忠于陛下。”
“若任郡尉携南方大军倒卷北上、若故六国余孽贼心不死意欲乱我大秦,将军是否愿挥师南下、护我社稷!”
蒙恬豁然抬头,双眼之中满是不敢置信。
那可是扫六国、并天下、功盖五帝、德兼三皇的大秦始皇帝陛下!
如此人杰或许会遇到些许挫折,却怎会危若累卵!
但李世民的话语字字句句都有理有据,且蒙恬无论信或不信都必须肃然拱手,朗声高呼:“末将蒙恬,愿为陛下效死!”
李世民心头了然。
原来这名将军,便是北却匈奴八百里、始建河套地的秦将蒙恬!
赵受小小的双眼中却是喷涌出大大的问号。
公子您说这些是要做甚?
而且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该是我们有资格听的吧!
就在赵受纠结于是要假装听不见还是出言劝谏之际,李世民终于踱至两名侍郎身侧。
“仓朗朗~~~”
金光一闪、铜剑出鞘!
李世民手握佩剑稳准狠的刺向身侧侍郎,锋锐的剑尖直接洞穿了他的脖颈!
蒙恬浑身汗毛乍立,下意识拔剑出鞘,却犹豫着不知是否应该上前。
赵受瞳孔一凝,抽身暴退同时嘶声高呼:“速来……”
但赵受才刚吐出一个字,李世民便已右腿肌肉猛然发力,催动身体冲向赵受,同时手中剑直指赵受心脏。
一剑,穿心!
双手不自觉的握住剑刃,赵受无法理解又不敢置信的看着李世民,竭力发问:“为、为什么?”
李世民缓缓拔出佩剑,冷声道:“送二位上路!”
两剑!
两命!
甩掉剑身上的血迹,李世民平举佩剑于眼前,目光细细看着‘自己’的手臂和佩剑,略有些失望:“此剑,不利!”
这具身体不缺力劲,想来也是经常熬力练剑之人,但却欠缺真正的沙场历练也并未真正用心去磨练厮杀术,而是浮于表面、耽于招式,以至于筋脉血肉有些死板僵硬。
若非李世民本就做好了万全准备,恐怕难以如此干脆利索的速杀二人。
李世民细细感受着这具身体,蒙恬的双眼却已瞪的溜圆。
持剑在手、剑尖指地,蒙恬肃声发问:“长公子究竟意欲何为?!”
李世民横剑于前,看向蒙恬道:“孤已明言。”
“清君侧!”
“除逆贼!”
蒙恬手指赵受的尸首,声音难掩怒气:“长公子以为赵侍郎为佞臣乎?”
“即便长公子以为赵侍郎为佞臣,亦当先上禀陛下,请陛下决断,而不是擅杀之!”
说完,蒙恬自己先愣了一下。
站在他面前的,可是那个宁可承受陛下盛怒,也要为四百六十余名方士求情的至仁君子长公子扶苏啊!
明明是公子扶苏屡屡劝谏旁人少造杀孽,结果现在怎么变成本将劝谏公子扶苏少造杀孽了?
简直离谱!
李世民诚恳的看向蒙恬道:“孤很清楚陛下为何令孤为监军。”
“孤名为监军,实为陛下之奥援,以便于局势不利之际随时领兵还朝为陛下臂膀。”
“而今,此二人却假借陛下之诏令孤自刎!”
“就算孤于陛下盛怒之际劝谏陛下以至于陛下动怒,孤依旧是陛下之子,将军以为父会令子自刎乎?”
“可见此二人所传之诏必是矫诏!”
“此二人令孤自刎是假,断陛下臂膀是真!”
“此二人自是大奸大恶之逆贼,当杀!”
蒙恬双眼瞪的更圆了几分,声音无比复杂的说:“本将亦以为陛下必不会令长公子自刎。”
“若陛下下诏令长公子自刎,则此诏当是伪诏!”
李世民面露笑意。
在李世民看过的史书中,蒙恬便对赐死扶苏的诏书表达了质疑,更是劝说扶苏暂缓自刎,与蒙恬一并请求复诉。
而如今,蒙恬果然对此诏的真实性表达了质疑,只要蒙恬质疑此诏,这名北伐悍将便可为朕之臂助。
史家不误朕!
李世民当即就要顺势招揽蒙恬,但蒙恬的剑尖却上移至李世民的腹部,看向李世民的目光更多了几分无法理解:“然!”
“陛下诏非是令长公子自刎,而是令长公子回返咸阳!”
“长公子终究是陛下之子,纵是陛下动怒也不会不思念长公子、不愿与长公子团聚。”
“请恕本将少智。”
“本将实在看不出此诏怎会是伪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