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思想初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王邵励教授的新作《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思想初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这项成果以“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为切入点,对美国史家特纳(Frederick Jackson Turner,1861—1932)的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特纳的边疆学说和马汉(A. T. Mahan,1840—1914)的制海权学说,在西方史坛被认为是19世纪美国史家开创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两大历史学派。在西方史学发展史上,特纳曾名噪一时。一些人甚至认为,特纳的作品仅仅逊色于《圣经》、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但是长年以来,中国学者对特纳的研究,与对美国历史、美国史学史其他问题的研究相比,则显然薄弱得多。王邵励教授的这部新作令人耳目一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因此,将该作视为近年中国美国史研究的重大成果之一,应是符合事实的。

1893年7月,特纳在美国史学会的年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提出了著名的“边疆假说”,随即在美国史学界引起轰动。此后,特纳对美国“西部地域”展开实证研究,更具体地论证了“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作用及“边疆遗产”在“后边疆”时代的意义。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通过“边疆假说”的生成、“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地域”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新西部”的崛起等,对特纳的史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近代以来美国诸多的历史学家中,特纳是很有特点的一位,几乎找不到哪一位美国史家能如特纳一样,以其不多的著作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特纳学派”风靡一时,后虽逐渐隐退,但其影响绝不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即使是在21世纪的今天,也不难找到。和一般学术专门著作相比,这部著作有更为丰富的“参考文献”“附录”和“影印图件”,其中有一些是很珍稀的,这些对加强中国美国史研究学科建设、对推动我国的特纳和特纳学派史学思想的研究,无疑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这部著作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分别是“特纳的时代与时代中的特纳”;“‘边疆’的现实回响”。无论从该著作的逻辑结构,还是从自身的内容来看,这两章都堪称全书的精彩华章。我以为,从这两章可以看到作者良好的理论素养和史家自觉的社会担当,这些都是中国史学的优秀传统,而又是当前亟待加强的。

人是历史的产物,包括特纳在内,历史学家也如是。因此,不研究“特纳的时代”,却想要了解曾任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特纳的史学思想,不研究“时代中的特纳”,却想要回答何以20世纪初形成了实力雄厚的“特纳学派”,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英国克拉克爵士主编14卷本《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时曾说:“历史不是人类生活的延续,而是思想意识的延续。”[1]王邵励教授的这部新作,使我们对克拉克爵士的这个命题,似有了更具体的理解。作者在书中还提到:不能因为“边疆假说”在美国学术界的渐渐引退而忽视了它在美国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影响。假说中所蕴涵的“文明征伐论”主题,依然指导着今天的美国内政和外交活动。我以为,作者研究特纳的史学思想的“现实回响”,不回避这个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

2014年5月中旬,《人民日报》刊载整版文章,研讨《大国争夺全球公域规则制定权》。编者认为:随着国际政治权力转移进程的开始,发达国家日益重视通过制度和规则的创设来保持其对国际体系以及全球议程的主导,其中就包括对“新边疆”的规则制定。如何对上述领域进行妥善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占据并保持竞争优势,无疑是关乎国家发展甚至人类未来命运的前沿性课题。我和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事,共同参加了这次讨论。追根溯源,我即从特纳和特纳学派谈起:他们力主美国的边疆不是一条边界,而是“拓殖地的边缘”;边疆是野蛮和文明的交汇处,边疆的扩张是文明的扩张,是文明对野蛮的讨伐和征服。为了美国的“进步与繁荣”,特纳和他的继承者坚信,美国的“边疆”需要不断跨越它的“边界”,走向“世界边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出现了“利益边疆”等新概念。这些新概念称谓不一,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相同,那就是以国家利益拓展线“划界”,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始终是不变的核心。其他诸如信息边疆、文化边疆、战略边疆,以及政治边疆、经济边疆等,都可视为国际政治的“新边疆”,在这些“新边疆”中,时时处处都依稀可见特纳的影子。

2004年到2007年,王邵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历史系研读博士学位,我是他的指导教师。在阅读这部书稿时,自然想起那时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生活,我们曾就特纳的史学思想,以及研究特纳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有过多次的讨论,当时看来如此平常、平淡的交流探讨,今天都已成为美好的回忆。对于一位教师来说,特别是对于我这样一位年逾七旬的老教师来说,能亲眼看到自己的学生成长起来了,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事情了。

邵励在读时,就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学习;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艰苦的史学理论探索中。在日常生活中,他更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美国边疆、地域与西部: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史学思想初论》的问世,表明邵励在其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愿其一发而不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当代中国历史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于沛

2017年10月10日


[1] [英]克拉克主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