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1]
(唐)杜甫[2]
崆峒小麦熟[3],且愿休王师。请公问主将,焉用穷荒为[4]。
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5]。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6]。
脱身簿尉中,始与捶楚辞[7]。借问今何官,触热向武威。
答云一书记,所愧国士知[8]。人实不易知,更须慎其仪。
十年出幕府[9],自可持旌麾[10]。此行既特达,足以慰所思。
男儿功名遂,亦在老大时。常恨结欢浅,各在天一涯。
又如参与商[11],惨惨中肠悲。惊风吹鸿鹄,不得相追随。
黄尘翳沙漠[12],念子何当归[13]。边城有馀力,早寄从军诗。
【注释】
[1]高三十五书记:即高适。适,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早岁家贫,客游梁、宋,后荐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参加河西节度使幕府,官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拜侍御史,迁谏议大夫,出为淮南节度使。历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官终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十卷。
[2]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寄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祖父为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早年应进士不第。天宝中,客游长安,曾住杜陵附近的少陵,世称杜少陵。肃宗朝任左拾遗,因直言极谏,改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入蜀。经西川节度使严武表荐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漂泊西南,病死于湘江舟中。是我国古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对后世影响很大。有《杜少陵集》二十五卷。
[3]《资治通鉴》:“积石军每岁麦熟,吐蕃辄获之,边人呼为吐蕃麦庄。天宝六载,哥舒翰先伏兵于其侧,寇至,断其后,夹击之,无一人得返者,自是不敢复来。”此诗正指其事。
[4]此句意为不必穷兵于荒外。
[5]此二句典故出自《三国志·魏志》:陈登喻吕布曰:“登见曹公,言待将军,譬如养虎,当饱食其肉,否则噬人。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则为用,饱则扬去。'”
[6]幽并儿:梁简文帝诗:“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幽并二州,现河北、山西和陕西部分地方,多游侠,善骑射。
[7]簿尉:指高适原职封丘县尉。捶楚:《说文》:“捶,以杖击也。”捶与箠同,皆木名。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被箠楚受辱。”谓鞭扑有罪者。
[8]国士:国内所推重的人才。
[9]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军旅无固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
[10]旌麾:帅旗。
[11]参与商:即参宿与商宿,此二星一出一没,永不相见。
[12]翳:遮蔽。
[13]何当:何时。
【解析】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三载(754),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表奏高适为其掌书记,杜甫赠诗以表离别之意。开头四句希望高适作为掌书记当献言主将应以休兵息民为务,转而又写高适素负鞍马之才,岂可羁身一尉。继而写得知高适做掌书记,表达朋友规箴之义,希望其将来有所建树。最后表达送别之意。方聚而散,故恨结欢之浅。别难复聚,又有参商之感。希望分别之后能以书信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