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反思:第二届“传统文化进校园”研讨会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勤思笃行,课程建设——笃行

目前,国学课程已成为我校“学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国学教育的主阵地,语文学科当仁不让。在日常教学中各教研组的老师们针对古诗、文言文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课上注重汉字字源及汉字文化的探究,并以一篇带多篇的方式增补、学习了大量课外的诗词、名篇。

每周二下午,我校会开设很多与国学有关的选修课。诸如空竹、毛猴、风筝、面塑、布衣、绳编、剪纸、篆刻等非遗内容。其中有些内容现在已经融入我校相应的美术、劳技等课程中。在二小,国学育人不止于课堂。每月一次的社会大课堂活动和每周两节连排的主题研究课中,很多年级也将目光投向国学主题,如《北京城里的四合院》《谈谈身边的非遗》。

更有老师带领学生以祖国传统文化为契机,在校外组织“中秋诗会”“登高赋诗”等亲子活动。师、生、家长,欢聚一堂,融融泄泄。

二小的国学课程从书本学习走向实践体验,从校内走向校外,从京城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今年的国学课程紧密围绕“立体的书”这一主题,各年级的节目自出机杼、深入浅出,展现了二小学生的风采。9月30日,周云磊书记莅临我校,与学生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品国粹、继绝学,做勤思笃行二小人”展示活动。各年级将“立体的书”作为必须掌握的校本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

在此基础上,11月28日,我校举办以《立体的书》育“立体的人”为主题的西城区科研月活动。教师引领学生将“四合之美”“成语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无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的最高境界。

国学教育重点不在于对错,而在于国学的价值。小学是体验式教育的最好阶段,小学的国学教育可以增加体验,增加互动,在情境中展开能够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内容。于是,我们提出未来发展的两个方向。其一,国学教育发展的核心是优秀国学教师的培养。一位优秀的国学教师可以将文化的基本理念、文化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神融为一体,最好的浸润就是——言传身教。其二,在现有教学体制下,加强国学与文科学科(语文、社会与品德、主题研究课)的融合,文、史、哲不分家。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还在路上。


[1] 于兆博,北京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