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西北文史研究专题研讨会致辞(代序)
尊敬的各位专家、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在这金秋九月,硕果飘香的季节里,我们齐聚一堂,隆重举办李文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西北文史研究专题研讨会,缅怀先生在西北史地研究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激励广大师生积极践行“进德修业 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推进我校汉语言文学学科建设,促进西北文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及全校各民族师生员工,对专程前来参加会议的省内外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青海民族大学与共和国同龄,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校,也是唯一扎根青藏高原办学的民族高等院校。建校以来,在党政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建设、民族教育、国防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与全校各个学科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我校是一所以语言文学学科见长的高校,汉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等都是设置最早的专业,建于1958年。经过56年的发展,汉语言文学学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最初的1个专科专业发展为现在拥有1个一级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5个本科专业的二级学院。迄今共为社会输送专、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6000多人。这是从事这一学科教学、科研及学习的一代又一代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史学界公认的史学大家李文实先生,功不可没。
先生师从学术大师顾颉刚先生,是顾大师的得意门生。先生1979年5月来校工作,先后承担汉语言文学系本科生中国文学史、少语系硕士研究生中国古典文学课程及辅导讲座,并撰写了几十万字的讲稿。他致力于西北历史、文化、地理、风俗的考察和对青海地方史志的整理编纂,在中国古代西北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学术代表作《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就是一部学术信息密集、凸显先生治学精神的著作,荣获国家图书一等奖和青海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先生于1986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先生荣辱一生,他身上具有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一是先生精通文史知识,通晓多种民族语言,学富五车,博闻强识,又谦虚随和,有问必答,具有亦师亦友的大师风范;二是先生在极度挫折困顿的近30年岁月里,焚膏继晷,校点史书典籍,秉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自强不息精神;三是先生崇尚实践,多次亲临西陲故地,跋山涉水,检点、辨析、统一地理命名称谓,老而弥坚,具有笔耕不辍的严谨治学精神;四是先生在生活中乐观豁达,淡泊名利,与人为善,践行宠辱不惊的为人处事之道。
先生是全国史学界少有的大师级人物,以高尚的师德、过人的睿智、渊博的学识、博大的爱心和特有的人格魅力,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衷心希望:广大教师要继续加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书育人,潜心研究,力争成为像文实先生一样的教育工作者;广大学生要加强立身之本,学习生存之道,磨炼意志,锲而不舍,拓宽学术视野,培养科研意识,增强动手能力,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全校各院系要珍惜先辈们打下的基业,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服务社会为着力点,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狠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科竞争力,把本院系建设好。
先生献身民族教育事业以来,培育的学子遍布国内外,不少人已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希望广大校友能继承先生遗风,继续关注和支持母校的建设与发展。
我相信,有在座各位专家学者们一如既往的努力和付出,有各位青年学子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索,西北文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最后,预祝李文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暨西北文史研究专题研讨会圆满成功!
愿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扎西德勒!
谢谢大家!
何峰
201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