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金融家的荒诞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18. 闲话之间藏玄机

这一日,陈升卿想看邻居在干啥,便带着侄女敲响33号的门。

“张先生在家吗?我带了二两好茶,想跟你一起品尝。”

“喔,在家呢,请进!”

张明澈打开房门,面带微笑,如沐春风,将两人请进去。

陈升卿看看客厅的陈设,发现装饰简陋,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看上去像文人之家。

他献上一包茶叶,笑道:“朋友送我少许大红袍,拿过来跟你分享。”

张明澈笑道:“先生客气了。我家连开水都没有,需要现烧。您二位稍等。”

陈莲香道:“我来煮茶。”说话间,脚步轻盈的走进厨房。

张明澈帮着生煤炉。

陈升卿叫道:“张先生,过来坐。”

“麻烦陈小姐了。”张明澈将烧水的事交给陈莲香,自己走出去陪陈升卿聊天。

“张先生整日待在家中,足不出户,目不窥园,在写什么书呢?”

“刚写了几章,还只是初稿。”张明澈走进书房,取了一摞书稿递过去。

陈升卿看了看,惊讶的道:“都写这么多了?让我看看书名,《倚天屠龙记》,好名字!这是怎样的书?”

张明澈笑了笑:“是一本武侠小说。”

“没想到你会写这类虚幻的书。为何不写点儿现实主义的书呢?你那本《七十二梦》就很好,文笔犀利,入木三分。”

“我喜欢白日做梦,对现实世界很失望。”张明澈随口说着,胡乱找个理由,其实现实主义的书不好“抄”,因为它的时代感太强,往往带着年代烙印,很容易被人看出是抄袭,而幻想小说天马行空,无法判断其背景。

看到这一摞书稿,陈升卿才真正相信,“张祜”宅在家里写书呢。

接下来的聊天,变得越来越轻松。

陈莲香煮了茶,泡好了端上来,坐在边上倾听,不时的插话。

“张先生,你这房子挺大的,一个月租金多少?”

“35块钱。”

“您那本《七十二梦》印了多少册?”

“不算多。我有点儿积蓄,能支撑两三年。”

陈升卿旁敲侧击:“张先生自个儿住这儿?家里还有什么人?”

张明澈收敛了笑容,面现悲戚之色,叹了口气:“家人在九一八事变遭了难,只有我自己逃出来。”

“哎呀,那真是太不幸了。先生节哀。”

“张先生看着年轻,有多少岁了?”

“22岁。”他多报了一岁。

“还没成家?”

“没有。”

“年轻有为,前途光明。”

“多谢夸奖。”

陈升卿问:“你对东北和华北局势怎么看?”

张明澈知道,这是对方在盘问政治立场,于是做出义愤填膺的样子,将国仇家恨充分展示出来。

陈升卿和陈莲香对视一眼,似乎对张明澈的表现很满意,这才是热血青年该有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初次登门,他们要隐藏身份,不会说太深入的东西,更不可能暴露自己的政治倾向。

他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张明澈的耳朵有神通,不但能听见滴答发报的声音,还能听见百米外的声音,早就对他们很了解了。

一个小时后,两人离开。

回到家里,关上房门,陈莲香问:“三叔,你觉得这人怎样?”

陈升卿道:“谈吐不俗,知识渊博,不像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倒像久经风霜的中年人。”

“我刚刚问他,在哪儿接受的教育,他说9岁前上私塾,然后在哈尔滨上学,还去过大连和北平。可我听他的口音,东北味并不重。”

“他说父母是北平人,平日里讲官话。总体上,我感觉他有些神秘。”

“哪儿神秘了?”

“他这么年轻,没有老婆孩子,一个人住那么大房子做什么?他说自己有积蓄,这恐怕有问题。一个人逃难出来,能带多少财物?他出版的《七十二梦》,市面上很少见,赚不了几个钱。那他的钱是怎么来的?”

“三叔,你说他会不会是倭国的特务?”

“不可能。若非中国人,写不出《七十二梦》那样的作品。”

“他会是复兴社的特务吗?”

“如果是特务,怎会静下心来,一直宅在家里?”

“既然如此,那还有什么问题呢?”

“再等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张明澈并非一直宅在家里。

陈莲香和陈升卿要去报社上班,不可能一直盯着他。

他有功力,耳聪目明,来去如飞,想出门随时都可以。

再者说,作家也需要体验生活,每天宅在家中,容易文思枯竭。

他不是作家,写书只是幌子。他弄这个幌子,不单纯为了接近陈莲香,而是有别的目的。一则,用化名买房产,可以降低曝光度;二则,未雨绸缪,为将来做些准备。

等到解放后,不管是金融家,还是民族资本家,都要面临审视,而青帮弟子则会被清算,除非离开大陆,否则日子不好过。

他从现在开始,将两个化名充实起来,留下工作和生活痕迹,如果将来局势不妙,还可以拿来用。

这只是狡兔三窟的手段而已。至于将来能否用到,那都无所谓。

他一个修士,还能被局势困死不成?

从内心来讲,张明澈不是反动分子,愿意为解放事业做贡献,但他又不想受约束。所以宁愿游离在外,靠着金融家的能力,给进步人士以帮助。但他不会亲自扛枪上战场,也不会像陈升卿一样,将一腔热血毫无保留地投入革命事业。

张明澈带着前世的记忆,有自己的思想和理念。

他在米国华尔街待了十几年,归国后是一级教授,社科院学部委员,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比普通人高。说他带有小资产阶级情节没有错。

你让他舍弃悠闲的生活,每天忙忙碌碌,抛头颅洒热血,他一时间接受不了。

换句话说,他的思想觉悟不够高,这种和平年代出来的人,跟战争年代的老党员相比,思想境界有不小差距。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层因素,因为他曾经是元婴真君,是半仙级别的大修士,讲究“绝云气,负青天,扶摇直上九万里”,内心深处追求绝对自由,对民间疾苦看得很淡,看凡人就像蝼蚁一样。

总而言之,张明澈的思想很复杂,无法一言以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