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征战不休,军事活动非常频繁,相关礼仪也备受重视。《周礼》则分礼仪制度为吉、凶、军、宾、嘉五礼,其中以吉礼最为繁密,因此,军事与礼仪是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活动的主题。秦汉统一之后,礼仪再兴,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重新重视并确立了五礼制度,隋唐袭之不改。唐代自高祖李渊晋阳起兵,到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前后经历了数次大战,甚至几近功败垂成,但最终仍凭借塑造的奇异故事与军事战略坚持下来,攻入长安。之后便凭借武力四处征伐,削平割据势力,统一寰宇,在隋朝旧制的基础上开国建制,在关陇之地遍设府兵以强干弱枝、居重御轻,并建立郊庙祭祀系统,以宣扬政权的合法地位。在维持国内稳定秩序的同时,面对强势外蕃的骚扰,唐朝先是主动求和以恢复社会生产,养精蓄锐,等到国力强盛之后便挥剑出击,先后击败突厥、吐蕃、契丹、回鹘等游牧帝国,建立胡汉一家的大唐帝国,并主动出兵解决了自隋朝遗留下来的高丽问题,形成全新的以唐为中心的东北亚政治格局。
军事上的强盛在礼仪制度上也有所反映,自唐太宗完善军礼内容并撰成《贞观礼》到《显庆礼》《大唐开元礼》的相继修成,标志着唐代礼乐盛世的高峰。帝国的礼典之中将军礼作为浓墨重彩的一笔进行记录,军礼内容的丰富程序与精致细节,均为空前绝后之作。《大唐开元礼》所撰定的五礼制度,是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五礼制度确立并完善的最终定本,不仅有关军事,还夹杂有相关祭祀活动,并集祀、戎于一体,颇具特色。除此之外,唐前期的社会尚武之风盛行,军事层面的器物与制度均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有所反映,成为人们追求与钦慕的荣耀象征。可以说,唐代前期,无论是统治疆域、财政经济还是艺术文化、礼仪制度,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且随着文献的记载与流传,深远地影响着后世的国家制度与社会文化,也成为许多人魂牵梦绕的盛世记忆。
但随着府兵制的瓦解与节度使募兵制度的盛行,唐朝的军事体制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再加上盛世之下的松懈与放纵,助长了节度使的跋扈与反叛,最终酿成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彻底颠覆了唐朝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唐中晚期的君主们面对林立的地方藩镇军事集团,不得不以延续统治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主题,通过神策军的建立,不断提高与强化中央政府自身的军事实力,并利用藩镇之间的不同关系与政治诉求来建立短暂的和平共处统治局面,但随着唐朝统治秩序的逐渐崩溃与地方势力的再度膨胀,统治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唐王朝最终被朱温、李克用等藩镇武力推翻与瓦解,从而开启了五代十国的纷争局面。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层面都发生了巨变,国家礼仪,尤其是军礼也随之有所改变。唐朝盛世及其光彩下修撰的军礼日益萎缩,伴随着国家军事活动的衰弱与实用主义的盛行最终消磨殆尽,唐代的军礼开始呈现出前后不同的发展状态与实施情况,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与讨论。笔者自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研习隋唐史以来,通过不断地阅读史籍与前人研究成果,一时惑于众说,不知所从。在阅读到唐代前期帝国军事活动的强盛之时,赞叹不已;当看到唐安史之乱以后,处处受限,屡生危机,又十分惋惜。礼仪亦是如此,自《大唐开元礼》修撰完成之后,唐中晚期未能再有类似的礼典诞生,这种礼仪上的变化与军事活动的变化之间究竟有何关联,引起了笔者的兴趣与思考,于是逐渐将个人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唐代礼仪制度与军事活动方面的研究,而在具体的研究讨论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唐代五礼制度中,军礼的讨论与研究成果明显不足,但其重要性又不容忽视,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故而在经过前期的研究综述与粗略的文献整理工作之后,笔者将唐代的军礼作为本书的选题,希望通过本书研究工作的开展,能以一家之言补充当前学界研究成果的不足,推动和促进唐代军礼的深层研究,并由此纵观唐代五礼制度的发展状况与特点,借以窥探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社会生活的具体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