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希腊神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冥王抢亲和四季产生

◇早期文献◇

荷马(或托名)的《得墨特尔颂歌》中曾提及这个故事。阿波罗多洛斯的《书藏》也讲述了这个故事。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第3卷和第5卷中讲述了佩尔塞福涅被劫、得墨特尔寻女及母女团聚的过程。

尽管冥王哈得斯不仅把冥界管理得井然有序,还坐拥惊人的财富(地下世界矿产丰富、宝藏成堆),但他很长时间都没有得到美女青睐,这是因为嫁给他,就不得不居住在不见天日、阴森恐怖的地底深渊。哈得斯于是决定给自己抢一个妻子,他看上了姿容出众、美丽非凡的佩尔塞福涅(Persephone)[1],得墨特尔和宙斯的女儿。但得墨特尔非常疼爱女儿,平时对她保护得很严密,哈得斯不得不事先做好万全准备。他先去征得女方父亲的同意,宙斯觉得自己这位兄弟才貌双全,有钱有地位,并不辱没女儿,但又害怕爱女心切的得墨特尔有异议,不敢明目张胆地做主,就默许了哈得斯的抢亲之举。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哈得斯伺机而动。一天,趁得墨特尔外出,他施法使佩尔塞福涅平常玩耍的地方长出了几支不常见的水仙花——冥王的圣花。爱花的少女发现了这些风姿卓绝的小花,不由自主地顺着零星的花路前行,结果被诱至一处偏僻的地方。正当她沉浸在采花的喜悦中时,冥王突然出现,不顾她的大声呼救,把她劫持到了地狱里。毫不知情的得墨特尔回家之后发现爱女失踪,悲痛欲绝,于是放下手头的一切事务,满世界流浪去寻找女儿。由于她是掌管农业和丰收的女神,所以当她失魂落魄、无心管理农事时,漫长的冬季笼罩了大地,到处都是饥荒。宙斯只好要求哈得斯归还女儿,但是佩尔塞福涅已经被劝诱吃了几粒石榴籽,而无论是谁,只要吃了冥界的食物就只能留在阴间。既然木已成舟,他们只好采取一个折中的办法:佩尔塞福涅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阴间做冥后,其他时间则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因此,每年佩尔塞福涅出来沐浴明媚的阳光时,大地回春;每当母女分离时,万物凋谢,于是就有了四季。

◇自由解读◇

1.冥王抢亲这一类劫掠传说有没有现实依据?冥王的婚姻反映了原始社会一种抢亲的风俗。在原始社会里,尚未形成婚姻制度,为了繁衍后代,有时人们会用暴力掳掠女性。

2.石榴象征着什么?在中国文化中,石榴象征着多子。而在希腊神话中,由于佩尔塞福涅吃了石榴籽而被迫做了冥后,所以石榴籽成了姻缘不断的象征物。也有人根据这则神话认为,石榴象征着地狱的诱惑,类似于基督教神话中夏娃偷吃的禁果。

3.佩尔塞福涅的形象是怎样的?佩尔塞福涅在神话中表现出两种形象:在阳间时,是明媚的少女,春之女神;在阴间时,身着黑衣,是阴沉严苛的冥后。有人说,她典型地表现了女性(妻子)既是天使又是魔鬼的双重性。

4.如何理解这则神话?这则神话不仅表现了母女情深,而且想象性地解释了四季的产生,表现了原始希腊人对土地与植物的生命周期的认识,也表现了人类对饥荒的恐惧。

◇延伸阅读◇

1.法籍意大利作曲家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的歌剧《佩尔塞福涅》讲述了这个美女被掳的故事。

2.德国诗人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的诗《刻瑞斯的悲歌》以此为题材而作。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也曾有一部戏剧以佩尔塞福涅为主人公,并将她吃石榴的行为与夏娃吃苹果进行类比,暗示她没有抵抗住坠入黑暗的诱惑。

3.英国诗人雪莱著有《佩尔塞福涅之歌》(也译为《普洛瑟平之歌》:

庄严的女神,大地母亲,

 你啊,从你不朽的胸怀,

神和人,走兽和飞禽,

 草木和花蕾有了生命;

请把你最最神圣的气韵

给予你亲生的普洛瑟平。

如果你用夜露的晶莹

 哺育了这些年少繁英,

使它们绰约芳馨色彩缤纷,

 在时间的儿女中娇美绝伦;

请把你最最神圣的气韵

给予你亲生的普洛瑟平。[2]

◇艺术欣赏◇

图1 普路托劫掠佩尔塞福涅
乔凡尼·洛伦佐·贝尔尼尼 Gian Lorenzo Bernini(意大利雕塑家,1598—1680)

图1.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贝尔尼尼的作品,现收藏于意大利罗马的博格斯美术馆。它表现了冥王哈得斯强夺佩尔塞福涅的情景。冥王全身充满了阳刚之气,肌肉隆起,龙行虎步,志得意满。他轻松抱起佩尔塞福涅,完全无视其反抗。他的手指掐入少女柔嫩的大腿,留下深深的凹痕。而少女面露绝望之色,一手无助地挥舞,一手在推冥王的头,似乎拼尽了全力扭动着身体,试图摆脱冥王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意愿,但这一切在冥王强健有力的双臂下都是徒劳。整个作品动感激烈,张力十足。

图2.罗塞蒂1874年的作品,现藏于英国伦敦的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画作描绘的是佩尔塞福涅拿着石榴沉思的姿态。她的头微垂,双目出神,左手拿着一个石榴,正是这个石榴使她不得不滞留冥府,却也延续了姻缘。她的右手仿佛从黑暗中伸出,紧紧抓着左手腕,似乎怕她挣脱。罗塞蒂的这幅画作是以当时的情人珍妮为模特,但是其内容却是思念妻子西德尔。西德尔是拉斐尔前派画家(包括罗塞蒂)的模特,风华绝代,但在生下一名死婴后痛苦万分,不得不吸食鸦片缓解,最终因吸食过量去世。罗塞蒂借在冥界的佩尔塞福涅思念亡妻,整个画面透露出一种忧郁的情绪。罗塞蒂既是画家,又是诗人,他在题画诗中借佩尔塞福涅之口,表达了自己面对现实的彷徨和惆怅,诗中写道:

悲伤的果子,一旦品尝,禁梏我终生。

远远地,冥府的天空昏暗

令我颤冷,远远地,究竟有多远

长夜从白昼中降临。

远远地,从我内心起了彷徨,扑翅着

异想,噤听着惆怅。

心依旧碎,魂依旧断

而我性灵的声音

一声声呢喃。

唉,可怜你,不幸的佩尔塞福涅。

图3.莱顿爵士1891年的作品,现藏于英国利兹美术馆。画作选取了母女重逢的瞬间,母亲激动地张开了双臂,要迎女儿入怀,而从冥界归来的女儿向母亲伸出了渴慕的双手。画家没有像传统艺术那样把佩耳塞福涅表现成身着黑衣的冥界女王,或天真娇憨的春之女神,而是塑造成刚从死亡之地归来的一位苍白孱弱的少女,她被神使赫耳墨斯拖曳着,终于又能回到母亲得墨特尔温暖的怀抱中了。

图2 佩尔塞福涅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Dante Gabriel Rossetti(英国画家,1828—1882)

图3 佩尔塞福涅归来
弗雷德里克·莱顿爵士 Lord Frederick Leighton(英国画家,1830—1896)


[1] 佩尔塞福涅(Persephone):得墨特尔和宙斯的女儿,哈得斯的侄女。她原来的名字是科瑞(Kore),意为“少女”,成为冥后以后,才被人们称为佩尔塞福涅,意思是“带来死亡者”。

[2] [英]雪莱:《雪莱诗选》,江枫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第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