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近代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方法

中国近代文化史是中国文化通史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近代史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的独立学科。其内容宽广、宏富、驳杂,又富有较大变化。中国近代文化史的特质在于它的近代性。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史研究偏向思想史、思潮史或学术史,而对晚清政府、民国政府的文化政策、文化改革、文化运作等关注不够。新中国成立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所涉及的只是一些具体的近代文化部门,如文学、史学、教育、艺术等,“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文化史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加以总体开拓,则付阙如”。[1]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热”使学术界焕发出极大的理论热情和思想活力。经过四十年的探索,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国内学术界对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史、什么是中国近代文化史等核心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分期、性质和特点,发展的过程、规律和结构的演变,西学的传播、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文化思潮的演进,不同历史时期和区域性的文化、重要人物的文化思想,社会风习变迁,以及文化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等,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近代史料的搜集、研究人才的培养、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建立等方面同样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