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与应用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章小结

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指令性管理到政府监管的转型具有客观必然性

“指令性管理”是指在中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基于计划对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所实施的一系列强制性行政命令和指令。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指令性管理提供制度基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令性管理的体制保障,长期的商品短缺为指令性管理提出了现实需求。政府监管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监管职能的政府行政机构基于公共利益目标,依照一定的法规制度并采取多种监管方式,对微观市场主体所采取的各种制约行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是推动指令性管理到政府监管的转型的关键,而微观市场主体的不断强化对指令性管理到政府监管的转型提出客观要求。

二 中国学者对政府监管理论作了积极探索,但现有监管理论还难以适应监管实践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积极将国外监管理论引进国内,结合中国监管需要对监管理论作了努力探索与研究,积累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就总体上而言,中国对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还存在“六多六少”的问题,即对国外监管理论研究较多,结合中国制度环境研究监管问题较少;对相关行业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研究较多,对监管体系研究较少;对监管法规、监管机构等分散研究较多,对监管体系整体研究较少;对监管理论研究较多,对有效监管政策研究较少;对传统监管政策研究较多,对激励性监管政策研究较少;对政府监管理论单一学科研究较多,跨学科研究较少。这使现有政府监管理论还难以适应监管实践的需要。

三 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

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关键地位,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而政府监管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的一个重要政府职能。这在客观上也要求尽快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更好地发挥政府监管职能,完善政府治理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 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具有必要性与紧迫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效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中国亟须加强政府监管职能。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是中国深化改革的“一块短板”,需要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如何改革与完善中国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市场监管体制和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等监管体制问题,这要求从理论上针对中国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和监管实践的现实需要,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为政府监管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政策支持。因此,构建中国特色政府监管理论体系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