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章 张扬带头作弊?
华国燕京。
华央财经大学。
华财是国家“双一流”建设,211工程院校,被誉为华国财经管理专家的摇篮。
在2006年开始的第二轮学术评估中,它的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等专业被评为了A+级别。
什么是专业评级?
这是由国家统一考量,按照申报大学学科得分进行的评级,A+专业可以理解为王牌专业。
比如说华东政法,它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但它是“五院四系”的成员之一,在法学领域认可度,可以说吊打大部分985、211综合类型院校。
华央财经大学同样如此,它投资学每年的应届生,是顶级证券公司争抢的对象。
股民常说的“国家队”,绝大部分都出自华央财经。
而此时华央财经大学,投资学教授史新荣正紧皱眉头,喃喃自语:“模拟盘比赛居然让沪财学生一骑绝尘,这真是件怪事。”
虽说他们不和“沪财学子”竞争华信证券实习名额,但每年的《华信模拟盘大赛》是面向所有财经类院校的摸底考试,关乎到财经院校专业的排名。
史新荣想过清北,想过西南财经,也想过C9联盟高校,唯独没料到B+的沪财可以力压群雄。
要知道一直以来,沪财投资学都平平无奇,在第一次学科摸底,国家甚至只给了B+评级。
“奇怪!”
“真是奇怪!”
史新荣想不通。
他们拥有最优秀的生源,最强的财经师资,以及最多的教育资源,没理由会输给沪财。
在史新荣百思不得其解时,华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兼华科院院士彭戈走进办公室,他手里还握着个黑色保温杯。
“新荣在想什么呢?”
彭戈主动打了声招呼,然后去饮水机接水。
“院长。”
回过神的史新荣连忙站起身,说出自己在想的事情。
“刚才财经群疯传,说沪都财经大学投资学这届的应届生,在《华信模拟盘大赛》的收益率远超其他财经高校,第一名只用了20个交易日,就达到了42.4%收益率,还有近30人破了25%收益大关。”
“这么离谱?”
彭戈眼神闪过抹意外。
他关闭饮水机出水按钮,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道:“我们收益率第一名是多少?”
“我们收益率第一名是于天佑的36.17%,不过低了人家整整6%。”史新荣快速回答。
“落后这么多?”
彭戈眉头下意识微皱。
华央财经大学投资学能得到A+评分,除了生源优秀,教资力量强大外,最重要还是有他这位金融院士坐镇。
沪都财经大学?
说句实话,除了会计学,其他学科都入不了彭戈眼。
“虽然落后有点多,但于天佑36.17%的收益率已经破了往年最好成绩,剩下13个交易日过后,肯定能破50%大关。”
史新荣辩解道。
于天佑是他的得意门生,也是杭城的高考市状元,天赋和实力无需质疑。
“让学生们加把劲,可不能被人家比下去了。”
彭戈似乎话里有话。
对于他这种高度的人,实力已经无需多言,但他怕就怕在徒弟们给他丢脸。
医学界就有个段子说,本来某位院士都封刀,不做手术了,结果徒弟一通电话说搞不定,情况十分紧急,让本该退隐的顶级医学院士重新出山主刀。
徒弟丢得起这个人,做师傅的可丢不起!
“我让他们加把劲。”
史新荣微微颔首。
他不允许华央财经被超越,必须捍卫学校的荣誉。
……
而在另一边。
沪都财经大学。
王兴邦、陈家发、常博韬等投资学的主课老师一致决定,今晚出去喝上两杯庆祝。
然而他们刚订好酒店包厢,陶宇昂的问询电话就打入了王兴邦的诺基亚手机。
“宇昂怎么突然给我电话?”
王兴邦询问。
“是这样的王教授。”陶宇昂有些迟疑,但关乎到自己利益,他还是说出自己疑虑道:
“我们这届投资学的学弟学妹模拟盘成绩,你看有没有可能存在互通答案的情况?”
他讲述的很隐晦,但想表达的意思已经给到。
虽说他承诺,《华信证券模拟盘大赛》前十名可以进入华信证券实习,但他可是承担了风险的,如果进了十个庸才,搞不好他也要离开华信证券。
“你这话说的,难道我们沪财成绩好一些就是有猫腻?”王兴邦摆明了对陶宇昂说的话不悦,语气也带着抹温怒。
“不不不。”
陶宇昂连忙否认,又说道:“王教授你是知道的,举荐人和被举荐人是连带关系,我也想谨慎一点,免得落人口舌。”
“行了行了,我知道了,这两天我核查一下,到时候给你答复。”王兴邦直接挂断了电话,神色变得极为阴沉。
“怎么了?”
常博韬察觉不对,连忙询问。
“没什么,就是陶宇昂那小子觉得我们集体作弊,模拟盘成绩存在水分。”王兴邦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出来,语气越发不善。
他是出了名的护犊子,压根忍受不了别人看不起自家学生。
刚说完,他看向常博韬和陈家发等主课老师道:“你们知不知道这里面的隐情?”
“嗯…”
常博韬想了一下,说道:“这段时间倒有件趣事。”
“什么事?”
王兴邦、陈家发异口同声。
其他投资学的教授同样提起精神,静等下文。
“张扬你们知道吧?”
“知道,专业第一那个学霸。”
常博韬刚问完,就有教授迫不及待地回答。
前者点头肯定的同时,继续说道:“据我了解,他这段时间之所以一直没操盘,是在做市场研报提供给其他学生进行操盘。”
“啊?”
“什么?”
众教授一惊。
王兴邦内心更是咯噔一下,眼神闪过抹恍然大悟。
“怪不得,怪不得这届学生的模拟盘成绩可以破纪录,原来是有人提供市场情报!”
“这…算不算作弊?”
“我觉得不算吧,买市场研报不是很普通的辅助投资手段吗?”
“可问题是别人不这样想,其他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会觉得我们是玩不起,让学霸分享答案,提高学校整体排名。”
“切,管他们呢!”
投资学办公室内,教授们的意见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不应该用研报,有人则是觉得可以用。
王兴邦偏向于不应该使用市场研报,因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他也不是无偿提供的,好像30元一份,我估计他已经赚几千块了。”常博韬又说道。
“还赚钱了?”
“这怎么还能赚钱!”
“张扬他究竟想干嘛?”
众教授又是一惊,议论纷纷。
“或许我得找他聊聊,让他不能再这样乱来。”王兴邦压着声音,目光扫视其他教授,似乎在询问他们的意见。
下一秒。
众教授纷纷表态。
“我觉得可以让他收敛点,这毕竟是在比赛,他出售研报获利,本身就破坏了公平性。”
“金融市场哪有什么公平可言,我认为不仅不应该制止,还要加大支持力度!”
“说得好,我支持!”
“你们得考虑影响啊,让其他高校知道了,不是招笑嘛,这《华信模拟盘大赛》可相当于业内小考,牵扯万千学子的。”
众教授依旧存在分歧,王兴邦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要找时间和张扬问问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