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节 软坚散结法适用病证
一、软坚散结法适用疾病
软坚散结法所治之病证繁多,临床辨证总以“坚”“结”为要,主要指临床症状上能触及到结块的坚硬、坚固。因而软坚散结法的适用对象主要为人体体表或体内已经形成的有形病灶。有学者将相关疾病归入结节性疾病、结块类疾病、癥瘕积聚类疾病、结聚类病证、坚结类病证等范畴,涉及疾病包括以增生、结节、囊肿、腺瘤、息肉、硬化、肿瘤为主要表现的全身范围内的疾病,如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结肠息肉、肝硬化、恶性肿瘤等。这些疾病或聚于皮里膜外,或聚于五脏六腑,均属于有形实体病变、赘生物或占位性病变,可直接肉眼观察,也可依靠现代医学仪器检测。
“坚”“结”也包括疾病病程中所发生的结聚、聚集的病理变化。国医大师阮士怡、吕仁和提出脉中积概念及微型癥瘕概念,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引起的微血管并发症等疾病形成的始动环节为病理产物堆积,符合微观层面上假物成形、有形可征的特点,也是软坚散结法的适用疾病。有学者又在微型癥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微癥瘕体系,将西医的微小血栓、栓子,以及血管中存在的集聚在一起的红细胞,肾微小血管的血栓,脑部的腔隙性栓塞,归为微血瘕;将在筋骨形成的结节(如风湿结节),在内脏形成的赘生物(如风湿性心脏病),以及各种间质性病变,归为微风瘕;将由微小的痰颗粒结聚而成,或结聚于肺,久喘而不愈,或结于脑,久痫而不止者(如抽动秽语综合征),归为微痰瘕;将小脂肪颗粒形成的病理产物,类似于西医所说的脂肪颗粒、胆固醇等,或存在于脉道中,或附着于血管壁,或结聚于脏腑中,形成的动脉硬化、冠心病、脂肪肝等,归为微脂瘕。他们认为治疗时加入软坚散结之药,可加强消癥散瘕之功。这种疾病亦可纳入软坚散结法的治疗范围。
二、软坚散结法适用证型
由于软坚散结法是针对“坚”“结”而设的,但“坚”“结”形成的原因不同,其适用的证型也有所不同。有学者统计249篇使用软坚散结法,并有明确报道疾病辨证分型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软坚散结法的使用涉及27种中医证型,其中包括痰瘀互结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瘀阻/瘀毒证、肝郁痰凝/气滞证、气虚(正虚)血瘀/痰凝证、气阴两虚(或痰浊/痰瘀/瘀毒)证、血瘀/瘀阻证、肝郁脾虚(或夹瘀/气滞/痰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肾阳/气虚(或夹痰瘀/瘀毒)证、冲任失调证、脾(胃)虚/痰凝证、阳虚痰湿/寒凝/阴毒证、痰湿(热/气/火)互结证、瘀热/毒蕴结证、心肝火旺证、肾虚肝郁证、阴虚火旺证、热毒壅盛证、肺脾气虚型、胃肠结热证、肝肾阴虚证、风热痰阻型、肺胃热盛证、食滞胃肠证、肝经郁热证、肺经风热型等。可见,软坚散结法多用于实证或虚实夹杂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