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道尔国际地缘政治丛书·目标中国:华盛顿的“屠龙”战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温水煮蛙与“屠龙”战略

关于“温水煮蛙”的实验,讲的是要想把青蛙活活煮死,要先把它放进温水锅里,然后慢慢把火加大,青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听任死亡来临,身临险境却浑然不知。这则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当前美国统治阶层的对华战略。

30多年前,邓小平提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效果出乎所有中国人的意料,世界也为之震惊。正是凭借中国人民的勤奋和进取,20世纪70年代仍欠发达的中国一举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经济巨人。说来有趣,中国飞速崛起的第二个因素要“仰仗”美英等国企业的外包政策,它们原本只想从这个世界最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获利,谁知却在无形中助推了巨龙的腾飞。

美国政府高层很早就有推动中国融入世界的想法,关键人物是时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他一手策划了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性事件。此外,还有基辛格的助手洛德,此人后来出任驻华大使。实际上,上述安排都在洛克菲勒家族的无形掌控之中,基辛格和洛德是洛克菲勒家族的得意门生。当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谈时,陪同在场的美国人仅有基辛格和洛德,连国务卿罗杰斯都未能参加。对美国的决策圈而言,能在冷战时期融化中美外交的坚冰,无疑是对抗苏联的头号地缘战略。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虽征途艰险莫测,但此举大气磅礴。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开始将目光转向中国,有意在中国问题上制造事端。除此之外,美国也有意削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阻止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虽然美国的行动未能成功,但对在国际政治和经济上孤立中国却发挥了重大作用。

此后,中国对外资日益开放,并且寻求加入世贸组织,这使其成为欧美跨国公司的理想投资市场。回首过去,外资带来的效应令人震惊。按美元汇率计算,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也是排名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尽管中美之间不乏握手言欢、觥筹交错,但这些不过是镜花水月,美国的外交归根结底是由其自身利益决定的,与鸦片战争时英帝国对清朝的策略并无两样。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巴麦尊一语中的:“国家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的决策者务必要对此保持警醒。

从1972年中美高层首次接触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美国对华交往的目的多少都带有联中抗苏的色彩。美国为对抗苏联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戈尔巴乔夫领导的政权土崩瓦解,受洛克菲勒和布什家族控制的美国情报部门就开始对中国共产党如法炮制。力促中国政府推行一蹴而就的经济改革就在其中,这一措施的本质就是曾在20世纪90年代让苏联的经济雪上加霜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导的“休克疗法”。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计划用投资把中国变成世界出口基地,目的是利用其廉价劳动力降低从汽车到苹果手机等欧美商品的成本。中国虽名为出口大国,但获利甚微,相比之下,大笔的黄金白银却滚滚流向了美国。

这种情形延续到2005年,中国经济一直沿着美国倡导的“自由市场”的模式快速发展,因而并未被美国视为威胁,但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对原油、铁矿砂、铜等原材料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开始采取更为大胆和有效的对外经济政策,足迹遍布非洲、中东乃至全球各个角落,原本只被视为沃尔玛等美国跨国公司廉价劳动力来源的中国,却在不知不觉中对美国未来的霸权构成威胁,尤其是在非洲、亚洲和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

也正是从2005年开始,华盛顿用“温水煮蛙”的策略来对付中国,并且逐渐把火调大,妄图重创直至扼杀中国发展。虽然离沸点已经不远,但中国仍有时间,对于中国领导人和人民而言,现在绝对不能对对手的残酷和邪恶抱些许幻想。

本书所呈现给读者的,正是美国统治集团如何一步一步精心策划的“屠龙”战略。

威廉·恩道尔

2012年10月

于威斯巴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