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雨瓷
第一章雨瓷
00:13海东市博物馆地下修复中心
陆昭白将电磁屏蔽服拉链咬在齿间,右手握住恒温液氮罐的阀门。修复台上,那只碎裂成二十七片的康熙素三彩罐正在冷光下泛着尸骸般的釉光,断层处新生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结晶,如同生长在瓷器残骸上的骨痂。
“第137次配比实验。“他对着录音笔报数,淡金色凝胶从离心管注入分子筛。监控屏幕突然闪烁,陈列架上的北魏陶俑阵列发出细碎嗡鸣——这是「触灵」能力触发的前兆。
三年前在景德镇古窑遗址昏迷后,他就获得了这种诅咒般的馈赠:每当接触带有强烈执念的文物,时空便会裂开细缝。那些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匠人,会在视网膜上重演他们生命最后的癫狂。
指尖刚触到瓷片,幻象便裹挟着七百年前的暴雨倾泻而下。
北宋宣和五年汝州清凉寺
暴雨砸在龙窑龟裂的卵石地基上,十六岁的窑工阿霁拖着断腿扑向窑门。烧红的窑砖烙焦掌心皮肉,他仍死死抱住把桩师傅的腰:“张头!不能开!窑温正在临界点!“
“滚开!“满脸烟灰的老师傅抡起铁钎砸在他肩胛骨,“东家要的玛瑙入釉天青瓷,雨停前出不来窑,咱们全得填井!“
阿霁被踹倒在泥泞中,右腿旧伤迸裂的血染红雨水。透过窑眼窥见窑内瓷胎正在高温中舒展,那些浸染了三十八道工序的胚胎,此刻正如玉兰花在烈火中绽放。可窑工们已开始用撞杆冲击窑门,飞溅的碎石惊起林间夜鸦。
“温差三度...“少年抓起把窑沙塞进嘴里止血,咸腥混着瓷土味在齿间炸开。他突然扯开衣襟,将整个上半身贴在滚烫的窑壁上,皮肤瞬间烫出焦糊味。
“拿我的体温当测温锥!“嘶吼声穿透雨幕,“再等一炷香!否则开窑就是开棺!“
现代修复室
“滋——“
纳米刀突然在釉面划出诡异电弧,陆昭白本能后仰。培养皿中的修复液正在自主旋转,形成与幻境中龙窑旋风完全一致的流体力学模型。更骇人的是电子显微镜下的釉层——本应无序排列的纳米晶簇,竟在量子层面复现出北宋天青釉的「雨过天青」效应。
冷汗顺着脊椎滑落。三年来,这是他首次目睹古代匠人的执念直接干预现代材料。监控系统忽然发出蜂鸣警告,湿度计显示空气含水量正以每分钟5%的速率飙升,仿佛有场穿越时空的暴雨正在修复室凝聚。
“叮——“
电梯抵达声如利刃劈开幻境。
安保主任周正阳拖着钛合金义肢踏入时,防弹衣上的露水在恒温环境蒸腾成雾。他那只嵌着虹膜扫描仪的人造眼骨碌转动,最终定格在仍在震颤的素三彩罐上。
“理事会刚截获的二级保护物。“老周将铅封箱重重砸在气垫台上,箱体接触瞬间,所有电子设备同时黑屏。当防辐射内衬缓缓展开,陆昭白看见血色丝绸中躺着半只曜变天目盏残片,碗底黏着的泛黄邮票上,徽章正在荧光下渗出血丝。
“东欧地下拍卖会的战利品。“老周喉结滚动,“但热释光测年显示...“
“烧制于1975年。“陆昭白接话的手指微颤。这不可能——曜变盏工艺随南宋覆灭失传,最后一枚完整器早在二战期间就被炸毁。
当他用显微镊夹起邮票,六十倍放大镜下,邮票背面的钢印显露出科拉超深钻孔SG-3的绝密编号。更深处,某种类生物纤维正在釉面滋生,像极了古沉船附着的管状蠕虫。
“检测报告第17页。“老周递来平板,泛着蓝光的全息投影中,釉层分子结构图正在疯狂变异。那些本该沉睡的氧化铁结晶,此刻正如癌细胞般吞噬着现代修复材料。
顶灯突然炸裂。黑暗中,陆昭白感觉有冰凉手掌攥住自己手腕。残盏上的曜斑如超新星爆发,在墙面投射出浑身焦黑的人形。那具碳化的躯体正从碗底缓缓爬出,下颌骨张合间,沙哑的俄语混着瓷器碎裂声在耳道内共振:
“Спаситечайноесияние...“(救救柴窑...)
修复室门禁突然解除,应急通道绿光亮起的刹那,陆昭白瞥见老周防弹衣内侧的三色刺绣——那是文物安全理事会最高级别的「黑金执照」,只授予处理过「不能移动的十九件文物」的清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