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人参果树,袖里乾坤
连山跟着道童走进五庄观,入目古松翠柏,道意盎然。
行至中央大殿前,镇元子一身杏黄道袍,手持拂尘,头戴紫金冠,正站在大殿门口。
见连山走来,神识轻微扫过,眉头微挑,这位自称通天座下弟子的人族,竟是位大罗金仙。
镇元子轻笑道:“贵客登门,有失远迎。”
连山上前行礼:“是晚辈叨扰了,晚辈连山,见过前辈。”
镇元子见连山态度恭敬,脸上笑意更浓了些,心中赞叹,不愧是三清弟子,行事彬彬有礼,哪像那些妖族,披鳞带角之辈,狂放野蛮。
镇元子侧过身,伸手引道:“还请入殿上座。”
连山迈步走进大殿,见墙上挂着天地二字,渗透出玄黄之气,殿中已布置好桌案,随镇元子在桌案后坐下。
道童利落地上前为二人斟茶,镇元子将拂尘放于案上,吩咐道:“明月,去后院敲两颗人参果来。”
道童领命而去。
镇元子看向连山,问道:“不知道友来此有何事,可是通天师兄有些吩咐?”
连山回道:“您与家师同在紫霞宫听道,唤晚辈连山便可,不敢与前辈平辈论交。”
镇元子闻言大笑:“修道之人岂在乎俗礼,各论各的便是。”
连山只好点头应下,回道:“晚辈此来并非是奉家师之命,而是为先前人族之事而来。”
说罢,连山起身鞠躬行礼道:“晚辈代表人族谢前辈救护之恩!”
镇元子连忙上前扶起,缓声道:“不过顺手为之,无需多礼,妖族野蛮成性,实在凶残!”
二人各自落座。
连山沉声道:“妖族自诩为洪荒主宰,与巫族争斗不止,造下无数杀孽,如今天地间劫煞之气大盛,早晚要步上古三族后尘。”
镇元子赞同点头:“妖族多行不义,天道自会处理。”
门外,明月走进大殿,身后还跟着一个道童,连山猜测应是道童清风。
二人手中端着托盘,托盘中盛放一物,由红布覆盖。
两位道童将托盘分别放置在连山与镇元子身前,将红布揭开,而后行礼退出,在门外等候。
连山低头看去,托盘中一个三朝未满的婴孩,四肢俱全,五官齐备,尾间长蒂,手脚乱动。
婴孩摇头晃脑,仿若一个真正的生灵,正是人参果!
连山此前也知道人参果的大名,由顶级先天灵根人参果树结出,后世唐僧至此,见其形似婴孩而不敢吃。
如今见人参果不仅形似,还会扭动身躯,虽有心理准备,依然惊奇不已。
镇元子将连山神色看进眼中,呵呵笑了两声,介绍道:“此为人参果,乃是混沌初分、鸿蒙始判、天地未开之际诞生的灵根所结。”
“此灵根名为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成熟,一万年方得吃,且万年只结三十个果子。”
连山谢道:“如此珍贵的果子,前辈太客气了。”
镇元子笑着摇头,指着连山面前的人参果:“道友尝尝吧!”
于是连山将面前的人参果双手端起,手感温润滑腻,仿若真人皮肤,人参果似感到要被吃,扭动身躯挣扎。
连山低头一口咬去,先是闻到馥郁芳香,而后满嘴甘甜,入口即化作灵气,飞散进四肢百骸。
若是常人吃了人参果,能得寿四万七千年,奈何连山已经成为大罗金仙,只感觉美味异常,道躯元气更加充盈了些,对道则领悟并无作用。
被咬了一口后,人参果不再挣扎,连山几口吞下,细细品尝着滋味。
镇元子笑问道:“道友感觉如何?”
“果然美味,谢前辈招待!”
而后二人谈玄论道,连山说起自身经历,镇元子听后默默点头,暗自感叹连山福缘。
连山趁机请教起袖里乾坤的神通,此术堪称镇元子压箱底的绝技。
袖里乾坤本质上为空间法术,修道之人,得道成仙后参悟道则,多少可以触类旁通,类似的神通还有掌中佛国,壶中洞天等。
连山很久之前就习得此神通,但相比镇元子研习此法无数元会,自是远远不如。
如今连山参悟造化之道,又得女娲馈赠山河社稷图,愈发感觉此术不凡,蕴含无限可能。
镇元子捋须而笑,得意道:“道友算是问对人了,在这洪荒之中,除道祖外,无人能在此术上超越过贫道。”
连山恭维道:“晚辈早闻前辈擅长此术,不知是否有幸得前辈指点?”
镇元子含笑点头,缓缓讲述袖里乾坤之道,一时间,大殿中道韵弥漫,霞光萦绕,地涌金莲。
连山极力的吸收着镇元子所传之道,心中生出无限感悟。
此前连山只将袖里乾坤视为空间法术,用来存储法宝杂物,如今听镇元子传授,方察觉此术实则为造化之术。
袖里乾坤修行到深处,不只是开辟空间,而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世界,施术者可掌握小世界中道则,可使收入其中的生灵意志蒙昧,失去自我。
镇元子拥有天地人三书中的地书,乃是天地胎膜所化,因此将此术参悟极深。
连山心思一动,想到自己袖中的山河社稷图,由天地胎膜碎片融合先天道韵而成,正合适修行此术,心中一时激动不已。
镇元子将其中修行关窍细细讲了三日,连山听的如痴如醉。
待讲道结束,连山起身行礼道:“多谢前辈传道之恩。”
镇元子坦然受了这一礼,笑道:“大道无涯,与同道者探索,真为乐事。”
连山点头赞成,想起山河社稷图中人族还未安置,说道:“晚辈还需寻地安置人族,只能日后再来寻前辈论道。”
“无妨,道友且去便是。”
于是,镇元子将连山送到五庄观前,二人依依惜别。
......
连山离开五庄观,飞行在洪荒大陆,思索将人族安置在何处。
人族在山河社稷图中休息,其中水食齐备,连山又以造化之力建出一片房屋,暂时倒是不为生存发愁。
只是山河社稷图终究为小天地,不是久居之处,连山在洪荒中穿梭,希望寻到一处福地。
行至首阳山时,只见巍峨耸峙,祥瑞之气弥漫,山间古木参天,枝叶蔽日遮云,清泉飞瀑泠泠作响,好一处福地仙山。
连山将山河社稷图展开,人族从中纷纷走出,观察着周围美景,高兴不已。
于是人族开始重建家园,连山以造化之道相助,规划出一片合适的聚居地。
安顿下来后,众人合力建起一座祖庙,作为祭祀之所,连山亲手雕刻一座女娲娘娘神像,供奉在祖庙正中。
祖庙建好后,连山从袖中掏出女娲所赠灵宝,此宝以女娲娘娘泪滴炼制,蕴含圣人道韵,故此称为娲皇泪。
娲皇泪从连山手中飞出,没入女娲神像中,神像顿时升起道韵,淡淡的圣人威严向周围远远散开。
连山暗自点头,有娲皇泪在,山间凶兽不敢靠近,寻常精怪也要避开。
在场人族却并未感觉到难受,只觉温暖舒适,如回母亲怀抱,纷纷在神像前跪拜,口呼圣母娘娘慈悲。
娲皇天中,女娲娘娘耳中传来阵阵祈祷,听闻人族感恩之声,微微点头。
连山环视众人,思索道:“人族在此发展暂时无碍,但还需要加个保险,以防有哪个冥顽不灵的袭扰。”
但一时想不到合适的人选,只能摇头将心思按下。
对众人一番交代后,连山启程返回昆仑。
待连山离去后,行礼相送的人族纷纷起身,几位长者商议一番,于是众人又塑造一座雕像,供奉在祖庙之内。
新的雕像供奉在女娲神像下首,面貌正是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