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员
刑罚:从野蛮到文明
从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律法到如今的监狱系统,从五花八门的酷刑到限制人身自由,刑罚的方式似乎是从野蛮逐步走向文明,但其目的究竟是为了阻止伤害,还是为了惩罚本身?《刑罚》分为两个部分。前四章对欧洲、中东和亚洲地区最早的一批文明的主流刑罚思想和实践进行了历史概述,这些思想为近现代的法律和刑罚奠定了基础。后四章则详细记述了四种主要的刑罚方式:肉刑、监禁、酷刑和死刑。法律史8.4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古案遗墨:史书法案新语
作者从古代正史中析出很多古代法官断案的故事,并从现代法律专家的角度对这些故事进行了细致的解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能够以小见大,窥见中国古代虽有瑕疵却也庞大严密的律法系统。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叙事生动流畅,不仅对法律界相关人士有所启发,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不失为一份妙趣横生、饱含智慧的优质读物。法律史21.2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不合时宜的沉思
本书是尼采中晚期作品,收录了尼采四篇“沉思”:《《施特劳斯――表白者和作家》《历史学对于生活的利与弊》《作为教育者的叔本华》和《瓦格纳在拜雷特》,前两篇探讨消极的,令人忧虑的现象:“知识庸人”施特劳斯和历史学,后两篇是对神圣的救世主形象叔本华和瓦格纳的颂歌。尼采在本书中完成了一种彻底的重新评价,他将“不合时宜”等同于单纯性和真诚性的高贵品质,认为被敬仰和喜爱的哲学家在其关于生活价值的问题中想到的从法律史22.6万字3.1万人气 - 会员
清代法律的常规化:族群与等级
清代法律在演变过程中逐步减少基于等级和族群的差异,即法律的常规化。学界尤其是美国的“新清史”,将旗人换刑特权视作清代满、汉不平等的重要证据。本书揭示历史的另一面:旗人换刑特权是清廷废除满洲刑罚体制以适应汉人法律的产物,清代法律在变化中不断削弱这种特权。晚清不同等级和不同族群的妇女犯奸后,在拟罪和执行刑罚上几乎没有区别。清代刑部严格区分刑事与民事案件,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强调法律体现的民事原则,而非涉案法律史13.3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法律史解释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法律与历史、伦理解释和宗教解释、政治解释、人种学解释和生物学解释、经济学解释、著名法律人的解释等内容。通过对法理学发展历史的解读,阐述了社会学法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示了其建构社会学法学理论的独特路径。法律史18.1万字3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治百年经纬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角度,回顾中国法治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近百年来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分析当代中国的法治成就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为未来中国法治体系的建构提供蓝图与操作方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了解我们国家法治发展的艰辛历程,有助于让我们了解到法治在国家繁荣昌盛和社会发展进步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同时,对于依法治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对于人们养成遵法律史26.5万字3万人气 西法东渐:外国人与中国法的近代变革
《西法东渐》选录了六十余篇中国近代法学作品,囊括了来华传教第一人卫三畏、执掌晚清中国海关四十八年的罗伯特·赫德、京师同文馆首任总教习丁韪良、近代来华的最后一位外国法律顾问罗斯科·庞德等著名人物对中国法律问题的独到见解,是法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史料汇编,力求深入清末民初的大变局时代,呈现东西方法律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流。法律史60.6万字3万人气- 会员
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中国法制史配套测试(第八版)
中国法制史配套测试(第八版)是《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的分册之一,依照中国法制史核心课程教材最新版体例组编。《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丛书》是我社教学辅导中心组织著名法学院校的优秀教师编写的一套教辅丛书。该丛书专为法学院校学生掌握法律专业知识、培养法律思维能力而精心设计,分册设置涵盖教育部规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因考点全面、题量充足、解答详尽、应试性强等优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法律史22.6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天盛律令》与《庆元条法事类》比较研究(西夏文献文物研究丛书)
本书上编通过与《庆元条法事类》的比较讨论了《天盛律令》的修纂及其特点,同时从金元明清法典编纂的特点审视《天盛律令》编纂在中国古代后半期的地位。下编重点考察了《天盛律令》与宋代法规中行政法规的渊源及流变问题;比较研究西夏与宋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及职掌问题;通过利用《天盛律令》及汉文文献、西夏碑刻、文书等史料的记载,较全面地勾勒出西夏官制体系的大致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与宋的官制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法律史11万字2.9万人气 - 会员
法的历史实践:从康熙到路易十四
本书探讨了近代初期中西法律概念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和个人经历、政治斗争、法律职业、话语背景的联系,并研究“中国因素”和“西方因素”在近现代是如何对撞的,对比中西法概念的语境和自身的内在逻辑,将理论与实践、人物与背景等具体关联的细节机制揭示出来。内容涉及“法律”是怎样实践的,“法律”一词的使用、翻译,法律概念的语境、社会政治背景,法学理论与个人实践、法学权威,对法律实证主义的反叛等。法律史31.5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监察法制史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产生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上,具有鲜明的特征。其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创造力。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不仅注重监察体制的完善,而且致力于监察法的制定,以保证监察效能的发挥。本书论述了中国自夏商至清的历代监察法制建设,史料充实,分析精制,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法律史39.8万字2.8万人气 - 会员
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共2册)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成熟时期,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相关学术论文蔚为大观,有关宋代科举的专著也已有多部,但各有侧重,都不如本书稿能通盘考察全部宋代科举制度的各个方面。本书稿对宋代贡举制度的应举资格、解试、省试、殿试、考场管理、考试内容、考校、特奏名、锁厅试、宗室应举、贡举后的各种活动与恩赏以及武举、制举、词科等进行了全面、深入而细致的梳理、考辨,使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宋代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而法律史79.7万字2.6万人气 - 会员
旧邦新造(第二版)
《旧邦新造》是一本以中国1911-1917年间的大转型为研究对象的法律史著作,探讨了中国在多民族王朝国家瓦解、帝国主义列强环峙、政治精英高度分化的恶劣环境中艰难的建设历程,并试图重构20世纪中国政治法律史的叙事。本书第一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引发了深度的讨论。作者根据近几年的研究对全书进行了全新修订,并增补了"国体、精英吸纳和荣典制度"等多篇内容,深度剖析了1911-1917年大转法律史26.7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新中国刑法学研究70年(全2册)
本书是高铭暄教授和赵秉志教授合著的对中国刑法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刑法学研究状况进行分年度介绍、综述的合集,展示了70年来中国刑法学者从事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成果和贡献,是一部70年来我国刑法学研究历程的史实性著作,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纪念价值。本书也是一本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图书。法律史11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制史(第2版)
《中国法制史(第2版)》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也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该教材系统论述了中国近五千年的法律发展历史,全面阐述了法律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注重吸收国内外法律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注重开阔学生的法律文化视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该教材从整体上反映了目前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与教材编写的最新水平。该教材既可作为高等法律史35.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狱人狱事一乾坤
作者从监狱这一独特的视角,一窥各色人物历经刑罚的某个侧面,切点虽小,探点至深。他们上至君王天子,下至平民百姓;有文臣武将,工匠艺人,跟随作者的笔触,看他们遭遇刑罚的种种表现,或者从人生高峰跌入低谷,或徘徊于死亡边缘之后展现别样的人生,或从监狱走向死亡,顿悟生命的终极意义,又或只能感叹人生无常。法律史19.6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口述中国海商法史
本书是一本访谈实录,包括了30余位海商法专家学者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20世纪50年代即参加《海商法》初次起草的学者、80年代初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北京帮助《海商法》起草的外国专家、第一代海商法教授、第一代海事法官和律师、在航运相关公司从业几十年的商业人士,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采访秉持“去中心化”的理念,通过这些人士从不同角度的讲述,追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海商法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完善的艰苦历程。法律史31.5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迷信与暴力:历史中的宣誓、决斗、神判与酷刑
为撰写《迷信与暴力》一书,亨利·查尔斯·李从欧洲购买了数量惊人的古籍、文献和手稿等资料,现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图书馆的“亨利·查尔斯·李”分馆作为特殊藏品(specialcollection)珍藏。作者旁征博引,记述了西欧各主要民族和国家的法律中对宣誓断讼、决斗断讼、神判断讼、刑讯逼供等各种古老司法程序的规定,并介绍了相关著名案例,同时对西方法学充斥着迷信和暴力的、不为人知的黑暗过往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法律史30.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民国检察的理论与实践: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研究
本书以南京国民政府检察制度为例,通过国民政府检察制度的历史源流、理论回溯、制度变迁、规范阐释、实证分析、历史评价、当下思考等七章内容,解读和分析了民国时期的检察理论和实践:寻找当时检察制度成长背后的社会动因及内在规律因素,挖掘民国时期如何高效运行检察权以及检察权顺利运行所涉及的内部管理关系和外部保障制度,探讨检察官与法官之间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等;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为当下我法律史28.1万字2.5万人气 - 会员
中国法律史研究(2017年卷)
《中国法律史研究》是中国法律史学会的会刊,由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会刊以中国法律史研究为主线,涉及思想史及制度史等法律史学科的各个分支,间或旁及法理学、部门法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等与法律史学相互交叉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先秦到民国几千年的历史。法律史14.1万字2.5万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