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技术哲学的范式演进: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
郭洪水更新时间:2021-02-08 14:32:30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对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思想进行了全面比较,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本质、一体化进程及社会后果等。并在丰富的文献基础上进行了提炼,总结了技术哲学范式的演进理路,展现了一幅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地图”,尝试回应了信息时代技术哲学可能面临的新问题。本研究对当代科技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深入反思,有助于推进当代技术哲学前沿领域的研究。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0-06-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技术哲学的范式演进:从马克思到海德格尔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面向信息时代的技术哲学
- 第二节 当代马克思技术哲学的问题、发展路径与归宿
- 第一节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反思
- 第六章 马克思技术哲学的当代发展
- 第二节 拯救之路
- 第一节 技术文明的两面性
- 第五章 拯救深陷技术沼泽的人
- 第三节 世界历史与作为全球意识形态的技术
郭洪水
主页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老子学集刊(第六辑)
《老子学集刊》由老子学研究会、郑州大学老子学院、鹿邑老子学院(研究院)共同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两辑,每辑设一主题。哲学22.6万字 - 会员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
中国儒学缄默维度是在语言关闭的缄默中,转向静的深度体证,具有渊与根两个特征,集约表达为“藏心于渊,美厥灵根”,诗意表达为“氤氲一气似初春”。本书从孔子观周见金人“三缄其口”开始,以方以智证成太极丸春结束,选取颜回、言偃、扬雄、周敦颐、朱熹、杨简、文天祥、王阳明及其后学胡直与万廷言、刘宗周、王夫之等重要儒者,溯源至孟子、《易传》、庄子、屈原四个先秦流派的展开与互动,围绕罕言与雅言、深静与真动、冲然与哲学46.1万字 - 会员
明代越中心学与文学
越中素称人文渊,明代的越中地区既是阳明心学发端与成熟之地,也是文学发展重镇。王阳明作为越人,其心学思想独步当时,诗文兼有道学与文学之本色,成就蔚然可观。阳明晚年主要在乡邦传播心学,越中文士因地域优势,沾溉甚多,影响至深,由此涌现了以杨珂、陈鹤、沈炼、徐渭、陶望龄、王思任、张俗、祁彪佳等为代表的众多具有心学背景的文学活动主体,共同铸就了明代越中文学的繁荣。本书即以此为学术背景,旨在系统探究明代越中地哲学19.3万字 - 会员
先秦儒道论稿
本书选录了作者近三十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尚书》研究”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准绳,认为《古文尚书》二十五篇保存了“原始儒家”重民、养民的真精神,并非伪书;“《周易》和《庄子》研究”深入探讨筮占的产生、阴阳二气观念的产生、庄子“通天下一气”等形而上哲学问题,究天人之际,明儒道关联;“《春秋》经传研究”重新解读司马迁、班固有关《春秋》和《左传》的记载,发现了一些未曾引人注意的线索;哲学17.6万字 - 会员
王阳明思想与诗歌研究
本书内容有三:一者分析阳明心学核心要素对佛教禅学的吸收,揭示了阳明心学与佛禅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二者对王氏诗歌创作的动态性变化特点予以条分缕析,分别表现了以禅入诗、儒禅交融、讲学诗与佛禅结合的特点;三者尝试对阳明诗歌宗教美学境界进行概述。哲学23.1万字 - 会员
老子学集刊(第一辑)
《老子学集刊》由华夏老子学研究联合会主办,面向海内外道家、道教研究者,对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老子学、道家、道教展开多方位、多视角的探讨,明道立德,法真贵朴。每年出版一辑,每辑有一主题。哲学24.4万字 - 会员
民本与民主:跨文化视域下的儒学与民主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民本”。民本与民主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近现代中国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海外学者围绕此问题也发表了大量成果。本书收录了海外学者关于民本与民主的代表性成果,反映了海外学者的主要观点。书中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和论文信息,一册在手,基本可以了解海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状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供研究中国哲学、政治哲学的读者学习、参考。哲学24.3万字 - 会员
东晋南朝玄学与文艺批评研究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学术思想,也是士人人生及艺术趣味之根源。这一时期的文艺本体论、价值论、批评方法论和审美趣味论等都体现出玄学的深刻影响。玄学的“有无”之辨引导士人思考艺术本体问题,关注审美主体与对象在“道”的层面上的关系;关于名教与自然的讨论为士人设计了理想人格,在主客体交融的动态过程中呈现出从“得意”到“自适”的发展特点;玄学的体用思维及名实方法,不仅提高了文艺批评思维的水平,也启发了文哲学17.2万字 - 会员
道家“忘我”的心理机制及健康促进研究
本书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了道家“忘我”命题,以探索道家心性修炼对人们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全书厘清了“忘我”的含义、特征、修习方式,并对忘我体道与身心疗愈的逻辑关系、忘我的结构及其测量、忘我状态的生理特征、忘我修习对自我意识的影响、忘我修习对认知的影响、忘我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本书除了使用传统的方法与工具之外,还引入了实验法、内省法、脑电技术等,积极推进了道家心理学的发哲学11.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