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价值观与影响力——以中华老字号为中心的考察
更新时间:2025-04-28 11:28:18
最新章节:主要作者简介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跨文化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它展示了主体间性的思维转向。与传统传播学追求同质化的传播效果不同,跨文化传播指向的是异质融合的传播效果,也就是差异中的进行文化意义。本书讨论了主体间性问题。把“我与他”的主客体思维转换为“我与你”的主体间性思维。任何传播中的意义不是在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和主体之间形成的。进一步将主体间性转换为文化间性,认为形成文化的互惠结构,提高个体超越自身和与其他文化互动的能力,是建构完整的自我意识的基础。同时认为,关于主体间性这种转向存在于媒介的他者文化叙事过程中,对《纽约时报》等媒体的他者文化叙事进行反思。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19-10-01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价值观与影响力——以中华老字号为中心的考察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主要作者简介
- 后记
- 中华老字号企业名录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张小泉:中国工匠精神的世界阐释
- 片仔癀:向世界讲述中医药的中国故事
- 昆中药:打造中药文化“走出去”的新名片
- 国酒茅台:打造中华文化特色的全球化产品
- 茶企大益:与世界共同书写中国茶人新文化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
名人 名作 名物:2017年“8+”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纪实
2017年是北京八家名人故居联盟携手走过第十七年,也是八家名人故居活动第二个十五年计划的第二年。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文化名人的思想情怀和历史功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成为联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书以2017年八家名人故居国内外巡展的主题为基础,进行理论思考。本书还介绍了八家名人故居在2017年的所做、所感、所思,从而为八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积文化11.4万字 - 会员
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
本书基于对深圳这座城市所出现的阅读盛况及文化状貌等的考察,深度研究剖析深圳市全民阅读的战略构想、文化价值、理念宗旨、运作机制等,总结深圳市全民阅读的发展现状及成效影响。通过细致的考察及理论的梳理,以点带面,在全面呈现深圳市全民阅读的整体风貌和发展历程的同时,也深刻阐释了阅读与城市发展的内在联系,为推动深圳乃至全国的全民阅读活动全面、深入、可持续开展提供借鉴与参考。文化18.1万字 - 会员
走过四季的院子:“8+”名人故居纪念馆巡礼
本书以八位文化名人代表作的赏析介绍为切入点,提炼八位名人的经典作品和馆藏精品文物,并且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解读。本书稿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八位文化名人的最新文化解读;第二部分是对八位文化名人的代表作进行全新的阐释,解析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第三部分是介绍八家名人故居馆藏的经典文物,追溯其来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12.3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价值观与影响力——以中华老字号为中心的考察
跨文化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它展示了主体间性的思维转向。与传统传播学追求同质化的传播效果不同,跨文化传播指向的是异质融合的传播效果,也就是差异中的进行文化意义。本书讨论了主体间性问题。把“我与他”的主客体思维转换为“我与你”的主体间性思维。任何传播中的意义不是在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和主体之间形成的。进一步将主体间性转换为文化间性,认为形成文化的互惠结构,提高个体超越自身和与其他文化互动的文化22.4万字 - 会员
乡村知识分子与乡村文化建设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描绘出新时期乡村知识分子、乡村文化建设及二者关系的三张文华“图谱”。主张充实以乡村知识分子为核心的文化孵育活动内涵,让“孵文化”成为联结农民群众“种文化”和政府部门“送文化”的枢纽。倡导在重视农耕文化传统和发辉自然生态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乡村建设理念。文化18.9万字 - 会员
青海藏族聚居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
本书以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民族社会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在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基础上,本着“问题导向”,通过对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的内涵与结构、政府服务供给的价值目标与体系模式等核心问题的研究,梳理和架构符合民族文化特点与农牧区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实践路径。主要内容包括:青海藏区自然、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与公共文化发展的内在关联性;青海藏区公共文化产品的特质与功能,公共文化建设的特殊性表文化13.5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迎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从院党组和院内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关于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成果中,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和笔谈文章,汇编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文集分为上下册,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41.9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
社科理论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
本书分为上下册,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六个专题,共收集2023年6月至2024年4月期间正式发表的63篇文章,集中展示了讲话发表以来的阶段性研究阐释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学者发表的相关学术理论文章收录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之中。文化事业71.5万字 - 会员
中日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比较研究
本书首先从中日两国的文化强国战略视角出发,通过梳理两国的世界双遗产申报及本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构建历程,进而明晰其各自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其次,分别走近不同类型的文化遗产,考察中日两国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所提炼出的具有独创性和先进性的“中国经验”“中国路径”“日本方案”“日本模式”等保护与利用的好做法、新思路,进而总结和提升中日两国在文化遗产领域所开创的成功典范,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事业15.6万字 - 会员
学思践悟:新时代文化使命与文学研究
为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全所范围内组织编写了“新时代文化使命与文学研究”文集。内容主要从文学研究角度,就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等进行理论阐发。此文集的编写和出版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扩大宣传和阐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学研究;二是突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基础文化事业32.3万字 - 会员
名人 名作 名物:2017年“8+”名人故居纪念馆活动纪实
2017年是北京八家名人故居联盟携手走过第十七年,也是八家名人故居活动第二个十五年计划的第二年。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文化名人的思想情怀和历史功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成为联盟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本书以2017年八家名人故居国内外巡展的主题为基础,进行理论思考。本书还介绍了八家名人故居在2017年的所做、所感、所思,从而为八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积文化事业11.4万字 - 会员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话语权、价值观与影响力——以中华老字号为中心的考察
跨文化传播是在人与人之间展开的,它展示了主体间性的思维转向。与传统传播学追求同质化的传播效果不同,跨文化传播指向的是异质融合的传播效果,也就是差异中的进行文化意义。本书讨论了主体间性问题。把“我与他”的主客体思维转换为“我与你”的主体间性思维。任何传播中的意义不是在主体自身形成的,而是在主体和主体之间形成的。进一步将主体间性转换为文化间性,认为形成文化的互惠结构,提高个体超越自身和与其他文化互动的文化事业22.4万字 - 会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迎来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从院党组和院内专家学者公开发表的关于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成果中,遴选一批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和笔谈文章,汇编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文集》。文集分为上下册,分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两个结合’的思想内涵”“文化传承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化事业4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