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公民价值准则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9 戮力同心:全球华人携手“保钓”

1970年的夏末,正当日本与美国进行的归还冲绳谈判走向尾声之际,一个来自冲绳的重要消息一下子牵动了无数中国人和散布海外的众多华侨们的神经。受到美国监管的冲绳政府立法机关在8月底发布了《关于尖阁列岛领土防卫的决定》。冲绳政府于同年9月10日发表《关于尖阁列岛主权及大陆架资源开发权的主张》,即将收回冲绳的日本方面首次公开宣布了其对于钓鱼岛群的领土要求,中日钓鱼岛群之争由此浮出水面。

钓鱼岛群很早就被古代中国所发现,中国古代典籍上对于钓鱼岛群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史料记载,虽然该岛群长期无人居住,但确是中国与其藩属琉球之间重要的航行落脚点。根据中方出使琉球人员留下的史料记载,“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即中国与琉球的分界线划在赤尾屿一带。进入近代之后,日本在1879年吞并琉球,旧琉球藩废止,置冲绳县,并在该年编撰的本国地图中单方面把钓鱼岛群划入日本版图。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借战争胜利之势公然侵占钓鱼岛群,并将其划入其版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其版图按照《波茨坦宣言》的规定,“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整个冲绳地区则在1945年上半年被美军攻占,战后即被置于美国托管之下。由于钓鱼岛群此前已被划入冲绳县管辖范围内,1953年处于美国托管下的冲绳政府发布划界公告,其控制的区域包括了三个主要群岛——冲绳群岛、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以及这些群岛的地理边界诸点连线区域内的诸岛、小岛、环礁、岩礁和领海,而钓鱼岛群正位于上述诸点连线区域之内。按照这一划界公告,属于中国的钓鱼岛群便被划入冲绳政府的管辖疆域。

二战后的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它充分利用了世界冷战格局的形成这一契机,通过和美国结盟极大地减轻了其因侵略而应偿付的代价。通过长时期的谈判,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美国就冲绳归还问题达成了基本协议,在1971年与美国签署的归还冲绳协议中,更明确宣布归还领土范围与1953年冲绳政府发布的划界公告完全一致,从而通过归还领土的手段将中国领土钓鱼岛群划入日本版图。

对于日美的上述举动,海峡两岸都发出了强烈的反对之声。“1970年8月21日,台湾当局‘外交部’首先发表声明,宣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9月25日,台湾当局‘行政院长’严家淦发表声明说:‘要竭尽全力保护钓鱼岛的主权’。”“1971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出声明指出,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等岛屿是台湾的附属岛屿,它们和台湾一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5月20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黄华致信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和联合国安理会5月当值主席乔治·布什,严正声明:“美日两国政府在一九七一年六月十七日关于琉球群岛和大东群岛的协定中,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严重行动。钓鱼岛等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美日两国政府竟然拿中国的领土私相授受,这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不承认。”

在保卫钓鱼岛的斗争中,人民大众的参与是“保钓运动”发展的坚实支柱。早在1971年5月,美国的华侨团体就发出致广大侨胞的公开信,批判美国将钓鱼岛“私授”日本的行为,认为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乃属不可争议的事实”。而随着美日正式履行归还冲绳手续的临近,海内外的无数中华儿女纷纷投入到“保钓运动”的大潮中。

1972年5月13日,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大批留美的中国学生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强烈抗议美日私相授受中国领土的行为,虽然参加游行的学生在意识形态上有所谓的左右翼之分,但都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保土”之心。同一天,香港数千名大专院校学生在港岛中环区举行大游行。之前香港学生在1971年7月7日于维多利亚公园举行“七七保钓大示威”,由于未获警方批准,这次示威游行遭到了警方的镇压,多名学生被打伤和遭到拘捕。而此次“五一三”大游行同样未获警方批准,在游行前夕,港英政府通过各种手段,利诱、恫吓、威胁学生放弃此次爱国游行,但香港学生没有退缩,在进行民主表决后,他们决定如期举行“五一三”大游行。5月13日,数千名香港大中学生在爱丁堡广场集合,之后便开始示威游行,井然有序的游行队伍一路高唱《钓鱼岛战歌》到达日本驻港领事馆,向日方递交了抗议书。抗议书中这样写道:“钓鱼岛列屿为我中国神圣领土,不容任何政府染指,我国同胞对此无理侵略行为,深表愤激,誓死保卫钓鱼岛。”面对这一次声势浩大而又和平有序的游行,此前声言要进行镇压的港英当局未敢妄动,其所谓对非法游行进行起诉追究也最终不了了之。

1972年5月15日,美日正式履行冲绳归还手续,但“保钓运动”并没有结束,相反,这场运动由此“转入一个坚韧而绵长的形态”。从1972年到现在的40多年里,海内外的中国同胞始终在为钓鱼岛主权进行着艰苦的努力和斗争。

资料来源

崔丕.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秦逸.浅析中日钓鱼岛主权争端[M]//陈锋.21世纪的中国与日本.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陈锋.加强中日关系研究促进中日和平友好[M]//陈锋.21世纪的中国与日本.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陈占彪.寸土片石,决不放弃——1972年的全球“保钓运动”评述[J].社会科学论坛,2014(1).

案例点评

钓鱼岛之争至今仍是中日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中国人,捍卫本国的领土主权理所当然,但我们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呢?回溯“保钓运动”的历史,“保钓运动”的先辈们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他们大声疾呼,发出中国人民的正义之声,他们集会、举行示威游行,向美日政府抗议他们的倒行逆施,这是血性,这是勇敢。同时,他们的爱国激情中又不乏理智的一面,他们抗议日美政府的作为,却不会把怒气宣泄到两国普通百姓身上,他们可以不顾港英当局的打压毅然举行示威游行,但整个游行过程却井然有序,没有任何的其他违法行为发生。理性和勇敢,永远是爱国行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而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坚韧不拔地把一场场漫长的爱国运动坚持下去,直到赢得最后的胜利。

执笔人:浙江大学 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