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社会科学发展与文化建设
北京集中了全国许多最优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北京有众多的综合性大学和文科院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北京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最发达的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与全中国一样,社会科学的研究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中国的社会科学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这一全国性的、最高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的成立,标志着党和国家对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1978年,中共北京市委决定成立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1986年更名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开始有了专门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1983年,北京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成立。北京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的成立,对于整合首都的社会科学研究力量,开展社会科学研究的合作,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立,北京市社会科学事业进入了有计划和规划发展的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加拨乱反正的工作,积极参加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勇敢地冲破社会科学领域的禁锢,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精神,对北京的城市发展、经济建设、文化保护与建设等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开创了新时期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在20世纪90年代的深化改革、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程中,北京的社会科学事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密结合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积极研究和探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密切联系首都北京改革开放中的两个文明建设,努力发展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社会科学。在“八五”和“九五”期间,北京的社会科学事业获得了新的较大的发展,为首都的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知识支持和智力支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把哲学社会科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历史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更加强调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北京市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示精神,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度重视北京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发展,积极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新世纪的北京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工作上更具有规划性和战略性,在队伍建设上更具有人才的整合性和结构性,在学科建设上更注重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多向发展,在学术创新上要求开创性、深刻性和前沿性,在科研成果上更突出学理性、思想性和精品性,努力开创首都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