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我国古代的性文化
中华民族很久以前就生活在世界的东方,这辽阔的肥沃土地非常适合农耕文明的发展。我们祖先在这块土地上耕种、栖息、生养,与自然界始终处于亲密友好的和谐状态。正是基于这种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理念,炎黄子孙建立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即“天人合一”学说。
中国古人认为世界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着,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着。自然界中被动的力量称为“阴”,主动的力量称为“阳”。阴阳彼此相生相克,即彼此相互滋生又相互制约。一方“前进”则另一方必然“后退”,一方“正”则必有一方“反”,一方“张”则必有一方“弛”。阴阳交互作用称为“道”。道的作用所产生的生生不息的过程称为“易”(变化)。天地相交生万物,男女相交生子女,这就是中国道家的哲学思想。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中国所特有的“房中术”。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就产生了一个专门研究男女性生活的学派,被称为“房中家”。房中家非常重视性行为,极力思考如何更好地借助性行为来达到“养生保体”和“生儿育女”的目的。
据《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载,汉以前,已有房中八家,然而现在此八家房中术诸书均已失传。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简医书的出土,为人们提供了十分珍贵的有关性爱学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可以窥见古代房中术的一斑。此外,中国古代有关性爱的著作尚有部分幸存,有的是性爱的部分章节,有的是描写性爱的专著。众多的著作,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归纳起来,房中家们认为人分男女阴阳,就自然须有性行为,而性行为的作用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一、养生健体、防治疾病
我国古人认为,男女双方不仅通过生殖器官的接触而产生快感,更重要的是通过性行为来达到沟通阴阳、滋补养生的保健目的。
《素女经》认为,夫妇如阴阳,需要相辅相成、协调一致。交媾时,男的须结合呼吸引导,达到调治气血的“八益”要求;女方亦须引导以等候兴奋到来,适时发挥精气。如果用之不当或太过,则男女易生百病。
《洞玄子》认为,夫妇应效法自然,以阴阳为方圆规矩。掌握了这个道理再去实践,就可颐养性情、延年益寿,否则就会耗伤精神而短寿。
《养生方》认为男子阳精浑浊而浓稠,女子阴精淫水清淡而透明,故而需积蓄男子阳精并滋润女子的阴精,则气血肌肤皆受鼓动,可使筋骨、脉络血流通畅,消除痞塞,脏腑得到气血的滋润荣养而健常,因而可长寿。一般来说,男子精液过于充足,则必须外泄,精液缺失时宜补益。补精之道,一在节度性事,二在饮食与滋补,三在以志治气(结合气功导引)。三者参和,方可令人聪明健实、阳精复生。
至于夫妇交合时施泻与否,应视体质的强弱而定。善于养生者,多能做到不纵情妄为,不使身心疲乏,不频射而精衰,要频吮咽口中津液。交合时,阴茎出入徐缓,较久地保持充盈状态,使肌气、筋气和肾气齐至,既坚实又强劲持久。动而少泄,再辅以饮食,就可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黄帝内经·素问》中《阴阳应象大论》和《上古天真论》指出:交媾时要注意去七损和增八益,则体内阴阳二气可望调和而身壮。如果经常轻举妄动、醉酒同房,不知驾驭自己的情欲,只图逞快一时,就将耗散元真而致早衰。
马王堆汉墓竹简《天下至道谈》提到“气有八益,又有七损。不能用八益,去七损,则行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什么是七损和八益?
“八益”,曰治气、致沫、知时、蓄气、和沫、窃气、持赢、定倾。
治气:就是清晨起床打坐,伸直脊背,放松臀部,收敛肛门,导气下行,也就是调治精气。
致沫:就是拥抱接吻,互相吞服津液,然后垂下尾闾,伸直脊背,收敛肛门,通其精气,也就是致其津液。
知时:就是男女互相嬉戏,待到彼此情浓意蜜时,双方都有强烈性欲时才交合,也就是选择适当的时机。
蓄气:就是交合时放松脊背,收敛肛门,导气下行,也就是蓄养精气。
和沫:就是交合时不粗暴,不急促,动作出入轻柔,也就是调和阴液。
窃气:就是将达高潮时,在阴茎尚勃起时就脱离交媾,以呼吸天的精气。
持赢:就是房事将终,纳气运行至背脊停止不动,导气下行,静静等待,也就是要保持盈满。
定倾:房事结束,将余精洒尽,清洗阴部,在阴茎尚能勃起便需离去,以防止高潮宣泄。
“七损”,曰闭、泄、竭、勿、烦、绝、费。
交合时生殖器不适或疼痛称为“内闭”,交合时出汗不止称为“外泄”,行房没有节制称为“竭”,想交媾时却阳痿不举称为“勿”,意乱、呼吸不匀称为“烦”,女方无性欲男方粗暴地强行交媾称为“绝”,没有准备而动作太快称为“费”。
我国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已经总结了性生活的注意事项,他们认为,交媾是天经地义的正当之事,但是交媾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是“八益”。其实“八益”就是告诉人们交媾时要在适当的地点,选取适当的时机,有准备地进行,完满的性生活可以养生益寿,否则就会损害身体。强交、滥交及交合宣泄无度都会耗损元气、促进早衰。这些理论完全符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和要求。
二、孕育子女
《易经·系辞》指出,世界万物都是雌雄交配才得以繁衍昌盛。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夫妻交媾而生育后代是“人伦之天,王代之基”,是天经地义的事。夫妻有亲爱之情才能使“阳施阴受,血开精合”而有子。古人在《玉房秘诀》、《妇人良方》、《千金方》等著作中提出许多房事禁忌。如《妇人良方》提出:夫妇宜择时同房,避开火日、月初、月末与月半圆之时;大雨大风、大寒大暑、雷电交加、上有虹霓、下有地震、日食月食,均不宜;在神庙、井旁、灶房、厕所、墓边等亦不可交合。若犯禁则子女多残疾、短寿或痴呆愚蠢、性情乖张;交合合时,择处得法,则子女聪明有识、有德有福。
这些都说明了古代的中国人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优生优育对群体的重要意义。虽然其中有的观点在现在看来不是很科学,但在当时能提出这种观点,已经很不容易了。
三、享受性的快乐
我国古人虽然认为性生活的主要目的在于孕育子女和养生延年,但对如何充分享受性爱带来的快慰和欢乐,也有深入和细致的探讨。古人认为,为了使性生活美满愉快,先要了解男女双方的性兴奋特征,为此作过以下的归纳:
男子性兴奋主要反映在阴茎的外观变化上,用三种不同的脏气来概括其兴奋的强度:
(1)阴茎竖起,这是“肝气”来至的表现。
(2)阴茎粗大发热,龟头发紫,是“心气”来至的表现。
(3)阴茎粗硬而持久,则是“肾气”来至的表现。
当男性的肝、心、肾三脏之气充足时,则阴茎粗壮且能持久,这也常能促进女性的性欲来临。
女性的性兴奋主要反映在表情上,性兴奋时有五种表现:
(1)面部充血发红,眉间、唇、颊出现红晕,是“心气”来至的表现。
(2)眼珠湿润、含情脉脉、频送秋波,这是“肝气”来至的表现。
(3)低头不语、鼻含清涕为“肺气”来至的表现。
(4)偎近男体、依人扭动为“脾气”来至的表现。
(5)阴户开张、淫水浸润是“肾气”来至的表现。
由此可以看到,古人认为只有男子三种脏气来至和女子五种脏气来至之时,夫妇才可交合,才能达到延年益寿和性生活欢愉的目的。
我国的古代性学家认为交媾前的爱抚和调情是十分必要的。《玉房指要》指出,夫妇交合,一定先要有舒缓的爱抚和嬉戏,才能使两人的情绪和谐而兴奋。爱抚的动作要从容徐缓,先触摸对方的躯体手足。女人从唐代的宫廷内开始裹足,到宋朝传到妓女,明朝才普及到平常百姓家。女人裹足纯粹是为了给男人把玩。宋朝《咏美人足》词:“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文人骚客的“三寸金莲”、“步步莲花”都是明证。马王堆汉墓竹简《合阴阳》说得更清楚:“凡将和阴阳之方,先握手,出腕阳,循肘旁,抵腋房,上灶纲(肩峰),达领乡(颈),循承光(下颌),覆周环(绕颈一周)……”这说明古人对性生活前调情的重视。
此外,还要心思安定、精神专一,使自己情绪与对方融洽,此时不宜有烦躁、抑郁、忧虑、愤愤不安等情绪,否则不仅不能享受性的欢乐,反而会伤害身体。
我国古代对性兴奋的表现描述非常细致,有“五常、五征、五欲、五伤”、“三至五至”之说。中国古代三千年前学者的描述与现代西方性学家的理论非常吻合,只不过古人着重描述男女双方的表情与神态,而现代西方性学着重描述生理的变化过程。如果综合起来,则可更完整地描述整个性周期的变化。
中国古代性文化还包括交媾技巧和男女的爱情、婚姻、生育的观点。中国性学起于春秋,盛于唐,而于宋朝之后,随着儒家“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兴起,性学著作被作为淫书而禁止以致失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