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青年学子优秀论文选集·卷一(咏而归国学新秀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结语

本文首先对“观”做字源上的溯源,探求出“观”的本义与夏商周时期的祭祀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关,由此“观”才带有认真、审慎之义,接着对《老子》之“观”进行较为完整、全面的梳理,力求在尽可能多的客观文本中对《老子》之“观”的主体、条件、对象做清晰的阐释和说明,得出《老子》对“观”的条件的重视,最后将《周易》之“观”与《老子》之“观”对比研究,发现“观”在中国哲学上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而重点论述的《老子》之“观”也使《老子》之“道”的境界、作用以及在变动中的恒久特性更加清楚地呈现出来。笔者认为,《老子》之“观”是《老子》中体认“道”的重要方式与途径,正确把握《老子》中“观”的含义与方法论意义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老子》之“道”的特质与境界。本文对《老子》之“观”的论述是笔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出的思考,也许其中的一些看法有待改善,但笔者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是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