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龙眼岗遗址
龙眼岗位于石排镇庙边王管理区(自然村)西南约0.5公里处,遗址分布于龙眼岗的西南坡,面积为四万平方米左右。东江干流从遗址北面约7公里处流过。我们在遗址的断崖处清理了一处剖面。从剖面上看,表土之下即为文化层,厚度为30—70厘米。灰褐色土,内含较多的贝壳。在遗址地表采集到有陶片、石器等遗物。
(一)陶片
均较残碎,以泥质陶为主,夹砂陶较少。泥质陶以灰陶和橙黄陶居多,有少量黑陶。夹砂陶有灰陶和红褐陶。器形可辨认的有釜、罐、豆、器座和纺轮。陶器表面纹饰多样,素面陶很少。泥质陶主要有方格纹、曲折纹、梯格纹、菱格纹、叶脉纹、云雷纹,并有一些条纹、漩涡纹、弦纹、旋纹和刻划纹,其中以方格纹及其变体纹样最为多见。夹砂陶则多饰以绳纹、条纹(图五)。

图五 龙眼岗遗址陶器纹饰拓本
罐 泥质陶或细砂陶。多见圈足罐、凹底罐的口沿、折肩或圈足残部。采∶1,泥质橙黄陶,矮圈足,上有一道弦纹(图六:1)。
豆 泥质陶或细砂陶。采∶2,细砂红褐陶,残豆盘。子口,从残器观察,盘体较浅(图六:2)。
器座 夹砂灰陶或红褐陶。采∶3,已残,夹砂灰陶,亚腰筒形,底和承放面呈喇叭状外撇,外表饰粗绳纹(图六:4)。

图六 龙眼岗遗址陶器
1.圈足(1) 2. 豆(2) 3. 纺轮(12) 4. 器座(3)
釜 夹砂灰陶或红褐陶。多见残碎口沿和器底,外表饰绳纹或条纹。
纺轮 泥质灰陶或橙黄陶。采∶11,略残,剖面呈梯形。采∶12,正面有数道刻划旋纹,背面素平,剖面呈长方形(图六:3)。
(二)石器
普遍磨制精致。采集标本较多,计有锛、戈、环和石芯等。
梯形石锛 采∶4,单面弧刃,刃部有使用痕迹。长4.8、把宽2.5、刃宽3.4厘米。采∶5,体型小,刃略残。残长3.8、把宽1.8厘米。
双肩石锛 采∶6,溜肩不对称,单面斜刃。长7.7、把宽2.2、刃宽3.1厘米。采∶7,肩突出不甚,单面平刃。长7.2、把宽3、刃宽4.6厘米(图七:1)。

图七 龙眼岗遗址石器
1.锛(7) 2. 戈(8)
石戈 仅发现1件。采∶8,残存内部,可见有阑,内有圆穿,应为直内戈(图七:2)。
石环 采∶9,已残。
石芯 采∶10,截面为“凸”字多边形,似为对穿法钻孔形成的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