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研究:清华大学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发展的现状

围绕规范和推广绿色建筑,近年来许多国家制定和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与评估体系,包括: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英国的BREEAM、日本的CASBEE、加拿大牵头的多国GBC制定的GBTool体系(目前由国际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组织iiSBE主持,改称作SBTool)、德国的LNB DGNB、澳大利亚的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瑞典的Eco Effect、法国的ESCALE、奥地利的TQB、荷兰的GreenCalc、新加坡的GreenMark、韩国的GBCC、卡塔尔的QSAS、南非的SBAT等。其中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GBC的GBTool以及日本的CASBEE为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评估体系,对我国的绿色建筑标准的制定也有很大的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都没有出现一个由ISO(国际标准组织)组织制定的绿色建筑的国际标准,其原因是由于存在气候、资源、能源、生活习惯等差别,绿色建筑具有极强的地域性特点,难以制定一个全球适用的评价标准。

一、各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基本情况

由于篇幅所限,我们仅介绍四个在国际上影响力最大的,也是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设影响最大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一)英国的BREEAM

英国的BREEAM(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8]1990年由英国建筑研究所(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BRE)开发,是国际上最早且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针对不同类型的被评建筑,推出了多种版本评估体系,包括办公建筑、住宅建筑、零售业建筑、学校、医疗建筑、新建轻工业建筑、多户型居住建筑、法庭建筑、监狱建筑和非常规建筑类型等,覆盖各种建筑类型。BREEAM通过对管理、健康和舒适、能源、运输、水、材料、废弃物、土地利用与生态、污染、创新十大类进行评估,每一类别下分若干子项,各对应不同的得分点,分别从建筑性能、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行三个方面对建筑进行评价,满足要求即可得到相应的分数。

BREEAM的评价是由经过BRE培训和认证的评估师进行的。评价结果是“认证等级+详细评估报告”。BREEAM有两个认证,一个是初始认证(initial certification),另一个是最终认证(final certification)。建筑的真实环境性能只有在试运行和正式开始使用之后才能进行测量,所以最终认证是唯一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建筑环境性能的。评价结果分为四级:通过、好、很好、优秀。

BREEAM是第一个商业化的绿色建筑评价系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从2003年4月起,英国住宅协会要求申请该基金的新建住宅至少获得BREEAM住宅版本“通过”级的认证,并鼓励获得一个“好”级别的认证。到2005年,住宅公司(Housing Corporation)将要求“好”级别的认证,并建议取得“很好”级别的认证。

由于BREEAM是基于英国的情况开发的,要想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推广,需要进行工程浩大的修订工作,这使BREEAM的适应性受到很大限制。如何提高BREEAM在国际范围的竞争力,是BREEAM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BREEAM对英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定制标准,定制标准时会充分考虑当地的标准和法规以及环境特点,在十个方面进行具体参数的调整,不会跟当地的立法和建筑规范发生抵触。但定制的标准不会删掉标准原有的条款,也不会增加,而是在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所处的自然条件的不同来调整权重值。

(二)美国的LEED

美国的LEED(Leadershipin Energy &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由美国绿色建筑协会(U. S. Green Building Council, USGBC)开发,1998年首次发布LEED1.0试行版。它是一个建立在自愿参与基础上的评价体系,主旨为推动高效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从1998年到2000年3月,利用该试行版对12座建筑进行了认证,根据这个试行阶段得到的反馈信息对LEED进行了广泛的修订工作。2000年3月,LEED2.0公布,之后2005年、2009年、2013年均有修订版推出。LEED评价体系不是美国的第一个建筑环境性能评价体系,但它是唯一一个在全美范围内被许多私人机构、地方政府和联邦政府团体所承认和采用的系统。

LEED根据不同评价目标也推出了多类评价体系,包括新建可改扩建建筑NC(包括所有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与四层楼以上的住宅)、既有建筑运营EB、商建室内装修CI、结构改造CS、社区ND、小型住宅H,共六大类。NC认证的有效期是3年,而EB认证的有效期是5年。LEED从以下五个核心内容进行评价:可持续场地、节水、能源与大气环境、材料与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另外再加上一个创新设计内容。

LEED是一个公认的市场化运作非常成功的评估体系。由于地域气候和资源环境对绿色建筑的影响,绿色建筑并无国际通用标准,所以世界上的绝大部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都在本国推广应用。但只有LEED是一个特例,它一直想作为一个国际通用的标准在各国推行,尤其是对缺乏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LEED的盈利模式首先是收取申请认证项目的注册费,再收取认证费用,另外还有举办LEED AP培训班和近70%通过率和费用不菲的LEED AP考试。LEED AP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官方认可的LEED认证专家,拥有该资格的个人能够顺利地管理整个LEED认证项目的实施。LEED AP所做的咨询项目在项目申请LEED认证的时候有加分。在美国,能够最后确认评价结果的评估师很少,但经过LEED培训的LEED AP却非常多。

LEED认证建筑的宣传点更多在采用了哪些高新昂贵的技术、优质的室内环境品质和高昂的租金或者售价,最后一点对房地产开发商极具吸引力,因此在世界各地市场相当有影响力。LEED认证级别分为白金级、金级、银级和通过级。在商业宣传上往往会把获得白金级或者金级LEED认证的项目表达为获得“白金奖”或者“金奖”,致使消费者会误认为这是一个获得某种国际大奖的项目。

(三)日本的CASBEE

日本的CASBEE(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System for Built Environment Efficiency)全称是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是日本国土交通省支持下,由企业、政府、学术界联合组成的日本可持续建筑协会合作研究的成果。为了针对不同建筑类型和建筑寿命期不同阶段的特征进行准确的评价,CASBEE评价体系由一系列不同版本构成。针对设计流程有不同版本的评价工具,分别应用于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同时每个阶段的评价工具都能够适用于若干种用途的建筑(如办公建筑、学校、公寓式住宅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评价工具的适用对象分别为:规划与方案阶段、新建建筑、既有建筑、改建建筑、临时建筑、热岛效应、区域、独立住宅。为了便于建筑设计师进行自评,开发出可适用于多种用途的简化版本,针对各个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地区版本,如CASBEE-名古屋、CASBEE-大阪、CASBEE-札幌等。2002年完成了最早的评价工具CASBEE-办公楼版,2003年7月发布CASBEE-新建、2004年7月发布CASBEE-既有、2005年7月发布CASBEE-改造、2006年7月出版CASBEE-街区建设,2007年9月公布CASBEE-住宅(独户独栋)。2009年4月1日对其日文汉字名称做了变更,从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更名为建筑环境综合性能评价体系。

CASBEE是为提高建筑居住性(室内环境)和降低地球环境负荷等一体化的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明确划定评价对象的边界是用地边界和建筑最高点之间的假想封闭空间,独创性地引入了“建筑环境效率BEE”,将“建筑物环境质量与性能Q”与“建筑物的外部环境负荷L”严格划分,分别进行评价。同样划分为五个等级,冠以“绿色标签”。具体参见图3-5和图3-6。

图3-5 CASBEE概念图

图3-6 建筑物环境效率(红星划分)与LCCO2评价结果(绿星分级)

CASBEE的特点是既要保证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操作性,因此研究人员在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方面花了很大精力。为了保证评价认证体系的透明性、权威性,2004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第三方机构开展的评价审查制度,实施主体包括日本建筑环境与节能协会(IBEEC)以及IBEEC认证的11个民间机构(独栋住宅项目认证主体只有IBEEC),对通过认证的项目颁发“CASBEE评价认证书”。评价过程非常谨慎,2004年至2010年8月共评出获得认证的新建、既存和改修项目108项,独栋住宅15项。

在日本国土交通省的推动下,日本有很多城市与地区规定一定规模(建筑面积2000m2或5000m2)以上的新建建筑都必须将CASBEE的自评结果在网站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而正式向IBEEC申请并获得官方认证的建筑,部分地区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给予低息贷款的优惠政策,或者由国土交通省对节能减排方面有突出效果的建筑直接给予补贴。

(四)多国的GBTool

GBTool是由加拿大自然资源局领导发起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 GBC)开发的建筑物环境性能评价软件,最早的版本形成于1998年[7]。从2002年开始,GBC的国际管理和开发事务正式移交2001年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可持续发展建筑环境组织(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a Sustainable Built Environment, iiSBE),因此GBTool的开发与推广事务由iiSBE接手。

其评估方法和软件由参与的各个国际小组进行修正以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然后通过各自对一定数量的案例建筑进行评估进行检验,并提出反馈意见。由于需要兼顾各个国家和地区差异极大的情况,所以GBC评估方法和软件采取了与其他评估体系非常不同的途径,将重点放在体系的适应性方面。例如,它可以由用户自己的评价标准和权重系数来代替其默认设置的参数。它需要采用模拟软件来计算建筑物的能耗、污染物排放、室内环境品质和含能,然后与基准建筑的数据进行比较。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的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对基准数据进行调整。由于GBTool致力于成为全球通用的绿色建筑评价工具,导致系统的使用变得比较复杂,因而妨碍了其推广应用,以至于一直局限于学术研究领域。

但GBTool在评价方法研究方面有其独到之处。针对现有各种绿色建筑评估体系采用核查表法进行评价的局限性及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GBTool做了重要的突破。GBTool希望评估体系能够兼顾简单评估、细节评估和设计指导三方面的功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根据评价目标的不同,采取了分阶段评估的方式,分为规划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运行阶段四个阶段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七个方面:选址与规划设计、能源与资源消耗、环境荷载、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系统功能与可控性、长期性能、社会与经济方面[7]

GBTool的打分系统采用层次分析法,分为三级打分:类别、项和指标。采用三级权重系数对各项打分进行加权,给出最后结果。各国可以修改各层级的权重系数并筛选某些项目。在任何一个层级,每项打分范围为-1~5分,0分是可接受的下限,相当于法规标准的门限,-1是较差的性能,3是较好的性能,5是最好的实践水平。这样令打分容易操作。GBTool更彻底地变成了一个评估框架,不但所有的基准都由第三方来填充,而且基本放弃了对权重的控制,三个层级的权重均可以由国际小组自行设定,GBTool会提供一套默认的参考值。只有在某些指标中,GBTool会根据项目提供的相关信息和特点自动生成权重。

实际上在编制CASBEE的评分系统的时候,日本的编制小组就吸收了GBTool的多级加权及5分制的打分方法,而没有采用常规的核查表法。

二、各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

目前国际上存在的各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核查表法,一类是综合得分评价。前者是列出一系列的措施或者指标,满足一条得1分或者几分。后者则采用层次分析法,用多级权重来考虑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应对措施的合理性,需要考虑不同的情景。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和我国香港地区的HK-BEAM都属于措施评价法的评价体系。而多国组织iiSBE的GBTool、日本的CASBEE、《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我国台湾地区的《绿建筑标章EEWH》,以及国标《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0908》等,均属于综合得分评价的系统。

核查表法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结构性的问题,经常出现下列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某些评价条款不能适用,某些评价条款可能非常不合理甚至出现误导,有些评价条款相互矛盾。例如,没有采用集中式空调供暖系统的建筑就不适用那些相关的措施评价条目。在LEED的得分条款中,有大量针对集中式空调系统节能的得分项,而且没有可调节的权重系数,如果被评建筑没有采用集中式空调系统,而是采用分散式空调设备,或者完全是被动式设计不需要采暖空调设备,尽管是很好的建筑,但这些得分项因无法得分而导致评价降低,这成为LEED最受人诟病之处。与通用家电产品不同的是,建筑的多样性决定了这类问题大量存在,因此单纯用核查表法是难以应对的。即便是为核查表法设置了权重,但条款太多,不仅权重难以调整,最后总分的分级也难以确定。由于绿色建筑标准并非强制性标准,每一个条款达到的水平如何往往不是0与1的关系,因此做了就得分是不合理的,需要对做的水平有一个适当的评价。

综合评价是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对象,每一个评价项目的下层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子项目,形成树形结构。不同类型的情况可以走不同的枝状路径,不适宜的评价项目会在判断中被放弃。而下一层子项目的权重调整不会对上一层项目形成干扰。而每一个项目都可以采用五分制或者百分制来对其达到的水平进行打分,所有项目的得分通过层级加权得到最后的总分。这样就可以对不同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

我国的《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0908》就汲取了CASBEE和《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AS)》的经验,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系统。其多层次权重评分体系架构以及评分结果的表示方法见图3-7。

图3-7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GB/T 50908》的评分体系架构以及评分结果的表示[2]

另外,由于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的评判关键点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应该用同一套指标进行评价。英国的BREEAM分为办公建筑、独立住宅、商店、学校、医院、轻工业厂房、学生公寓、非常规建筑等多个版本。日本CASBEE的新建建筑版本中尽管采用了同一套评价指标,但针对住宅、办公楼、学校、商店、餐馆、会议中心、医院、宾馆等设定了不同的权重系数,从而将不同类型建筑的特点区分开了。我国台湾地区的绿建筑标章分为普通公共建筑、住宅、工业厂房等版本。而LEED分得最粗,针对建筑类型的,只有新建和改扩建建筑(NC),以及小型住宅共两个版本。其中NC把所有的公共/商业建筑和4层以上住宅楼放到一起用一套指标来评价,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大型商场、体育馆、影剧院等建筑与住宅建筑的评价关注点是截然不同的,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条款与指标。

目前在亚洲国家和地区(如中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制定往往都是在政府支持下进行的,而推广应用、标识评价尽管是通过学会或者行业协会,但依然是在政府的指导监控下进行的。这种做法避免了单纯由商业机构控制非政府机构来推动绿色建筑评价带来的为制造商推广产品牟利的过度市场化的倾向,防止把绿色建筑炒作成一个商业噱头,与环保节能健康的目标南辕北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