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南中国小说论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录鬼簿》中的有关记载

元代剧作家钟嗣成所作《录鬼簿》(注: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所收的合校本(1959),以及书前之《提要》,第87—101页。)虽然仅以后来的形式留存下来,但书上有作者1330年的原序。《录鬼簿》诸版本中可代表1345年后修订版的楝亭本(注:为曹寅于1706年刊行。见上引书,第91—92页。),于论及剧作家“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一节,有一条提及陆显之所写的故事(注:同上书,第1—6页。)。而于一般用以正式介绍剧作家履历的地方,有如此字样:“有好儿赵正话本”。另有明初剧作家贾仲明增补的《录鬼簿》中(注:同上书,第96—98页。贾序之日期为1422年。),题“有好儿赵正话”,略一“本”字。(注:同上书,第202页,注586。)但这种省略并不特别重要,因“话”本身意即“故事”。(注:例见《警世通言》二十九卷结尾。《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诗话”一词亦可资比较。但“话”在题目内是最后一个单字或在题目之后时不在此例。)此一钞本也包含有贾仲明所作的一首挽词,其中一行曰:“编好儿赵正钻空。”(注:见合校本,第202页,注589。)

当然,赵正是《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的主角,此为1620年代前期出版的《古今小说》(注:吴晓铃于《汉学》第二辑(1949),第454页中已提及这一点。)三十六卷的正文。这大概与十六世纪中叶的《宝文堂书目》中所指的《赵正侯兴》为同一本。(注:见《晁氏宝文堂书目,外一种》(1957),第110页。宝文堂系由晁瑮与其子晁东吴所经营。子卒于1554年,父死于1560年。见《明人传奇资料索引》(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66)卷一,第446—447页。由此推知该目录代表约至1560年的藏书情形。由于目录写定日期尚不能确立,上面的推测也就不十分肯定。)莫非现存的这个故事即钟嗣成与贾仲明所熟知者?

至少我们所谈论者似乎为同一个小说人物。罗烨的《醉翁谈录》(可能成书于元代)记载说书人“也说赵正激恼京师”。这句话明显地提示出现存故事的部分内容。(注:参见下文第四节。)至于故事中赵正钻空亦属事实。正如Jaroslav Prusek所指出的,此乃指其完成其最大妙计而言。(注:The Origins and the Authors of the Hua-pen(Prague,1967),p.46.)另一方面,这故事并未提及赵正是“好儿”,同时钻空与窃宝并非故事之高潮,它们只是三言两语被带过,绝非令人难忘的情节。赵正故事既为说书人所乐道,而且可能为口传文学中讲述赵正及其同谋的一系列故事中之一部分(注:此事实可由现存故事的“连合布局”结构中得到一些证明。见Hanan,“Early Chinese Short Story”,pp.183-189.),则其他写定的版本并非不可能存在。晚近的学术研究使我们注意到某些戏剧作品是否真为某些剧作家所作的问题(注:严敦易《元剧斟疑》(1960)中先后举了很多例子。),因此我们未能非常肯定地接受陆显之为《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作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