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斯鸠论政制衰败(“经典与解释”第43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罗马盛衰原因论》中的基督教与政治

迈尔斯(Richard Myers)著

邱晨曦 译

最近的事件重新唤起人们讨论一个或许早已遗忘的政治议题,即教会和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北美政治最为显著的特征是,许多教会卷入了政治议题的程度前所未有,这些议题不仅包括传统关注的领域(例如堕胎问题),更重要的是,它们也参与到那些一直被视为与教会无关,诸如经济和对外政策的领域中来。这种新趋势重新引发了古老的争论:在一个自由的政治秩序中,教会力量起到什么作用是恰当的?这些问题常常不易解决。若要澄清这些困难,我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重新考察那些站在我们自由传统开端的人的思想,看看他们如何理解这个问题,考察他们的解决方案所建立的基础。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1]中对基督教及其政治影响的表述,对这类重新考察的工作有所贡献。

如果以上述的角度来阅读《罗马盛衰原因论》,人们会认为它是一本奇怪的书。孟德斯鸠著名研究学者夏克尔顿(Robert Shackleton)认为,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对基督教“令人印象深刻的沉默”:

作为一名在启蒙运动中勇为先锋的著作家,在1734年探讨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时,一定会大胆地将基督教列入其中,甚至会给予其重要的位置。孟德斯鸠曾经的所作所为,会使人们对他产生如上期许。他在波尔多学院发表的论文中,曾将宗教视为罗马历史的重要因素,使其在皇帝统治时期和早期共和制时期获得成功。在《波斯人信札》中,尤其在关于人口减少的原因的讨论中,他又将宗教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直接考察了基督教自身。但是,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中,他没有在这一问题上继续前进,反而后退了。启蒙哲人(philosophes)中最为教条的代表人物雷纳尔神父(AbbéRaynal)对他的沉默寡言表示不满;而基督教和罗马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却最终留给了半个世纪之后的敏锐却充满偏见的吉本。[2]

但是,夏克尔顿认为,孟德斯鸠没有讨论这一主题的原因不是忽视或者缺少兴趣,而是一种“胆怯”,他害怕公开发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会引起严重的麻烦(同上,页162)。与夏克尔顿争论我们该如何估计孟德斯鸠的真实处境,或许相当困难。尽管如此,我们仍会怀疑,这种“胆怯”是否真正能够阻止像孟德斯鸠这样才华横溢的政治思想者,他或许会用别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夏克尔顿的期待是对的,孟德斯鸠应该讨论基督教对罗马的影响,不过正由于未能敏锐地发现孟德斯鸠写作方式的微妙之处,他才会感到失望。我们认为,孟德斯鸠的确花了很大功夫讨论基督教及其政治影响,但是正是由于其(可理解的)“胆怯”,他才不得不“在字里行间”展现他的思想。

孟德斯鸠写作艺术的曲折和晦暗特征,在同时代的读者那里也可以得到印证。例如,伏尔泰就将《罗马盛衰原因论》视作一本“充满线索”的作品,达朗贝尔(d'Alembert)则认为“他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却留下了更多去思考”。[3]这部作品中,在最大程度上、在唯一明确讨论基督教问题的部分里,也同样是“隐而不明”,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怀疑,《罗马盛衰原因论》一书包含了对基督教的“秘密”论述。在第十九章开篇,孟德斯鸠讨论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衰败时起到的作用。但根据这一章的标题,本章主旨是要论述“阿提拉(Attila)的伟大”、“野蛮人定居的原因”以及“西方帝国首先崩塌的原因”(页176)。孟德斯鸠故意对基督教问题尽可能保持沉默,这反而会使读者怀疑,既然孟德斯鸠故意隐藏了他对基督教的特殊思考,那么这部作品会不会包含其他隐藏得更加小心的内容呢?

因此,本文的目的就是揭示孟德斯鸠如何展示他的基督教研究,其大要有三:基督教的兴起、基督教对罗马帝国的影响以及基督教对“希腊”帝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