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天王有狂子
在《封神演义》和《西游记》里,哪吒是李靖的儿子。经常有朋友问我:《封神演义》中陈塘关的这个李靖,和唐朝开国大将李靖同名同姓,这两个李靖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是,为什么唐朝的李靖跑到商朝去了呢?
其实,这两个李靖就是一个人,之所以发生这样的矛盾,是民间传说造成的一系列的误会。
哪吒这个形象源于佛经,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而毗沙门天王的形象,后来在中国分化出一个托塔天王李靖。
《封神真形图》中的李靖形象
佛教的护法神四大天王,大家都知道。其中守卫北方的天王,叫毗沙门天王。他的三儿子,就是哪吒。这位三太子平时捧着宝塔,跟在天王左右值班。这就是托塔天王和哪吒最早的来历。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是非常兴盛的信仰,而我们本土的宗教道教,教义里并没有天王。
那么,《西游记》里为什么天宫有四座门,四大天王各看一座呢?这实际上是民间闹出的笑话。在佛教里,四大天王各镇守四方的一方,并没有说镇守一座门。四大天王看门,是老百姓闹的。原来,“毗沙门”是梵语音译,并不是一座叫“毗沙”的门。但是老百姓可不知道,顾名思义,还以为是天上的一座什么门。于是在民间,“毗沙门”天王,就成了镇守“毗沙”门的天王了。大伙儿一想:既然有北方“毗沙”门,那自然也有东西南三座门。你们四个天王,看四座门去吧。于是就把四位天神搞成四个门卫了!
所以《西游记》杂剧有这么一段:“天兵百万总归降,金塔高擎镇北方。四海尽知名与姓,毗沙门下李天王。”这里面已经明确地把“毗沙门天王”放在“毗沙门”下了。
四大天王是有名字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就是“多闻”的音译。如果李天王的原型就是毗沙门天王的话,《西游记》里(包括《封神演义》中的魔礼海)是另有一个看北门的多闻天王的,他和托塔李天王并不是一个人,那么天宫里岂不是有五个天王了?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认识:《西游记》里的天宫,既不是佛教的所谓的“天”,也不是道教的“天”,而是民间自编自创的故事体系。这里面加入了老百姓的很多想象,以及一些俗神。比如佛教的四大天王给道教玉帝看大门,就是这种民间原创的大发明。反正正宗的佛教、道教人士,是不会与之计较的,乐呵乐呵就得了。
李靖,大家都知道,他本是唐代开国元勋,很受民间崇拜,香火甚旺。他不是神,却享受了神的待遇。这不新鲜,今天也有把开国元勋们供在庙里的事。这件事,体现了民众对他们的尊敬和怀念,并不能纯粹地认为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由于大伙很喜欢李靖这个人,就不断给他身上编故事。一个有名的故事就是李靖代龙行雨,说他到一个地方借宿,正好这个地方龙王要下雨,缺人手,就请他补个缺。李靖自作主张,多下了二十滴,结果平地水深猛增二十丈。
这个故事本来讲讲就完了,谁知佛经中西方广目天王正好是管龙王的,他的名字叫“毗留博叉”。于是人们就把李靖编到这位“毗留博叉”身上去了。哪知道又闹了个笑话,“毗留博叉”天王,实在不如“毗沙门”天王有名。两个天王都“姓毗”,老百姓也分不清“毗留博叉”和“毗沙门”的区别,前者还更绕嘴。行吧,就算你李靖是那个托宝塔的毗沙门天王吧!于是毗沙门天王和李靖合体了,成了托塔李天王。
但是这个笑话还没完,托塔李天王与公众见面后,毗沙门天王的另外一个名字“多闻天王”,也没被忘记。在不大懂佛典的老百姓心中,“毗沙门天王”与“多闻天王”,自然是两个人。于是在大家的编排下,李靖穿着毗沙门天王的装备走马上任,做他的“托塔李天王”去了。剩下一个落寞的“多闻天王”,在北门当门卫。
李靖“谋得”了毗沙门天王的实际名分后,把他的部下也“篡夺”过来了。四大天王都有一堆属下,毗留博叉天王是管龙王的,毗沙门天王是管夜叉的。所以李天王出征花果山的时候,有“药叉将催兵,鱼肚将掠后”,“药叉”是夜叉的另一种写法。毗沙门天王还有十六诸天神王做助手,共同守护佛教的北方世界,这些神王的首领叫“伊荼”,“鱼肚”就是“伊荼”的讹音。民间这种“知道个读音就乱写”的事很多很多。
于是,我们看到,曾经叫过“毗沙门天王”的多闻天王,成了光杆司令。他只能穿一身门卫服,二十四小时在“毗沙门”盯着了。名分没了,部下没了,名字里这个“门”字,反倒叫我看着了。天下还有比这憋屈的事吗!
而且,这样一来,哪吒就有了两个爸爸,到底跟哪一个呢?当然谁势力大就跟谁。于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都背叛了他,跑去跟了李靖。
至于唐代的李靖为什么出现在商代,这自然是《封神演义》无奈的设定。因为要让李靖父子参与伐纣大业,当然要把他们安排到那个时期了。
哪吒原本既是毗沙门天王的儿子,又是他的护法神,其形象不是像现在的可爱儿童的样子,而是长着“恶眼”,如《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中,“奉佛教敕,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和尚不守戒律,哪吒会用金刚棍敲他们。其多以恶神形象出现,而不是儿童——这个凶神恶煞的形象,倒和2019年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有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