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管理:不确定时代的管理变革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量子管理的科学基础:我是谁

一、经典科学与原子物理

经典科学是指自16世纪以来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基础上,以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为特征的、以机械还原论为范式基础的科学体系。尼古拉斯·哥白尼提出了“太阳中心说”,开始向盛行一时的“地心说”发起挑战,他的观点被开普勒、伽利略以及后来17世纪的牛顿等人加以发展和完善。在科学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著作中,牛顿以数学公式为依据,解开了古老的天体运动之谜,形成了全新的“世界体系”的图景。牛顿的运动定律第一次以数学化的、量化的形式把自然规律表现出来。这个“世界体系”的思想核心,是客观、精确、机械的数学模式,它在伽利略、笛卡尔等人那里,已经得到了相当明确的论述。牛顿的世界图景假定物理世界具有某种质的单一性,所有的物质运动就其服从牛顿定律而言是同质的,它们在现象界的差异都可以还原为实在界量的差异。牛顿的世界图景一度成为科学图景的代名词,牛顿的研究方法也已成为科学方法的代名词,这种“拆零”式的、孤立的、静止的、分析的方法标明了经典自然科学的机械还原论特征。18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基本上是牛顿模式的充实和拓展、应用和放大,原理上并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到了19世纪,科学已不再把自然界当作一个既成事物,而是当作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并且开始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揭示现象之间的关系。自然科学为人类提供了一幅初具规模的立体图画。到19世纪末,近代自然科学的世界图景最终确立:经典力学、电磁学理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原子论与分子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等已逐渐走向成熟。经典科学的世界图景最终确立了。由于经典物理学获得的巨大成功,它逐渐泛化为一种统治西方思想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将整个世界隐喻为一台座钟,世界被描绘成像一台座钟那样精确运行的巨大机器——匀速、线性地运动,部件(部分)之间相互分立、只有机械联系,运动不存在任何不确定性、与意识无关。当牛顿建立了物质世界的基本法则后,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又沿袭他的方法,希望能找到社会生活中的原理。可以说,在过去的几百年间,不仅自然科学,而且几乎所有新兴的社会科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也都以经典物理学为样本。

经典物理学包括经典(牛顿)力学、经典电磁学和热力学。这座圣殿由三大支柱支撑,第一根支柱上镌刻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运动着的物体将永远运动,静止着的物体将永远静止。此谓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根支柱上镌刻着: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如果知道了运动物体的初始状态和它的受力,就可以确定它每一时刻的速度。此谓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根支柱上镌刻着: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此谓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圣殿高大宏伟的穹顶上则镌刻着: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这些规律,这个世界是确定的、可测量的、可控制的!科学的规律由此上升为宇宙观涵盖社会、管理、教育和其他一切领域。

牛顿经典物理学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方法,对后来三百年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牛顿经典物理学为后世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可参照的思维模本,科学与理性取代了传统经验主义思维方式,成为企业管理、生物进化、经济发展的一大原动力。当然,科学化的分门别类促成了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和生产的专门化,却同时忽略了各部门联系的复杂性和必要性。在工业经济时代,这种局限性表现得不明显,因为那个时代,未来是可测的,消费者需求和市场是相对稳定的,产业的边界是清晰的,企业的成长有迹可循、路径可控。企业可以基于过去推测未来,可以基于现有资源和能力(及可能获得的资源和能力)确定成长的方式与速度——经典管理学是适用的!但到了智能(量子)经济时代,这种局限性却越来越凸显出来:世界是不确定的、难以测量的、难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