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量子管理呼之欲出
20世纪初,量子物理学兴起,用于探索宇宙的起源与运行,因此诞生了一门全新的物理科学——量子物理学。伴随量子力学产生的量子思维超越了由牛顿力学产生的重视确定性、秩序和可控性的牛顿思维,转而重视的是不确定性、潜力和机会,强调动态、变迁。它主张世界是由能量球(energy balls)所组成,能量球碰撞时不会弹开,反而会融合为一,不同的能量也因此产生难以预测的组合变化,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新事物,蕴含着强大的潜在力量。所有物质都呈颗粒状和波状,区别是:经典物理学认为粒就是“纯粒”,波就是“纯波动”,而量子物理提出“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物质既可以是“粒”,也可以是“波”。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根据微观粒子的特征,提出了著名的“测不准原理”,即微观粒子的“成对物理量”不可能同时具有确定的数值。例如,位置与动量、方位角与动量矩,二者之中,一个越是确定,则另一个越是不确定——即不可能有一种方法,同时将两者都测定。包括海森堡在内的20世纪20年代的诸多科学家们,像丹麦的玻尔、英国的狄拉克、奥地利的薛定谔、法国的德布罗意等,通过对“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概率波”“电子自旋”“非局部作用”,以及关于“能量场”“全息场”等方面的研究,创建了与牛顿经典物理学相对立的量子物理学,终结了牛顿经典物理学唯我独尊的状态,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运动的本质与规律。
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绝对质量的观念桎梏了物理学长达两百年之久,直到爱因斯坦逐步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才使量子理论突破了所谓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论的庇护。上帝不是一个钟表匠,他所创造的世界不像一个永远不会出差错的钟表一样准确运行,宇宙中的事物充满了跳跃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人们甚至无法同时测量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能,一个粒子可以同时处于两种状态,呈现“量子态”;人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只是一种“概率”……如同夏虫不可语冰,我们的认知和判断也是相对的,量子物理学跨越了从绝对思维到相对思维的鸿沟,找到了另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给人们的思维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世界很多变化往往是不连续的、跳跃式的,一个偶然的突变或事件也可能改变世界。不是任何事件都能够呈现方程般完美的推导求解,因果关系呈现“纠缠态”,不同因素可能互为因果或因果可逆。量子思维让人们摆脱确定性思维的束缚,意识到我们眼中的很多东西都只是观察后的一个“概率”,观察者不仅能够呈现事物,而且能够影响“薛定谔的猫”之生死。几十年以来,复杂性研究获得了极大发展,科学家已经揭示,以生命、自然、社会系统等复杂自适应系统为例,非线性、不可预测性是这些系统的根本特征,试图精巧地管控风险、避免不确定性不仅是徒劳的,而且很可能主动招致毁灭性后果。
量子理论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从超流体、超导体、量子通信到量子计算都和量子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有关,量子物理学涵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远远超出了物理学这门学科的范围,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带有世界观性质的更普遍的理论和思维方式。1950年,物理学家玻姆发现量子过程和人的思想过程极为相似。以量子思维方式看来:在以人为主体的信息社会中,带有波动性和跳跃性的事物是不连续的、非渐进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异常复杂的;事物发展的前景是不可精确预测的。在传统的经典物理体系下,人主要是被动的,有着根本上的宿命性,只能听命于、适应于自然界的规律;不能超越规律去思考。在信息化时代,你的测量、你的操作、你的生命活动本身,就在改变着结果。人在起主导作用,起决定作用。
量子理论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一个纠缠的宇宙,所有事物都微妙地相互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物之间的关联总是同步发展的,缺乏一个明显的信号,而事物运行的模式则展现出一定的内在顺序。我们生活在一个“参与性”的宇宙之中,作为有意识的观察者参与了对现实的创造,我们不仅对自身的行为,更对世界本身都负有责任。量子思维方式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当中,并有可能对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乃整个社会产生全新的影响和深刻的启示。量子物理与生命科学等新兴学科正产生融合发展的态势,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证实,不但自然世界、人体运转,而且社会活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量子定律,在短期和中期会创造较多的不确定性。量子世界观认为世界是“不确定和复杂的”,“事物因观测方法的不同呈现方式也不同”“提出的问题决定了答案”。这对深受牛顿世界观影响的我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探索的是自然界物质转变的知识,并做出规律性的总结;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是研究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而人对自然界的认识会上升成为宇宙观和哲学观,在此处量子物理与管理学高度融汇。过去的管理思想,是通过固化人的行为,尽可能消除不确定性,但事实上,世界本身是变化万千又普遍关联的,市场是难以预测的,兵法上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正是这个道理,这要求我们的管理者随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随时做出决策上的调整,这和权变理论殊途同归。不经意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就变了、销售渠道变了、竞争对手变了(突然空降一个“高维杀手”)、产品的生命周期变了。唯一确定不变的就是变。组织在外部多变的、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需要变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多发挥的机会;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想法、知识的交流更加频繁、便捷,这些都使非理性、不确定性广泛存在于组织的运营实践中。
量子论告诉我们,复杂系统的行为是无法预测的,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混沌理论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管理中的不确定性来自世界混沌的本质,因此我们很难依靠传统的管理理论来获得成功,而应该从量子理论中获得启示,并探索和建立起一套崭新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在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整个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其影响波及社会各个领域。今天,不确定性和跨界、自组织、创新驱动一起,成为企业管理命题中的关键词。在这样的一种趋势下,无论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还是在理论研究探讨方面,对人与社会、人与组织的认识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互联网让原本相互独立的人、企业、事物之间产生了关联,形成了一张连接全社会的网络,每个人、每个企业都是这张网上的一个点,每天发生的事件、行为又在这张网上不断地增加新的链路。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若仍然使用传统科学管理,强调集权,员工只需听令行事、不得有意见,企业必将陷入困境,这就是很多大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受到猛烈冲击的原因。传统企业要实现互联网化转型,业务转变是远远不够的,管理思想的转变尤为重要,企业需要新的量子管理思想,放手让员工去创新、去发挥创意,“自下而上”地为公司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样才能在竞争与挑战十分激烈的互联网时代适应、存活与发展。量子管理学注重的不再是单一主体,而是相互间的关联,相比科学管理注重通过规范个体行为以达到控制整体的目的,量子管理看重的是事物的整体性和内在的关联性。
无论是商界还是其他领域的领导者,都需要从根本上重构思维方式,以应对充满未知、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未来。量子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无章可循,那些只强调规律、稳定的牛顿式思维已难再使用。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一系列的问题,未来的企业管理如何应对复杂性、不确定性?背后的理论基础到底是什么?传统的以科层制管理为核心的组织与管理机制如何应对全新的管理挑战?要不要改革?要怎样改革?组织越来越扁平化、组织越来越小型化、组织越来越跨界和越来越尊重个体的力量,组织越来越重视探索如何去激活人的价值,如何去通过链接来集聚人的能量?来释放人的能量?量子思维催生的新的组织以及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如何用新的理论来进行诠释?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研究量子科学本身,以及它与管理的关系,我们只是试图打破认知局限,跳出工业时代的理论框架,用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和量子思维去看待后工业时代的管理问题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