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经过的日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转正(1)

《小说》

1.人生的高度有多高

在鲁西北大平原的西部,蜿蜒着一条举世闻名的隋唐大运河,就在这美丽的河畔,坐落着一所学校——运河中学。

这里是一片平原,没有山,但这里的人们有比山更高的志愿;没有海,但这里的人们有比海更深的情感。

其实这里离五岳之尊泰山并不远,但运河中学的老师们想爬山的愿望还是盼了好几年。今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校长总算同意并决定亲自带领老师们去爬爬泰山,他们登山的理由美其名曰“感悟人生的高度”。

大家本以为全体老师都会兴致颇高,积极参与,但有一位教师却坚持不去,那就是“老民办”——项立国。顾名思义,老民办项立国是学校的一名民办教师,在学校工作已经二十余年了,至于这个称号是怎么兴起的,人们不得而知了。项立国家世代为农,老实本分,尽管他已经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但仍然勤恳耕种,不忘本分。此次爬山,他不去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他地里的农活很忙,再者是因为他生活很拮据,到那里买一点稀罕东西的钱对他来说都很困难。他性格内向,从来没走出过比县城更远的地方,大概是因为他很习惯过这种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生活。

项立国喜欢文学,尤喜欢在文学书籍里天马行空地驰骋一番,当然,他不光看,还会把感悟写下来,他曾写道:“其实人生除了爱,剩下的还是爱,没有爱,这个世界会死去的,只有爱着,这个世界才精彩;只有爱着,这个世界才有了美丽的歌谣;只有爱着,这个世界才有了动人的旋律;只有爱着,人们才敢于舍弃生命去争取不想失去的东西。”

说到喜爱文学,运河中学还有一位民办教师,那就是被人们称为才女、喜欢诗歌的咏梅老师。前两年,咏梅的腿被校舍砸伤致残,从此她就成了拄着拐杖上课的教师了。这次爬泰山,腿脚不灵便的咏梅坚持跟几位老师一起爬,不坐索道。因为爬泰山是她从小的心愿,她因此还写了爬泰山的一些感受:

我一条腿伴着一根没有血液的木棒选择了去登泰山,泰山十八盘,行程如登天,前有古人,后有来者,生生不息。路人的欢歌笑语影响着我,所以我的心情格外好。

一路的虬龙松柏,例数着各朝帝王的碑碣,至于碑上的文字及含义,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没顾上思考、领会。因为我的目标是登上玉皇顶,观望日出。所以尽管半山腰的奇花异草很吸引人,但却被我忽略了。

日出,这个如刮风下雨一样平常的自然现象,为什么很多人非要不辞辛苦地登上泰山顶去观望呢?大概同一个东西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给人们的启迪不同吧!同一个东西放在不同的位置,价值就不同。是啊,登上泰山顶来看日出付出的代价远远大于睁开眼就看大得多。

看着累倒在爬山路上的人们,脸上却尽显希望,这就是所谓的“心诚不痛,情真不苦”吧!去泰山顶的路上永远走不成孤独和痛苦。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一个美丽的梦想,向上再向上!

实在太累了,我就用手捂着我加速跳动的心脏,心儿告诉我打战的腿啊,不要停留,路还远着呢。打战的腿轻问磨破的脚:“路还有多远?”脚自信地说:“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没有比心更长的的路。”

到了玉皇顶,我向下俯视,正如古人云“一览众山小”,苍茫大地,万嶂叠山都在我的脚下。抬眼看看天空,天还是那么高,虽没有因我登上山顶而亲近我,但大自然赋予的自豪感却油然而生,而此时的日出,的确是震撼人心的美。

下山的路上,我还是仔细地品味了泰山的风景,真是一步一层天,风月无边。

2.教师节来了

爬山之后,老师们又回到了这片原野上的校园里。时令正值秋天。秋天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季节,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

盛开的花,飞舞的叶,沉默的果实,都是承载过夏天的故事才走到秋的。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沿途的风景!

一片金秋时节的田野紧紧地拥抱着校园,静卧在大运河畔。远远望去五彩缤纷的原野上托着一座白色的高楼,鹤立鸡群,明显地对抗着四周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如果没有国旗高高飘扬在那里,或许会有很多人误认为那座雪白的楼房是阔人的别墅,或医院,或民营企业,或私人工厂什么的。

仔细望去,大片大片的棉田占去了田野的大部分,因为这个地方是产棉大区。一条非常明亮的羊肠小道穿过田野,连接着运河中学和一个村庄。田野上几个劳作的庄稼人时隐时现。庄稼地里散落着几座坟墓。其中两座坟像是新添的,因为花圈上的花还是鲜艳的,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并且坟上没有一棵杂草。坟前还有一堆纸灰,显然是亲人刚上过坟。另一座坟上的花圈却已破旧了,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剩下的那些花圈架足以告诉人们,里面的主人埋葬的时间也不太长,因为时间长的死者的坟墓上除了杂草是什么也没有的。

今天是中秋节和教师节双至的日子,老师们也期待着学校给发的礼物。

“普九”后经过改造的运河中学,如今已竣工成三层教学楼了,楼顶上放着两个大喇叭,这是学校的宣传工具,运河中学因这座教学楼而感到荣耀,因为其为学校争夺了“市级规范化学校”的荣誉称号,老师们都引以为豪。楼前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教学楼的后面是“普九”时没拆掉的两排长长的平房,用涂料涂了墙面,以此用作教师的宿舍。

扩音喇叭开始说话:“老师们请注意,下了第三节课,到后勤室领节日礼品,领完后到会议室开会。”

项立国个子瘦而高,秃头顶,穿一身旧中山装,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正好碰见代课老师刘飘飘,见她一边抚弄着头发,一边向四处张望。她每天穿戴都很时尚,长得也很漂亮,今天穿一身蓝色的牛仔装,烫着大波浪。

刘飘飘笑嘻嘻地问:“项老师,你希望今年过节发点什么礼品?”

老民办苦笑了一下说:“发袋面粉就行。”然后问道,“你希望发什么?”

刘飘飘说:“其实发什么无所谓,学校有这份心意就知足了。”

他们说着说着就来到了教师的第二排办公室,碰见咏梅老师拄着拐杖走过来。

老民办紧走了几步问咏梅:“知道今年发点什么吗?”

咏梅说:“听说发月饼。”

刘飘飘笑着说:“猜也猜得出,今年教师节和中秋节赶在一块了,月饼这东西又实惠又当事,再说其他学校都发月饼。”

咏梅静静地听着没有说话,冲着老民办抿嘴笑了一下。老民办说:“发月饼也好,两节并举,两全其美,非月饼莫属了。”

这时两个大学生走了过来,其中一个瘦而高的大学生无可奈何地抒着情说:“大家都换个心态看问题或许好一些,如果你不是把它看成一种物质的东西,而是把它看成一份精神的鼓励,一份节日的祝贺,发什么东西都是快乐的。”

另一个胖而矮的大学生接着引申,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足矣。”

刘飘飘笑着说:“不愧是中文系毕业生,满口之乎者也的!”

胖而矮的大学生摸了一下鼻子,苦笑着回答着,他们做得还不够,离古人圣贤差得还远,今后,还要大力学习古代圣贤颜回的精神——安贫乐道,独善其身,做到真爱无悔。

3.吉祥的月饼

“项老师,快走两步,发完了礼品还开会呢。”咏梅回头喊了一声。老民办听了咏梅的喊声立刻紧走了几步。后勤主任一边递月饼一边解释着公办和民办像往常一样,待遇不同。公办老师每人五斤月饼,民办教师每人三斤。

年年都习惯了,民办老师们都不会嫌少。咏梅一手接过月饼,一手拄着拐杖独自走开了,什么也没说,脸上也没什么怨言。

“项立国,三斤。”后勤主任大喊着,老民办走上前,慌忙伸手接月饼,由于极速,不小心把装月饼的塑料袋给戳开了,结果月饼散漏出来,老民办慌忙地寻找起了包月饼的东西,发现窗台上有张报纸,他迅速地拿过来,将掉出来的月饼包了包,刚包好,他又突然看到报纸上一篇关于民办教师转正的文章,他迅速地把月饼又拿出来,把报纸平整好,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老民办的双手使劲地钳着报纸,如蟹的爪,那急切的感觉好似报纸会自己消失。

校园的喇叭又开始说话:“分完月饼,马上到会议室开会。没到会的老师们请马上来,没到会的老师们请马上来。”老民办听到喊声迅速地用报纸把月饼包好,又把开裂的塑料袋使劲系了系,而后拎着月饼一路小跑。

一辆白色的轿车鸣着笛正驶入校园,慌乱之中老民办碰到轿车上,把手提的月饼又撒了一地。轿车戛然而止,黄头发女人探出来气愤地说:“没听到鸣笛吗?你还横穿马路!”

老民办解释着说:“这不,我忙着开会,晚了点名要罚钱的。”

黄头发女人听了这话,更气愤地说:“怕罚钱也不能拿命跑!”

老民办听了这话愣愣地站到车前,眼巴巴地看着地上的月饼,像小学生犯了错,站到老师面前接受批评。黄头发女人见状也不再好意思说啥。

刘飘飘满脸堆笑地走过来,笑嘻嘻地说:“哪阵风把你吹来了?”

黄头发女人下车说道:“是顺风也是顶风,这不出门忘了看皇历差点撞到咱们辛勤的园丁身上。”

刘飘飘对黄头发的女人说:“我到开会的时候了,要么你到我的办公室里等我?”

黄头发女人说:“不等了,我也很忙。”说着她贴近刘飘飘的耳朵,小声说了几句。刘飘飘“幸福”地笑着点了点头。说完黄头发女人干脆利落地钻进小车,娴熟地打了个弯,鸣笛而去。

老民办也顾不了飞车后甩下的灰尘,他迅速地把车下的月饼拾起来,而后拼命地往会议室里跑。刘飘飘在后面笑着提醒:“别再把月饼摔碎了。”

4.谁也有激情

会议室的桌子上摆着糖和瓜子,老师们围桌而坐,但话语很少,有的吃糖,有的嗑瓜子。老校长干咳了一下,环视了一下老师们,掀了掀他讲话的笔记本笑了一下说:“老师们登了泰山,玩得都很尽兴。学校也给老师们备好了一点礼品,算是对节日的一份祝福吧!利用这节课的时间,我们聚在一起共商教学大计,为下一步更好地教书育人,我建议大家都畅所欲言,然后再表演几个节目自娱自乐,祝贺自己的节日!大家都准备准备。”

老师们一听畅所欲言、表演节目,就立刻变成了没王的蜂儿活跃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几个年轻的大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问老校长:“唱流行歌可以吗?都把磁带带来了,就等着抒发感情呢!”老校长回答:“在联欢会上唱什么都可以,但不要在班上守着学生唱情歌。”

瘦而高的大学生说:“咱校长总算思想开窍了,大家都提提神,别不好意思,我就先抛砖引玉吧,给大家唱一首《我和我的祖国》,祝愿我们和祖国一起健康成长。”唱完以后,老师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并一致要求再唱一首。

瘦而高的大学生盛情难却,他知道这是为他的精神所鼓掌。接着他又给大家唱了首《泰坦尼克号》主题歌《我心永恒》。唱完之后,老师们又是一阵鼓掌。

胖而矮的大学生站起来说:“人活着不能没有心愿,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养好祖国的花朵,这是我的心里话,下面,我给大家唱一首《为了谁》。”

他那煽情的声音与动作再加上刻意模仿刘欢的风格,老师们都被感动了,竟然有几个多愁善感的老师眼里还湿润润的了。

老校长也被气氛感动了,他的情绪有些激昂了,声音洪亮地说:“下面我们请咏梅老师为大家朗诵诗歌!大家都知道她喜欢写诗并且写得很好,大家都静一静好好听着啊。”

咏梅大大方方地站起来说:“昨晚我刚写完了一首关于歌颂教师的诗,《三尺讲台,我的神州大地》,下面我读给大家听,算是为节日助兴吧!不过,这是两个人的朗诵诗,大家说劳驾校长合作一下好吗?”

老师们一起喊道:“好,好。”

老校长说:“诗的内容我还没看呢!”

咏梅说:“认字就行,感情嘛,现场发挥吧!”

咏梅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两份诗稿,递给老校长一份,说:“我甲你乙,现在开始。祝普天下的老师们都把三尺讲台看成祖国的神州大地。”

甲:走上讲台,我就神圣起来

仿佛成了伟人,成了富翁

乙:消化着小米馒头的身体,顿时也强壮起来

穿着打折廉价的衣服,顿时也潇洒起来

甲:走上讲台,我就走上了安贫乐道,就选定了淡泊名利

乙:走上讲台,我就练就了超然物外的气度,就把飞流直下三千尺挂成万家灯火的窗帘

合:大江东去浪淘尽,润泽两岸青山绿

甲:讲台上的功夫,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

乙:讲台上的功夫,不只是字词句篇照本宣科

甲:讲台上是播种太阳的地方

乙:是感悟真善美与天地同在的地方

合:是智慧与日月同升的地方

甲:走上讲台,就想起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就想起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

乙: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类的心灵

甲:走上讲台,总觉得自己成了孩子们的百科全书

乙:走上讲台,总觉得自己是大写的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

甲:走上讲台,就注意起自己的言行举止,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乙:是啊,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甲:走上讲台,最怕调皮的学生轻哼《心太软》,尤其唱到夜深了你还不想睡,我的鼻子就发酸

乙:每当唱到“你这样痴情到底累不累”,我就用笑容去掩饰欲滴的泪

甲: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无怨无悔

乙:选择了讲台,就选择了人类的最美

合:三尺讲台,我的神州大地

老民办被咏梅的朗诵感动得眼睛红红的,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塑料袋子,从里面拿出一张卷烟纸、一捏烟叶,卷烟的手在不停地抖动,卷好后,划了一根火柴点燃,猛劲地吸了两口。

老师们听完咏梅的朗诵,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有的挠挠头,有的搓搓手,有的摸摸脸,有的拍拍身上的灰尘。只有刘飘飘情绪很平静地看着咏梅和老校长,当她看到老民办的动作和表情时,情不自禁地笑了一声,这一声把老民办吓了一跳,老民办“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引起老师们哈哈大笑起来。这一笑一站,引起老师们对柳飘飘和老民办的注意,几乎异口同声地对刘飘飘说:“刘老师,你给我们大家跳支舞吧!”

老校长接着说:“对对,刘老师给大家跳支舞吧,你跳完之后,再请项老师给大家唱段京剧,老师们说好不好?”

老师们齐声说:“太好了,太好了,怎么刚才我们就有眼不识泰山呢?”

老校长说:“常言说好戏在后面嘛!”

刘飘飘一点没扭捏,她洒脱地走到播放机前,捡了一盘磁带放进去,转身对老师们说:“不多说啦,给大家跳支迪斯科《潇洒走一回》。”

老师们看直了眼,有羡慕的,有自叹不如的,有不忍直视的,总之是开了眼界!

刘飘飘跳完了舞,她响亮地提议让老民办唱段京剧,接着老师们一起起哄说:“唱!唱!”

老民办起身向前走了几步,张嘴就唱,刘飘飘说:“停,你不用伴奏带啊?”

老民办说:“不用了,随着人家的音我就没调了。”老民办唱到高调的地方,没有挑上去,他的脖子使劲地伸向天空,老师们见状又是一顿笑。

5.别吵啦,开会

老民办的一段京剧结束了这场娱乐活动。

老校长接着说:“咱唱也唱啦,跳也跳啦,总之热闹啦、欢庆啦,下面我给大家说几句正经事吧!老师们都静一静!”

由于气氛热烈,大家一时没有收住,老校长便急中生智道:“告诉老师们一个好消息。”话音刚落,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县里给了我校一个民办教师转正的名额,先讲课选出市模范,再考文化课,希望有关老师注意争取。”

这时,刘飘飘的手机响了,老民办又咳嗽起来,老校长干脆利落地说:“散会!”然后大家一哄而散,老校长单独拉过老民办,说:“项老师,你明天八点到教育局开教师模范会,七点半在学校大门口等着,有乡里的车捎着你。”

6.黄昏人影

老民办骑一辆破旧“大金鹿”自行车,拎着月饼,回到了家。老民办的家是一个用土坯墙加篱笆门圈围起来的院子。院内有四间土坯北房,靠东边有一间小厨房。房顶上长满了杂草,让人看了立刻想起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正在编小篮的女儿雪妮一见父亲拎着东西回来,高兴地把小篮一放迎了出来。雪妮个子不高,一双细长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再配上她一头的短发,显得很温柔。自从去年母亲去世后,雪妮便放弃了读书,因为家里的里里外外都需要收拾,责任田也要种植。

老民办一松手,月饼又掉在地上。

老民办这下可急了,大声地埋怨着雪妮说:“经不起再摔啦,你没见我不敢挂在车把上吗?就是怕碰坏,结果还是又摔坏了!”

雪妮赔着笑说:“爹,你别着急,别生气,摔坏的我吃不行吗?”

老民办还是着急地说:“不坏的没几个了,你捡出几个不坏的,我给你娘上上坟去,其余的你给赵奶奶送去吧。”

雪妮走到里屋换了一件红黄格子上衣,走到外屋的镜子前打量了一番,前平平后拽拽,上上下下拍打了又拍打,尽管新衣服上没有灰尘,可这件衣服是她心爱的上衣。雪妮乖乖地骑着老民办的“大金鹿”自行车去赵奶奶家了。

雪妮走后,老民办看了看不坏的那几个月饼,感觉拿着上坟有些单调,便极力地搜寻着屋内外的一切角落,希望能找出一些可供上坟用的东西。找着找着,他突然眼前一亮,门前小石榴树上的几个小石榴以及正挂满红枣的枣树吸引了他的目光。平时老民办对它们总是熟视无睹,这个时候却让他喜出望外,甚至倍感亲切,摘了一些老民办就出了家门。

老民办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这条小路连接着他任教的学校和一座生他养他的村庄,它们之间的距离不是很远,大约二里路。老伴的坟就埋在这条羊肠小道边的棉田地里,这一片棉田地是老民办的责任田,他的棉棵长得五股三叉,就是不结棉桃。

老民办把上坟的东西放在老婆的坟前,卷了一支烟,倚到老伴的坟墓旁,他感觉像当年倚到老伴的身边一样舒服,心里踏实了许多。他望了望天空,黄昏将至,点着烧纸自言自语:“老伴啊!我忘不了你,你跟着我受了半辈子苦,一天福都没享就走了,我难受啊!是我害了你的命啊!我对不起你啊,我对不起你啊!”他一连说了好几遍,冥冥之中他仿佛看见了二十多年前新婚时的老伴。

老民办和妻子很恩爱,每当老民办放学回家时,妻子总是拿过小扫帚上上下下给他打扫身上的粉笔末。每当老民办在灯下给学生批阅作业时,妻子总是做些针线活在一旁陪伴着。每当老民办批改作业忙不过来时,妻子总是替他把作业翻到该批阅的地方。二十几年来,妻子从来都是家里、地里一人忙,省出老民办的时间让他安心给学生上课。妻子长年累月地劳作,积劳成疾,得了心脏病。她总担心突然死去不能照料老民办的工作,就把学生的作业本上都拴上细线,告诉老民办批改作业的时候拎一下线就是了,这个方法省时间。

7.惺惺相惜

咏梅放学后没有回家,她不由自主地拄着拐杖沿着羊肠小道向她的责任田谷子地走去,一路丰收的景象使她加快了脚步。她从人们的笑脸上看出了果实的重量。

她一路坎坷行走,一路阅读秋天,等她走到自己的谷子地的时候,大吃一惊!为什么几天没来锄草,不但杂草没有横生,反而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呢?这是谁干的?咏梅正在愣神思索,她的邻地传来一阵急速的咳嗽声,这是老民办的咳嗽声,这声音她非常熟悉,她清楚地知道每当老民办干活累的时候,或者天气冷的时候,他咳嗽的老毛病就犯。

咏梅大声喊了一句:“项老师你别费力拔草了,看你这片棉田根本不挂棉桃,这些棉棵子长在地里也是白空耗养料。明天就是星期六了,我看连草带苗都拔掉算了,这样还可养养地,或许明年有个好收成。”

老民办说:“拔了多可惜呀!”

咏梅看了看老民办,无可奈何地惋惜地说:“你的脑子什么时候才开窍呢?”

老民办说:“明天对我来说很重要,今年我被评上县模范教师了,明天上午八点要准时到县里开会,而且还搭坐乡里的小车!”

咏梅说:“你开你的模范会,不要紧,这活儿我先和雪妮帮着干,你回来拉着车子别忘了拉棉棵就行,天不早了,别干了,天上的月亮都出来了。”

他们两个走在羊肠小路上,皎洁的月光照在田野里,庄稼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朱自清早就在《荷塘月色》里说过这样的美景,但并不是人人都能经历过、领略过。咏梅看到沐浴着月光回家的乡亲们,感慨万千——秋天是庄稼人的全部,秋天是庄稼人百分之百的希望。

老民办仔细地打量着咏梅,他发现咏梅沐浴着月光很美,咏梅用花手帕在脖下扎了一个马尾辫,这是她一贯的发型,上身穿一件蓝白小碎花的上衣,下身穿一条白色的裤子,最美的是她那一双丹凤眼,泛着秋水,闪着光芒,让人觉得她就是真善美的花仙,天妒红颜,就是她的瘸腿美中不足,上帝就是这样,让美丽的维纳斯断去了胳膊,让美丽的咏老师断了腿。大概上帝认为美丽的东西就该是残缺的。咏梅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但爽快地说:“看什么,我脸上又没花!”

老民办顺着咏梅的话茬说:“有花。”

咏梅笑着说:“有什么花啊?”

老民办不假思索地说:“春天的花。”

咏梅说:“你还有闲心贫嘴,看你,今年你只顾了教毕业班了,把自己的责任田都误了,五亩棉田几乎没挂几个桃,你又没种粮食,工资时发时停的,这日子咋过呢!”

老民办有点悔意地说:“当初我种点粮食就好了,那时只认为棉花价高,没想到价高的农作物不好管理。”

8.埙声惊魂

老民办回家的时候,雪妮正做饭,雪妮没注意父亲走进来,听见声音,雪妮吓了一跳,惊奇地问:“爹,怎么上坟上到现在呢!”

老民办把兜里的月饼往桌上一放说有点事晚了。

雪妮说:“我只热了两个馒头,煮了一点面条。咱家一把米也没有了,面也仅有一点了。”

老民办听了没有吱声,沉默了好大一会儿,才说了一声:“知道了,先吃饭。”

吃过饭,雪妮收拾碗筷。老民办坐在椅子上卷着烟,想着棉田、模范、毕业班、米面等事情,想着想着他从床底下的木箱子里拿出一把埙,一边用袖口擦试着埙一边往外走,老民办走到院子中间,把埙放在嘴上试吹了几下。

雪妮收拾完了碗筷,接着收拾桌上的东西,摸了摸布兜,见是月饼,随手掰了一块吃了起来。听见埙声,她悄悄地来到门口,探出头好奇地观看着,因为从小到大她从没见过父亲吹这东西。老民办不知道想吹什么,老是吹不成调,跑调跑得有点让人忍不住想笑,雪妮实在忍不住了,跑过去问老民办:“爹,你想吹什么,你想不起调来,我给你唱。”

“不想吹什么,吹几声随便解解闷。”

“这是什么乐器?”

“埙。”

“我可从来没见过咱家这个埙,也没听你吹过。”

“埙是我们汉族的一种乐器,是你爷爷留下的,当年你爷爷放羊解闷吹的。你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吹过一次,从此,好多年没吹过了。”

雪妮高兴地把老民办拽到小石榴树下的一块青石板上,说:“爹,你坐下认真吹。我听着呢。”

“吹什么呢?”

“吹《满月秋实》。”雪妮喜悦地说。

“这个,我不会。我给你随便吹一个吧!”

老民办坐定后,雪妮靠着父亲也坐了下来,父女俩不约而同地望着月亮,雪妮静静地听着,一种低沉、空旷与远达的声音把爱恨缠绵吹得如痴如醉,埙声乘着月光向外传递着。

赵奶奶虽然不懂音乐,但她听见传来的埙声心情颇不平静。赵奶奶和老民办住在一个胡同,令世人惊讶的是,她为一个结婚仅一天的男人守了一辈子寡,付出了一辈子的情。

赵奶奶年轻时长得很美,如果你仔细打量,你会发现她对情义的执着在她浑浊的眼里依然存在,这种生死相守,不离不弃,刻进了她的骨头里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永远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赵奶奶虽然不懂音乐,但今晚她听了这埙的声音却老泪纵横,她打开窗子,望着模糊的月亮,想起了自己青春的时光。

咏梅和老民办家是两个胡同但是一墙之隔,咏梅家的房子也是四间,虽然是土坯房,但外部用砖又贴护了一层。她的家院并不大,那堵和老民办共用的墙头下种了一些爬蔓的丝瓜和扁豆角,其间有几棵向日葵长得高高大大的。今晚,她铺开信纸想给当兵的弟弟写封信,却听见了从老民办家传来的埙声,她感觉很奇怪,干脆放下笔,拄起拐杖向屋外走去,走到当院,那埙声听得更清楚了,她仔细聆听着、辨别着这声音的情绪,听了好大一会儿,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只是感觉到这声音使她的心很乱,思绪情不自禁地随着埙声飞翔。

村子里的二寡妇听到埙声心烦意乱,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她干脆披衣下床走到窗前也望起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