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队管理实操修炼手册(落地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管理定位:小团队管理最能体现管理者的水平

1.1 小团队管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小团队指为完成某项任务、某个目标或解决某类问题而建立的最小人员组成单位。它可以是小微公司、一个部门,也可以是基层小单元,还可以是临时性的项目团队。一般来说,25人以下的团队都算小团队。当然,这与行业类别和组织类型有很大的关系,有的几个人就可以算一个小团队,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服务部门,也许人数要达到50人左右才算小团队。

老子《道德经》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小团队对于企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团队管理是大团队管理的基础,也是时下企业努力探索的一种有效的人才管理、组织治理模式。无论作为初创型的老板还是企业的管理者,想要有一番作为,都应当学会怎么管理好小团队。

1.大企业小团队模式

约翰·科特在《好团队激活个人》一书中说道:“大企业小团队是未来管理的趋势”。日本的稻盛和夫深谙这一道理,将一个庞大的京瓷帝国划分为1000多个变形虫组织,也就是阿米巴经营模式。

如今,传统的大企业开始不断向平台型组织、阿米巴、合伙人、海星等模式转变,纷纷将大团队划分为小单元,避免组织僵化与有效激活人才。于是,大企业小团队管理模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比如,著名的阿里巴巴“大中台,小前台”运营模式,“前台”指贴近最终用户/商家的一线业务部门;“中台”为“前台”的业务开展提供底层的技术、数据等资源和能力的支持。阿里巴巴模式,就像“特种部队(小前台)+航母舰群(大中台)”的组织结构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特种部队”(小团队)的灵活性。这些组成人数不多的“特种部队”在战场一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决策,并引导精准打击。因此,阿里巴巴的竞争力大幅提升。

还有小米“小团队作战”模式。小米公司的早期组织架构非常扁平,基本上是三层:七个核心创始人—部门领导—员工。而且不会让团队太大,稍微大一点儿就拆分为小团队。小米的这种“小团队”模式效率非常高,所以发展很快。

时下,腾讯、阿里、海尔、小米、韩都衣舍等著名企业,都是采用了“小团队模式”,而不是“大团队”运作模式。

2.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小团队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许多行业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小团队作战模式成为新的管理趋势。

(1)移动互联网+小团队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能力得到无限放大,少数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就可以自成为小团体,独立承担很多工作。如顺丰快递员在上门服务时,随身会携带打单设备、追踪设备和刷卡设备,堪比一家小型快递公司。由于承担了快递公司的大部分职能,顺丰优秀的快递员月薪能达到两万元也就不足为奇了。

2020年被称为全民直播元年,通过直播的方式,一个小团队就可以活成一个公司,有时一个直播大V通过直播卖货,一个月的销售量就可超过传统企业一年的销售量。这种移动互联网+小团队作战模式的力量简直是超乎想象。

(2)人工智能+小团队模式,这是未来的管理趋势。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企业有苏宁集团,让专业人干专业事,只有小团队成为各个细分领域的终极者,才能打造出一系列的极致团队,吸收集团零售智慧的大成。

发票管理是困扰苏宁集团财务服务中心多年的一个难题,别看开发票事情虽小,但一个人每小时最多只能开70张,业务量一大,大量的财务人员就要投入到这个琐碎但又重要的工作中来,团队压力大。

同时,报税又成为另一个难题。报税时期短且集中,逾期申报就要产生滞纳金,影响公司信用等级。但苏宁有5000家报税主体,在短时间内完成申报已经很困难,更别说复核。

这样的挑战在财务和人事还有很多,而这种挑战引起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管理项目负责人蒋旭曦的兴趣。他希望通过机器人解决那些简单重复、让人不快乐的工作,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管理)正是实现了让人从“刻苦地工作”向“聪明地工作”的转变。

经过不断地摸索,开票机器人、报税机器人、对账机器人等上百个机器人陆续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公司效率。到2018年底,由蒋旭曦团队开发的300个机器人每年的工作量相当于10000人一天的工作量。到2019年底,600多个机器人已经成为苏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财务、物流、零售等相关业务部门每月总计节省工时超42000小时。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小团队作战将成为未来的一种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