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使用黄金圈原则
在学习方法论的时候,我推荐使用美国著名作家、企业顾问西蒙·斯涅克(Simon Sinek)总结的Why-How-What黄金圈原则,运用该原则包含的结构性思考方法学习方法论的思想、原则,并最终选择或者定制适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方法。
Why-How-What黄金圈原则包括三个同心圆(参见图1-1):最里面的圆是Why,是这个方法论的目标,也即最终要解决的问题;中间的圆是How,指的是这个方法论的原则、指导思想;最外层的圆是What,指的是这个方法论的具体实践。

图1-1 Why-How-What黄金圈原则
这三个圆从内向外展开,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通用到定制的过程。
- 目标有很强的通用性,基本不会有歧义。比如,敏捷的目标就是快速应对变化。
- 原则的通用性则差一些,有些原则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敏捷中有一条原则——“面对面交谈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就不一定适合所有团队。
- 具体实践的通用性就更差了,很少有实践可以完全照搬。
在使用一个方法论的时候,一定要从内向外看,时刻确保该方法论切合实际情况,满足具体需求。我们必须首先深入理解这个方法论的目标和原则,然后根据原则因地制宜地选择具体实践。在真实工作场景中,我们往往还需要在已有实践上根据自己团队或者个人的实际情况做些修改才能达到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
还是以很容易出现问题的Scrum为例。敏捷的目标是快速应对变化,而Scrum就是用来服务这个目标的。但是,很多团队在使用Scrum的时候,严格照搬Scrum的具体方法,而严格照搬本身就已经违背了敏捷的目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Facebook的众多团队严格使用Scrum的很少,而是一直在大力优化管理、开发等流程来快速应对变化,以最快速度找到并满足用户的最新需求。具体来说,他们很早就引入了A/B测试、灰度发布、每周定时全量代码部署等实践。这些都是和敏捷方法论相吻合的,也是Facebook业务成功的关键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