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概念、特征、意义及目的
一、中药的概念
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是中药,故讨论中医临床安全合理用药问题首先要明确中药的概念。近年来,有关中药的概念众说纷纭。从中医临床用药角度来看,中药的概念应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这是中药的本质属性。
例如,黄连、麻黄是按中医药理论认识和使用的药物,而不是根据其活性成分的作用而处方。黄连性味苦寒,归胃与大肠经,无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湿热、火热、毒邪引起的湿热、火热、热毒诸病证。很显然,对中药黄连的认识和使用是基于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功效,以及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基本理论。黄连素虽然是从黄连中提取的,但对它的认识和使用是基于药理活性,按西医药理论指导和应用的。因此,黄连是中药,黄连素是西药。同理,麻黄是中药,麻黄素是西药。简而言之,中药是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并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
中药有其独特的应用形式,如结合临床的需要和药材性质,加工炮制为“饮片”,以及依据中药的配伍应用、剂型、剂量、煎药、服药等理论和实践,从而达到增效、减毒、安全合理用药的目的。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反映了中国历史、哲学、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若干特点。一方面,中药学理论是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的总结,即与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中药学理论是用以阐述中药药性和物质基础、药物对机体影响,以及其应用规律的理论,也是临床中医师认识和使用中药的重要依据,迄今仍指导着中医的用药实践。随着中医药现代研究的发展,其研究成果逐步验证、补充和发展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成为指导现代中药临床应用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