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读书有方法

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朝花夕拾》是一本散文集,散文与其他文体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式上比较自由。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散文阅读方法。读《朝花夕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关注《小引》和《后记》。在《小引》中,作者详细地交代了自己的写作背景,包括此书写作的时间、地点,也交代了自己写作时的情绪以及写作意图。在《后记》中,作者对前面的篇目内容进行了补充说明,点明了主旨。因此,阅读《小引》和《后记》的内容有助于理解篇目的内容。

2. 关注叙述视角的转变。“朝花夕拾”意为“清晨的花儿,傍晚来摘取”,作者用类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这本集子是为了回忆往事。因此,作者的叙述视角常在“过去”与“现在”中转换。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叙述视角的变化,明确“过去”的作者与“现在”的作者在情感上的不同。例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既有童年时“我”的视角,也有成人时“我”的视角。

3. 关注文中对比手法的应用。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往往运用对比来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有不同对象之间的对比,如狗、猫、鼠;有空间上的对比,比如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抓住这些对比对象,理解作者的用意,也就打开了《朝花夕拾》的门。

4. 关注文中的隐喻。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常用反语或隐喻的方式对现实进行批判。趣味无穷的语言中常常隐含着作者对黑暗现实的辛辣讽刺,比如《狗·猫·鼠》表面上是在讨论作者仇猫的原因,实际上是借猫隐喻了如同猫一样欺凌弱小的施暴者。挖掘隐喻背后的含义,是读懂《朝花夕拾》如何批判现实的重要途径。

学会做批注的方法

批注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在书中空白处进行点评和注解。做批注为的是及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思考,抓住阅读重点。做批注时可以参照下列建议:

1. 明确批注符号。在阅读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习惯,用多种符号进行个性化的批注,比如可以用横线或波浪线、圆圈、问号等来批注精彩语句、阅读感悟和有疑问之处。不同类型的批注可采用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批注符号的同时,也可以在空白处写下关键词,以便更好地记录阅读轨迹。

2. 批注范围可灵活调整。批注既可以是一处,也可以是多处,甚至可以跨文章、全文批注。批注范围可以小到一个字词、句段,大到全书。比如在《朝花夕拾》中,部分文章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揭示了相同或相似的社会问题,那么做批注时,批注范围可以跨文章。

3. 批注内容多样化。批注内容可以是对某些字句的赏析,尤其要关注精彩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以及作者赋予强烈感情色彩的字词;批注的内容也可以是对某些内容的质疑,对作者的某些表述存在的疑问,这些地方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标注,思考其背后的深意,之后可以和同学、老师一起探讨;批注的内容还可以是基于文本生发的联想,可以把作者笔下的社会与当今社会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挖掘作品的现实意义。

4. 自主批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初步阅读时先进行自主批注。再次阅读文本时,可以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批注内容,对比各自批注的异同。比如同样是探讨《朝花夕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不同的读者可能会从社会背景、故事情节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不同的观点和结论经过碰撞和交流,会得到更多的阅读收获。

与鲁迅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除了《朝花夕拾》,鲁迅的代表作还有《呐喊》《彷徨》《野草》《故事新编》等。这些代表作都完整地展现了鲁迅作品的特点。然而,因为时代和文化等诸多因素,我们在阅读《朝花夕拾》时,容易与经典产生许多隔膜,比如语言的隔膜、文化的隔膜、历史的隔膜等。为了消除这些隔膜,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联系鲁迅的其他作品,找到其中的共性,进行比较阅读。

比如,在读鲁迅的作品时,我们往往会产生语言上的隔膜。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这样描述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读来非常拗口,甚至是一个语意上存在矛盾的病句:“似乎”和“确凿”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在作者的印象里,阔别已久的百草园中好像是存在一些野草,但记忆里的景象又让作者确定其中确是有一些野草的,作者的记忆在不敢确定和肯定之间游移不定。不难联想到《孔乙己》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其中,“大约”和“的确”同样是一组矛盾的词语,表明了“我”虽然没有见到孔乙己真的死了,但又肯定地推测他已经死了。这便是鲁迅语言的特别之处——在“拗口”的语言中,别有一番曲折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