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冲突及应对研究:以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民族冲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研究方法

1.案例分析法

吉尔吉斯斯坦是中国的邻国,在中国周边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以2010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民族冲突为案例,分析乌兹别克族与吉尔吉斯族冲突的爆发原因、动员过程,分析政府在民族冲突过程中的责任,总结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在民族冲突处理过程中的教训,为我国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预防民族冲突提供对策建议。

2.文献资料法

由于语言和实际情况限制,笔者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未能对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民族状况进行实地调研,但在民族冲突发生后,包括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在内的多个调查团(联合国、欧安组织、欧盟、独联体等的调查团)已经对吉尔吉斯斯坦南部的民族冲突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发布了多份报告。本书在这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3.对比研究法

吉尔吉斯斯坦南部民族冲突具有一些典型特征,是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冲突的“典型案例”。本书对吉尔吉斯族与乌兹别克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地位进行对比,对吉尔吉斯斯坦1990年6月的民族冲突和2010年6月的民族冲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民族冲突的异同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4.模型构建法

本书构建了民族关系评估体系模型,初拟了政治系统指标、经济系统指标、社会系统指标、文化系统指标、媒体系统指标、民族系统指标、宗教系统指标、法律系统指标、周边系统指标、历史系统指标、人口系统指标、心理系统指标共12个系统指标,每个系统指标又初拟了若干个测量指标,提出用德尔菲法选取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无量纲化和加权汇总的方法评估民族关系。

5.跨学科研究法

本书在论述民族冲突的概念、民族冲突如何发生和激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及民族学、政治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在论述民族关系评估预警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数学、社会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民族冲突应急管理的论述中,综合运用了管理学、心理学、灾害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