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正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0章 卷一百三十四·唐顺宗本纪

唐顺宗李诵,是德宗的长子,母亲是昭德皇后王氏,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出生在长安东内。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六月,被封为宣王。建中元年(公元780年)正月丁卯日,被立为皇太子。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正月癸巳日,德宗驾崩,丙申日,李诵在太极殿即位。李诵从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九月就得了风病,不能说话。德宗生病期间,诸王亲戚都在旁侍奉医药,唯独李诵卧病在床无法侍奉。德宗弥留之际,思念太子,痛哭很久。德宗发丧时,人情震惧。李诵勉强支撑病体,穿着丧服,在九仙门接见百官。即位后,众人知道社稷有主,朝廷内外才安定下来。庚子日,群臣上书请他处理政务。

二月辛丑朔日。甲申日,任命河阳三城行军司马元韶为怀州刺史、河阳怀州节度使。丙午日,罢免了翰林医工、相工、占星、射覆、吃闲饭的共四十二人。己酉日,因为易定的张茂昭来朝见,所以特别宠信他,让他兼任同平章事。当晚,太白星侵犯昴星。辛卯日,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酉日,将京兆尹李实贬为通州长史,不久李实去世。壬子日,淄青的李师古因为听说德宗去世,就带兵侵犯滑州东部边境。甲寅日,释放了仗内囚禁的严怀志、吕温等十六人。这些人在平凉之盟时被吐蕃俘虏,很久之后才回来,因为熟悉吐蕃事务,朝廷不想让他们到外地,所以囚禁在仗内,到这时才释放。日本国王和他的妻子返回本国,朝廷赐给物品送他们回去。壬寅日,任命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任翰林学士。任命前司功参军、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任命鸿胪卿王权为京兆尹。甲子日,李诵驾临丹凤楼,大赦天下。各道除了正式敕令征收的税之外,各种专卖税都应该禁止;除了上供朝廷的物品,不得再有其他进奉。百姓九十岁以上的,赐给米二石,绢两匹,授予上佐、县君的荣誉职位,并且命令本部长官到家中慰问;百岁以上的,赐给米五石,绢二匹,绵一屯,羊和酒,授予下州刺史、郡君的荣誉职位。戊辰日,任命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使持节、大都督鸡林州诸军事、鸡林州刺史、上柱国、新罗王金重熙兼任宁海军使,封金重熙的母亲和氏为太妃,妻子朴氏为妃。

三月庚午日,放出宫女三百人到安国寺,又从掖庭教坊放出女乐六百人到九仙门,召集她们的亲族领回。戊寅日,让韦皋兼任检校太尉,李师古、刘济兼任检校司空,张茂昭为司徒。丙戌日,任命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祐为度支盐铁使。戊子日,徐州节度使赐名武宁军。让蔡州的吴少诚兼任同平章事。任命翰林学士王叔文为度支盐铁转运副使。虽然杜祐领使职之名,但实际上是王叔文全面总管。宰相贾耽兼任检校司空,郑瑜为吏部尚书,高郢为刑部尚书,韦执谊为中书侍郎,镇冀的王士真、淮南的王锷、魏博的田季安都为检校司空。癸巳日,下诏册封广陵郡王李淳为皇太子,改名李纯。

夏四月壬寅日,下令封第十弟李谔为钦王,第十一弟李諴为珍王。儿子建康郡王李涣封郯王,改名李经;洋川郡王李沔封均王,改名李纬;临淮郡王李洵封溆王,改名李纵;弘农王李浼封莒王,改名李纾;汉东郡王李泳封密王,改名李绸;晋陵郡王李堤封郇王,改名李总;高平郡王李溆封邵王,改名李约;云安郡王李滋封宋王,改名李结;宣城郡王李淮封集王,改名李缃;德阳郡王李湑封冀王,改名李絿;河东郡王李浥封和王,改名李绮。十七子李绚封衡王,十九子李纁封会王,二十子李绾封福王,二十一子李纮封抚王,二十三子李绲封岳王,二十四子李绅封袁王,二十五子李纶封桂王,二十七子李繟封翼王,弥臣国嗣王道勿礼封弥臣国王。西平郡王李晟的儿子左羽林大将军李愿袭封岐公,食邑三千户。戊申日,下诏因为册立太子礼完毕,赦免京城在押囚犯,死刑降为流放,流放以下的罪刑减轻一等。任命给事中陆质、中书舍人崔枢同为太子侍读。庚戌日,封太子的儿子李宁、李宽、李宥、李察、李寰、李寮等六人为郡王,都食邑三千户。癸丑日,追赠吐蕃使者、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张荐为礼部尚书。丙寅日,撤销万安监牧。戊辰日,任命杭州刺史韩皋为尚书右丞。

五月己巳日,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充任左右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兵马节度使。丁丑日,任命邕管经略使韦丹为河南少尹,任命万年县令房启为容管经略招讨使。癸未日,任命郴州司马郑余庆为尚书左丞。甲辰日,让检校司空、忽汗州都督、渤海国王大嵩璘兼任检校司徒。承徽王氏、赵氏可封为昭仪,崔氏、杨氏可封为充仪,王氏可封为昭媛,王氏可封为昭容,牛氏可封为修仪,张氏可封为美人。任命右丞韩皋为鄂岳沔蕲都团练观察使。丁亥日,将襄州升为大都督府。临汉县仍然迁到邓城。辛卯日,任命盐铁转运使副王叔文为户部侍郎。

六月丙申日,下诏将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十月以前百姓所欠的各种赋税、钱帛,共计五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一贯、石、匹、束,都予以免除。七月戊辰朔日,吐蕃使者论悉诺来朝贡。丙子日,郓州的李师古加官检校侍中。追赠已故忠州别驾陆贽为兵部尚书,谥号宣;追赠已故道州刺史阳城为左散骑常侍。戊寅日,任命户部侍郎潘孟阳为度支盐铁转运使副。丙戌日,关东地区蝗虫啃食庄稼。癸巳日,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刺史程怀信去世,任命他的儿子副使程执恭为起复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甲午日,度支使杜祐上奏:“太仓现存米八十万石,储存了十五年,东渭桥米四十五万石,供给各军时大家都不满意。今年粮食丰收,请暂且停止北河转运,在滨河州府收购二十万石粮食,以挽救农业受到的损害。”于是让百官商议,众人意见不一,没有决定就搁置了。乙未日,下诏:“朕继承九位先帝的功业,肩负万邦的重任。只是因为朕德行浅薄,对治国之道还不明白,所以虔诚恭敬、小心谨慎,害怕不能承担。担心对上有负祖宗的训诫,对下给大臣们带来忧虑,日夜恭敬勤恳,如临深渊。但朕疾病长久未愈,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调养精神、保持平和都常常无暇顾及。一直想到天下广大,事务繁多,如果朕不亲自处理,恐怕会有荒废。再加上先帝山陵安葬有日,而大雨连下十多天,这让朕内心警醒,以回应上天的告诫。军国政事,应该让皇太子处理。”当时李诵长期患病,不再接见宰臣共同讨论大政。事情无论大小都由李忠言、王伾、王叔文决定。众人议论纷纷,认为这样不行。藩镇多次给皇太子上书,指责这三人扰乱朝政,所以才有了这个诏书。任命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都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为刑部尚书,都免去知政事之职。皇太子在朝堂接见百官。丙申日,皇太子在麟德殿西亭接见奏事官员。

八月丁酉朔日。庚子日,下诏:“上天保佑我朝,让烈祖承受封国,九位先帝积累福祉,万邦都能安宁。到朕继承大业,恭敬守位,不敢闲暇安逸。但上天的福佑没有降临,朕的疾病没有痊愈,将凭什么奉祭宗庙神灵,举行郊祀、禋祀之礼!与百官商议,面对上天,朕内心惭愧,敬畏天命。日夜恐惧,深思长久之计。国家事务繁多,不能长久荒废;上天之事需人代行,不能长久缺失。皇太子李纯睿智温和文雅,宽厚仁和,孝顺友爱、敬爱忠诚的品德,能通达神明,感通天地。所以依照皇王至公之道,遵循父子传承之制,将国家重任交付给他,以安抚百姓。他一定能发扬祖宗的光辉,承受天地的美好使命,遵守既定的法令制度,永远安定四方。应该让皇太子即皇帝位,朕称太上皇,居住在兴庆宫,制令称诰。”辛丑日,诰令:“拥有天下传给儿子,是先王的制度。恭敬地顺应大典,这是最为公正的,发扬光辉,体现文德。朕得以奉守宗庙,统治天下,却疾病不愈,许多政务都有缺失。于是命令长子,代替我守护国家,在良辰吉日,举行册礼,应该在本月九日在宣政殿册立皇帝。国家有重大命令,希望有新的气象,应该趁着纪元的庆典,广施赦免的恩泽。应该将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改为永贞元年。从贞元二十一年八月五日以前,天下死罪降为流放,流放以下的罪刑依次递减一等。”诰令立良娣王氏为太上皇后,良媛董氏为太上皇德妃。壬寅日,将右散骑常侍王伾贬为开州司马,将前户部侍郎、度支盐铁转运使王叔文贬为渝州司户。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正月初一(丙寅朔),唐宪宗带领满朝文武大臣,为太上皇李诵献上尊号“应乾圣寿”。大家怀着敬重的心情,完成了这个庄重的仪式,这既是对太上皇地位的尊崇,也是对皇室传承礼仪的遵循。

正月甲申日,平静的兴庆宫传来噩耗,太上皇李诵在咸宁殿与世长辞,年仅四十六岁。他的离去,让宫廷内外都沉浸在悲痛之中。李诵这一生,经历跌宕起伏,从身为备受瞩目的太子,到后来登上皇位,却因疾病困扰,在位时间短暂。

六月乙卯日,唐宪宗再次率领群臣,为已经离世的太上皇李诵拟定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并尊其庙号为顺宗。这一系列追封的举动,代表着朝廷对顺宗一生功绩和地位的总结与肯定,也让后人能通过这些名号,大致了解他在唐朝历史中的角色。

到了秋七月壬申日,顺宗被安葬于丰陵。葬礼上,肃穆的氛围笼罩着每一个人,大家送别这位曾经在唐朝政治舞台上有着独特影响的君主,丰陵也成为了他最后的归宿,承载着他的过往与荣耀。

史臣韩愈对顺宗评价颇高。顺宗身为太子时,就展现出了独特的才华与品德。他对艺术十分上心,尤其擅长隶书。德宗喜爱作诗,每次赏赐给大臣和方镇节度使诗作时,总会让顺宗书写,顺宗的书法想必让这些诗作更添韵味。顺宗性格宽厚仁爱,同时又不乏决断力,对待老师极为敬重,见面必定先行大礼,尊师重道的品质令人称赞。

当年跟随德宗前往奉天避难,面对叛贼朱泚的威胁,顺宗总是冲在禁卫军前面,亲自登上城墙与敌人作战。他在战场上鼓舞着每一位将士的士气,让大家都充满斗志,奋勇杀敌,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德宗在位后期,不太愿意将权力交给宰相,这就给了身边得宠的臣子机会。像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这些人,趁机掌握权力,他们为了获取功绩,不惜苛刻对待百姓,还想方设法排挤陷害陆贽、张滂等忠良之士。满朝文武都畏惧他们的权势,敢怒不敢言,只有顺宗勇敢地站出来,从容地与德宗讲道理、争辩,最终使得德宗没有任用裴延龄、韦渠牟为宰相,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朝廷的清明。

有一次,顺宗陪同德宗在鱼藻宫宴饮。当时宫中举办水上嬉戏表演,彩船雕刻得奢华精美,宫女们一边划船一边唱着棹歌,丝竹音乐声不断,德宗玩得十分尽兴。但顺宗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引用“好乐无荒”来提醒德宗,娱乐要适度,不能过度沉迷,展现出他的远见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顺宗每次向德宗上奏事务时,面对宦官从不假以辞色,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宦官同流合污。他在太子之位上长达二十年,虽然没有直接执政,但他的言行和态度,让天下百姓在无形中受到了他的恩泽,他的品德和作为,也在朝廷和民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惜的是,顺宗登基时就已身患重病,这给了身边亲近之人弄权的机会,让他的执政之路充满坎坷。不过,他能将皇位传给贤明的太子李纯(唐宪宗),使得唐朝国运得以延续和昌盛,从这一点来看,顺宗确实称得上是一位贤能的君主,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且充满波折,但他的功绩和品德,值得后人铭记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