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惊鸿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寻花香满衣

浴佛节这日,建康城的空气里飘满檀香与荷蕊的甜味。谢清澜站在朱雀桥头,看着顾怀瑾被人群挤到三步开外——他今日难得穿了件靛青织锦袍,发髻用玉簪束起,倒比平日更像世家公子。

“顾先生!“她刚抬手呼唤,一阵梵呗声突然从长干寺方向涌来,瞬间吞没了她的声音。十八人抬的佛像金辇正缓缓经过,百姓们潮水般跪倒,谢清澜被推搡着退到街边酒肆的布幡下。

隔着攒动的人头,她看见顾怀瑾正艰难地往这边挤来,眉头紧锁,右手始终按在左袖某处——那里大概藏着画具,或者别的什么。自从三日前在古寺接到桓温的“邀请“,他整个人就像一张绷紧的弓。

“小姐当心!“

青杏的尖叫与马蹄声同时炸响。谢清澜转头,看见一辆黑漆马车正横冲直撞地驶过御道,拉车的两匹白马眼珠暴突,显然是受了惊。人群尖叫着四散,她却像被钉在原地般动弹不得——马车直直朝她冲来!

一道青影闪过,她突然被拽入一个带着松墨气息的怀抱。顾怀瑾一手环住她的腰,另一手护住她后脑,带着她就地滚到酒肆廊柱后。马车擦着他们衣角呼啸而过,撞翻了三丈外的香案。

“可有伤着?“顾怀瑾的声音近在耳畔。谢清澜这才发现自己的脸正贴在他胸前,能清晰听见他急促的心跳。他衣领上除了熟悉的松烟墨香,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味——是血的味道。

她慌忙直起身,却见顾怀瑾的左袖已被地面磨破,露出小臂上一道新鲜的血痕。“你受伤了!“谢清澜抽出帕子按住伤口,那帕子一角还绣着她前夜刚题的诗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顾怀瑾显然也注意到了这行小字,眼神突然变得复杂。周围已有路人指指点点,谢清澜耳根烧了起来——当街与男子搂抱,这事传到族老耳中不知要掀起多大波澜。

“前面茶楼是说书场。“顾怀瑾突然压低声音,“我们避一避,正好听听新编的《世说新语》。“

茶楼里挤满了躲太阳的香客。他们刚在二楼角落坐下,堂上醒木就“啪“地一响:“上回说到,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说书人拖着长腔,将谢道韫咏絮的典故娓娓道来。谢清澜却注意到顾怀瑾的目光始终停留在窗外某处——顺着他的视线,她看见两个桓温府上的亲兵正在对面药铺前徘徊。

“世人只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是女儿机巧。“顾怀瑾突然开口,手指在茶杯边缘轻轻摩挲,“却不知谢安石下一句评语才是关键。“

谢清澜心头一跳。这是《世说新语》某个罕见批注本的内容,连谢玄都未必知晓。“撒盐空中差可拟,终非经国器。“她轻声接上,“谢安石用侄女的诗告诫子侄,风花雪月的才华救不了乱世。“

顾怀瑾的茶杯停在半空,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楼下说书人正讲到谢安运筹淝水之战,却把关键的兵力部署说错了三处。谢清澜忍不住摇头:“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不假,但苻坚大军实溃于朱序倒戈——这般篡改史实,怕是桓大将军授意。“

“娘子竟知北方战事细节?“顾怀瑾的声音陡然低了几分。

“家父藏书中有苻秦降将的札记。“谢清澜借斟茶之姿靠近,“顾先生腕上这道旧伤,看着像是北制横刀所留?“

顾怀瑾的瞳孔微微收缩。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桓温的亲兵不知何时进了茶楼,正挨桌查看。谢清澜感到桌下他的膝盖轻轻碰了碰自己的裙边,是个无声的警告。

“前朝王导丞相有言:“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说书人醒木再拍,“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好一个'克复神州'!“邻桌突然站起一个文士,举杯高声道,“桓大将军北伐在即,正需我等勠力同心!“满堂喝彩声中,顾怀瑾的表情却冷了下来。

谢清澜注意到他左手正无意识地抚摸着右腕伤疤——那是她第一次看清这道伤痕的全貌:整齐的切口,显然是精心处理过的刀伤,绝非战场乱刃所致。

“谢小姐。“顾怀瑾突然凑近,呼吸拂过她耳畔珠珰,“令兄可曾提过,永嘉之乱时顾氏是如何逃出颍川的?“

谢清澜摇头。茶楼喧嚣中,她闻到顾怀瑾袖口飘来一缕古怪的药香——与谢玄从桓温府上带回的追踪药粉气味一模一样。

“我们割腕明志。“顾怀瑾的声音轻得像叹息,“每人在右腕划一刀,血滴进祖祠香炉,发誓永不事胡。“他的指尖在桌面画了个古怪符号,“但活下来的顾氏,左腕也有一刀——是降秦时割的。“

谢清澜倒吸一口凉气。这等于承认顾氏曾先后臣服于晋、秦两朝。还未等她回应,楼梯口突然传来青杏急促的声音:“小姐!大公子回府了,正寻您呢!“

回府路上,谢清澜心乱如麻。顾怀瑾那番话既是坦白,也是试探。更令她不安的是那缕追踪药香——桓温的人显然已经盯上他了。

谢玄果然在花厅等候,一身戎装未卸,眉宇间尽是疲惫。“澜儿。“他示意妹妹坐下,“今日你与顾怀瑾当街相拥的事,已经传遍半个建康了。“

谢清澜手中的团扇“啪“地合上:“兄长是来兴师问罪的?“

“我是来请帖的。“谢玄推过一张泥金帖子,“三日后我设宴赏画,你代我邀请顾怀瑾。“他意味深长地补充,“桓温昨日搜查了顾画师的住处。“

“搜到什么?“谢清澜喉咙发紧。

“几张军事草图。“谢玄冷笑,“画的是建康城防,但标注全是错的——错得像是故意为之。“

三日后,顾怀瑾如约而至。谢清澜在穿廊迎他时,发现他今日特意换了身新裁的竹叶纹直裰,发髻用一根素玉簪束起,倒比平日少了几分落拓之气。

“先生今日倒讲究。“她故意打趣,想冲淡连日来的紧张氛围。

顾怀瑾从袖中取出个锦盒:“略备薄礼,望谢将军笑纳。“盒中是一方龟钮铜印,印文竟是“克复神州“四字。

宴席设在临水轩,谢玄请来的都是军中年轻将领。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转到即将到来的北伐。谢清澜注意到顾怀瑾始终沉默,只在自己谈论《孙子兵法》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顾先生以为,苻秦兵力几何?“谢玄突然发问。

“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顾怀瑾不假思索,“但真正能战的不过十万氐族精锐,余者皆是强征的乌合之众。“

满座哗然。这等机密军情,连谢玄都未必尽知。谢清澜看见兄长的手指在案几下悄悄按住了佩剑。

“先生如何得知?“

“画师的眼睛看得细。“顾怀瑾从容举杯,“去岁有批秦商来建康贩马,我为他们画行乐图时,注意到骑兵的鞍辔制式分三种——氐族、羌族、匈奴。马匹优劣悬殊,可知军力参差。“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谢玄却突然转移话题:“听闻先生擅画人物,不如为舍妹描幅小像?“

席间顿时安静下来。按礼俗,未婚女子只有定亲后才会请外男画像。谢清澜手中的酒盏一晃,几滴琼浆溅在袖口,晕开淡淡的红痕。

顾怀瑾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卷绢本:“在下冒昧,早已绘就。“

绢本展开,是那日在古寺初见时谢清澜低头看《伽蓝记》的侧影。画角题着两句诗:“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最令人震惊的是角落一枚朱印——不是寻常名号,而是完整的顾氏家徽:衔简玄鸟脚踏山河。

谢玄盯着那方印看了许久,突然大笑:“好一个'入云深处亦沾衣'!顾兄果然妙人!“他举杯一饮而尽,眼中却毫无笑意。

宴散时,谢清澜借口取披风,在穿廊追上顾怀瑾:“先生今日是故意激怒我兄长?“

月光下,顾怀瑾的轮廓显得格外清晰。他忽然抓住谢清澜的手腕,在她掌心画了那个曾在茶桌描绘过的符号:“记住这个标记。若有一日我...“话未说完,远处传来谢玄的咳嗽声,他立刻松开手,转身没入夜色。

回到闺房,谢清澜在灯下细看掌心——那符号像是变形的“顾“字,又像展翅的鸟。她突然想起什么,翻出父亲留下的北地舆图,在颍川附近找到个相似标记:那是顾氏祖坟的位置,也是传说中永嘉之乱时顾氏藏宝的地宫入口。

窗外,一片柳絮飘落在她刚题到一半的诗笺上。谢清澜拈起柳絮,忽然想起浴佛节那日顾怀瑾说的话:“风花雪月的才华救不了乱世。“

但她分明看见,他今日献画时,袖中落下一角黄麻纸——那是桓温府上专用的公文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