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风起建安城
第五卷:风起建康城
桓温的请帖在子时送达,朱砂写就的字迹在灯笼下像一摊凝固的血。谢清澜隔着竹帘看见顾怀瑾接过帖子时,左手微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那是他执笔的手。
“备轿。“顾怀瑾对送帖的亲兵说,声音平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
待马蹄声远去,谢清澜立刻唤来青杏:“去门房找阿福,就说我要他盯紧大将军府的动静。“阿福是谢玄留下的亲兵,最擅长夜间潜行。
三更鼓过,谢清澜仍在闺房中来回踱步。窗外忽然传来石子击打窗棂的声响。她推开窗,见阿福满脸是汗地站在芭蕉树下:“顾先生入府不到一刻,桓温就摔了杯子!现在前厅剑拔弩张...“
谢清澜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快步走到书案前,挥毫写下一张字条,又从妆匣底层取出一枚玉扣——这是谢玄给她的紧急联络信物。
“把这个送到顾先生画室。“她将字条和玉扣交给阿福,“若他一个时辰内不回,立刻去军营找兄长。“
阿福刚消失在夜色中,远处天际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初夏的第一场雷雨要来了。
大将军府内,烛火将四壁照得如同白昼。顾怀瑾跪坐在席上,面前的长案摆着他三年前画的《北地关山图》。桓温背着双手站在堂前,铁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顾先生可知,朝廷近来查获一批北方细作?“桓温突然开口,声音如同钝刀磨过青石,“他们传递情报的法子很有趣——用画。“
顾怀瑾的目光扫过画卷。那是他记忆中的故乡山水,笔触间尽是乡愁。“大将军明鉴,此画作于永和六年,是为王导丞相忌辰所绘。“
“是吗?“桓温猛地转身,刀鞘撞在案几上,“那这处标注作何解释?“他粗粝的指尖戳向画角一处小亭,“探马来报,前秦在崤山新建的瞭望台,与你这亭子位置分毫不差!“
雨点开始噼里啪啦打在屋顶。顾怀瑾轻轻将画卷转向自己,忽然笑了:“大将军可读过《世说新语》?“
桓温眉头一皱:“休要顾左右而言他!“
“《世说》载,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康一见。“顾怀瑾不紧不慢地斟了杯酒,“为何?因为懂的人自然懂。“他指尖点向亭子旁几乎不可见的题跋,“这是谢安石当年在会稽东山的小亭,我仿其笔意而作。若说像秦军瞭望台...“他突然将酒泼向画卷,墨色晕染间,亭子旁竟显出被酒液激活的隐形诗句——“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桓温的脸色变了。这是谢安出山前的著名诗句,朝野皆知。
“大将军若疑我通敌,“顾怀瑾直视桓温,“不妨想想,谢安石此刻正在何处?“
窗外惊雷炸响。谢安作为主和派领袖,正在广陵操练水师以备北伐——这是朝中公开的秘密。桓温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最终却只是冷笑一声:“好个伶牙俐齿的画师。来人,送客!“
顾怀瑾刚踏出府门,阿福就从暗处窜出,将谢清澜的字条塞进他手中。借着闪电的光,他看清上面只有八个字:“园中木槿,风雨不凋。“
子时三刻,谢清澜持灯立在雨后微凉的花园里。木槿花丛突然沙沙作响,顾怀瑾带着一身水汽出现在她面前,衣襟上还沾着泼酒时溅到的朱砂。
“先生无恙?“谢清澜的声音有些发抖。
顾怀瑾没有回答。他径直走到石亭中,从怀中取出一卷湿漉漉的绢本——是被酒浸透的《北地关山图》。“谢小姐可知道,我为何能画出崤山瞭望台?“
谢清澜摇头。夜风穿过亭柱,吹得灯焰忽明忽暗。
“因为那本是我顾氏祖坟的守墓亭。“顾怀瑾的声音突然变得嘶哑,“永嘉之乱时,秦军占了颍川,把我族祖坟改建成军事据点。我画它,是要记住这份耻辱。“
一滴雨水从他额发滑落,在画上晕开淡淡的红——那不是朱砂,是血。谢清澜这才注意到他右手指甲尽裂,想必是在桓温府上强压怒意时自己掐的。
“桓温北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她轻声问。
“玉玺。“顾怀瑾冷笑,“传言说永嘉之乱时,我顾氏先祖将传国玉玺藏在祖坟地宫。桓温想效仿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谢清澜倒吸一口凉气。难怪桓温对一幅画如此紧张。她正要追问,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梆子声——是谢府门禁的信号。
“兄长回来了!“她慌忙吹灭灯笼,拉着顾怀瑾躲到假山后。黑暗中,她感觉到他的呼吸喷在自己耳畔,带着淡淡的酒气和松墨香。
谢玄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最终停在石亭前。“澜儿?“他唤了两声,又自言自语道,“这丫头,灯笼也不收...“待脚步声彻底消失,谢清澜才长舒一口气。
“三日后我要离开建康。“顾怀瑾突然说,“桓温虽暂时放我走,但他的密探会一直盯着。“
“去哪?“
“北方。“他的目光投向漆黑的天际,“找我的族人。“
谢清澜心头一紧。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穿越战线,凶险万分。雨后的木槿花沾满水珠,在月光下像无数泪眼。
次日清晨,谢玄被紧急征召的消息传来。谢清澜正在为他整理行装,青杏慌慌张张跑进来:“小姐,顾先生来了!“
顾怀瑾一身远行装束站在前厅,见谢清澜出来,从袖中取出个锦囊:“请转交谢将军。北地多瘴气,这药囊可防瘟疫。“
谢清澜接过锦囊,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老茧——那是常年执笔磨出的痕迹。“兄长在后园练剑。“她低声说,“先生...何时动身?“
“今夜子时。“顾怀瑾的目光扫过她发间的木槿花,“桓温已经派人搜查过我的画室了。“
谢清澜手中的锦囊差点掉落:“搜到什么?“
“几张建康城防草图。“他嘴角浮现一丝苦笑,“画的是城墙,但走向全错——我把朱雀桥画到了玄武湖边。“
这分明是故意的。谢清澜刚要说话,谢玄的脚步声从廊下传来。顾怀瑾迅速后退一步,恢复了客套疏离的姿态。
“顾兄是来送行的?“谢玄一身戎装,腰间佩剑闪着寒光。
顾怀瑾拱手:“略备薄礼,愿将军旗开得胜。“
谢玄接过锦囊,突然压低声音:“桓温今早签发了一道密令。“他看了眼妹妹,“关于顾兄的。“
谢清澜手中的团扇“啪“地掉在地上。顾怀瑾却面不改色:“可是要拿我问罪?“
“不。“谢玄神色复杂,“他要征你入幕府,随军北伐。“
园中一时寂静,只有早蝉在枝头嘶鸣。谢清澜看向顾怀瑾——他眼中闪过一丝她看不懂的情绪,像是猎人终于等到猎物入网。
“怀瑾一介画师,何德何能...“
“因为你知道顾氏祖坟的入口。“谢玄冷笑,“桓温需要向导。“
顾怀瑾突然笑了:“那请将军转告桓公,就说...“他瞥了眼谢清澜,“就说'画眉深浅入时无'。“
谢玄皱眉,谢清澜却瞬间红了眼眶——这是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中的句子,下一句是“妆罢低声问夫婿“。顾怀瑾在用隐语表态。
午后,谢玄率军开拔。谢清澜站在城楼上,看着兄长银甲白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尘土中。转身时,她发现城墙角落刻着个不起眼的符号——衔简玄鸟,与顾怀瑾掌心画的一模一样。
当夜子时,谢清澜辗转难眠。忽听窗外传来三声鹧鸪叫——是她与顾怀瑾约定的暗号。她推开窗,见他一身夜行衣站在月光下。
“桓温的缉捕文书到了。“他递上一卷帛书,“说我私通北秦。“
帛书在月光下泛着惨白的光。谢清澜看到上面盖着猩红的官印,日期竟是三日后——这是先斩后奏的伎俩。
“我现在就走。“顾怀瑾的目光扫过她的闺房,仿佛要记住每一个细节,“北上寻找族人,揭露桓温私掘陵墓的阴谋。“
谢清澜突然抓住他的手腕:“带我一起走。“
顾怀瑾瞳孔骤缩:“什么?“
“我通北地舆志,懂鲜卑语,还认得草药。“谢清澜声音颤抖却坚定,“你腕上这两道疤,一道为晋,一道降秦——若遇关卡,我能帮你周旋。“
远处传来打更声。顾怀瑾突然抬手抚上她的脸颊,拇指擦过她不知何时流下的泪:“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放弃谢家千金的身份,成为朝廷缉拿的逃犯...“
“我知道。“谢清澜抓住他的手,“就像知道《世说新语》里,谢安为何要在淝水之战前下棋赌别墅。“
顾怀瑾深深看着她,突然从怀中取出一块残破的玉佩:“这是我族人在战乱中留给我的信物。若你决意相随...“他将玉佩一分为二,“待天下太平,以此为凭。“
玉佩断裂处锋利如刃,在谢清澜掌心留下一道细小的血痕。她将半块玉佩贴在心口,听见远处隐约传来马蹄声——是巡夜的官兵。
“三日后,西郊废祠。“顾怀瑾的身影渐渐融入夜色,“若你来了,我们就一起浪迹天涯。若不来...“他的声音消散在风里,“就当我们从未相识。“
谢清澜攥紧玉佩,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城墙阴影处。夜风吹散了她未出口的话语——那本是《世说新语》里,谢道韫对丈夫王凝之说的:“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而今她想说的是:不意天壤之中,乃有顾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