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态势分析
一 坦桑尼亚的经济概况
坦桑尼亚属于低收入国家,然而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的情况下,坦桑尼亚的宏观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体呈增长趋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8年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按现价美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约574.37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1050美元。
自1985年以来,坦桑尼亚一直配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推行经济自由化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2001年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定坦桑尼亚达到重债穷国动议完成点,将于20年内减免其30亿美元外债。200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其在非洲的第一个技术援助中心——东非技援中心设在坦桑尼亚。2011年,坦桑尼亚出台《国家发展规划五年计划(2011—2015)》,确定了农业、基础设施、工业、旅游、人力资源、信息通信六大优先发展领域。2012年,坦桑尼亚东南沿海发现了储藏量约10亿桶量的天然气,为坦桑尼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2015年,马古富力总统执政后,积极落实竞选承诺,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着力改善政府服务水平和民生问题。2016年,坦桑尼亚政府推出了《国家发展规划五年计划(2016—2020)》,将工业经济成型、经济和人力发展整合、创造良好的营商投资环境和加强监管确定为四大优先发展领域。从2010年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速为6.6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速保持在3.2%(详见图1-4),在国际上处于较快水平,说明坦桑尼亚具有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
坦桑尼亚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从图1-5中可以看到,坦桑尼亚的人口总数、劳动力人口和城镇人口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年,坦桑尼亚全国总人口49082997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2388425人,占 比45.6%;城 镇 人 口14476048人,占 比29.5%。2017年,坦桑尼亚总人口57310019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6306084人,占比45.9%;城镇人口18942681人,占比33.1%。
2013—2017年,坦桑尼亚连续五年实际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约7%。2018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放缓至5.5%。究其原因,不稳定的投资政策对投资者的信心和采矿业、能源业的增长有所影响。在相对强劲的国内需求的推动下,服务业仍是坦桑尼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达累斯萨拉姆、坦噶、姆特瓦拉、巴加莫约等经济特区的开发,达累斯萨拉姆港的扩建,中央铁路标准轨距建设,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天然气管道建设等项目,都将成为坦桑尼亚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能源部门是另一个重要的增长行业,坦桑尼亚与乌干达的跨境原油管道于2018年初开工建设,计划2020年建成。能源行业的扩张,将有赖于更多的私人投资;然而随着坦桑尼亚投资政策的变化,对于私营企业的支持将越来越少,许多投资计划被搁置,经济表现不佳的风险也越来越大。[17]
二 坦桑尼亚的外贸与外资
虽然坦桑尼亚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积极扩大出口,同时减少政府开支和节制借款采购,但贸易赤字仍呈上升趋势。外国投资、外国援助和国际旅游收入用以弥补贸易赤字,每项大约各占1/3。
坦桑尼亚出口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其中棉花、剑麻、腰果、咖啡、烟草、茶叶、丁香出口占外汇收入的80%。工矿业出口产品主要有钻石、黄金、纺织品、服装、皮革制品、鞋、树胶、铝制品等。进口以工业生产资料和工业品为主,主要有仪器、饮料、机械设备、金属制品、交通运输工具、石油等。2018年,坦桑尼亚对外贸易总额为128.4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9.25亿美元,进口额79.17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印度、德国、英国、日本、沙特阿拉伯、荷兰、意大利、新加坡、肯尼亚等。随着坦桑尼亚工业化战略的推行,其对外贸易的逆差略微增加。坦桑尼亚是东非物价最高的国家,虽然贫富差距较大,但消费水平总体并不低。目前,该国对于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以及摩托车、农用机械等产品的需求正不断扩大,同时对于廉价日用消费品的需求也十分庞大。该国许多产品依靠进口,加之普通民众的品牌认知度较低,有利于新产品进入市场。
为吸引外资,1990年坦桑尼亚投资促进中心成立,负责审批投资项目,向国内外投资商提供咨询。1997年颁布《坦桑尼亚投资法》,2002年颁布《出口加工区法案》。截至2017年底,坦桑尼亚吸引外资存量为203.51亿美元。由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18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7年,坦桑尼亚吸收外资流量为11.8亿美元;外资主要集中在矿业、旅游业、农业、制造业和通信业等领域。目前,中国、英国、印度、肯尼亚、南非等国是坦桑尼亚的主要外资来源地,其中来自中国、南非、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较为活跃。中国已经成为坦桑尼亚第一大外资来源国。[18]
外国援助在坦桑尼亚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图1-6显示,2000—2017年,坦桑尼亚接收的净官方发展援助[19]总体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坦桑尼亚每年接受的外国援助约9亿美元,坦桑尼亚的主要发展伙伴主要通过总体预算支持等方式提供援助。主要发展伙伴包括英国、印度、南非、荷兰、肯尼亚、美国、加拿大、意大利、德国等国家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欧盟、非洲开发银行等组织。

图1-6 2000—2017年坦桑尼亚接收的净官方发展援助
数据来源: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的发展援助委员会,《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流动的地理分布》、《发展合作报告》以及《国际发展统计》数据库。
三 坦桑尼亚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一)财政政策
由于长期受国外援助的影响,坦桑尼亚外债较高,财政赤字现象严重,财政余额一直处于负数状态。
通过图1-7可以看出,坦桑尼亚的总税率变化不大,保持在44%左右。但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坦桑尼亚已经属于重税负国家,即企业需要上缴政府的税率达到了企业利润的44%左右。
2016年,坦桑尼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4%。坦桑尼亚政府在2017—2018年度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资本投资和社会支出刺激经济增长,然后收紧财政以保持债务的可持续性。此外,政府还通过增加国内收入来缓解财政赤字现象。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的税收预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4%,高于2016—2017年度1个百分点。政府采取一些政策措施,尤其是提高燃油税,以提高税收收入。同时,打击避税行为,以提高国家的收入。然而,这一战略的红利受到了私营部门活动低迷的影响。
为了偿还外债,马古富力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控制支出、节约成本的措施。政府经费预算因社会支出的需求而不断增加,随着坦桑尼亚的债务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在2017—2018年达到峰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左右。此后,由于稳定的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支出增长速度,赤字将有所缩小。财政赤字将由国内和国际债务共同提供资金进行补偿,2016年坦桑尼亚公共债务为168亿美元,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7.8%,预计到2022年底,公共债务将攀升至国内生产总值的43.5%。[20]
(二)货币政策
马古富力总统上台以来,坦桑尼亚一直推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
通过图1-8可以看出,坦桑尼亚的通货膨胀率在2012年达到了顶峰(16%),随后一路下降,2017年,坦桑尼亚的通货膨胀率仅为5.32%,远低于其他非洲国家,看得出来,坦桑尼亚实行了较为稳定可控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经济处于可控预期范围。
2016年,坦桑尼亚贷款利率为16.2%,存款利率为10.6%,货币市场利率为7.6%。[23]坦桑尼亚的贷款利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金融投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技术支持下,坦桑尼亚中央银行正式转向以利率为基础的货币框架,以期改善迄今为止薄弱的货币流动传导机制。然而,中央银行将继续受到坦桑尼亚金融市场易变性的限制,价格仍将容易受到供需方面冲击的影响。
为了应对流动性紧张的情况,中央银行自2016年3月以来已连续将贴现率从16%下调至9%,并将在短期内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由于美元持续走强和油价上涨的威胁,央行在2020—2022年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之前,可能会在2018—2019年部分逆转降息。央行希望在应对增长放缓趋势的压力与通胀风险之间找到平衡。[24]因此,坦桑尼亚总储备[25]近些年来在持续增加(详见图1-9)。

图1-9 坦桑尼亚2000—2018年总储备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数据文件。
预计2018—2022年坦桑尼亚先令对美元汇率将继续下滑。随着美国货币紧缩周期达到顶峰,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预计新兴市场货币将在2018—2019年受到全球动态的拖累。这几年坦桑尼亚先令的贬值速度会相当快。2019年后,坦桑尼亚对外融资需求的缩减将为坦桑尼亚先令提供一些支持。[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