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章 巧计化解,借力打力
魏贤公公亲自下场,以“监察祭祀大典”这等看似“重用”实则“刁难”的手段,企图给苏文一个下马威,甚至抓住把柄,将其打压下去。
整个都察院,乃至京城官场不少人,都在等着看苏文的好戏,看这位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如何在这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面前,栽第一个大跟头。
然而,苏文的应对,却再次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惊慌失措,没有四处求援,更没有直接去找魏贤硬顶。
他只是……平静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然后,他便一头扎进了堆积如山的、关于宫廷祭祀礼仪的卷宗和典籍之中!
旁人看来,他这似乎是在临阵磨枪,做最后的挣扎。
但实际上,苏文是在……开挂!
他利用系统,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大夏王朝祭祀礼仪的规章制度、历史沿革、甚至是历代祭祀中出现过的各种疏漏和“潜规则”,全部扫描、录入、分析!
同时,他也启动了【洞察之眼】,对魏贤公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扫描分析:
【目标人物:魏贤】
核心天赋:【揣摩上意(高级)】(极擅长观察皇帝心思)、【构陷之术(中级)】(擅长罗织罪名,制造冤案)、【贪婪成性(负面)】(极度贪财,收受贿赂)。
性格弱点:极好面子,注重排场和自身在宫中的威仪;与太后/某宠妃存在潜在矛盾(争夺内廷权力);与部分外戚或勋贵有利益勾结,但也存在互相利用和猜忌。
行事风格:表面和善,实则阴狠;擅长借刀杀人,轻易不亲自下场;掌控欲极强,对威胁到自身权力者毫不留情。
看着系统给出的分析结果,尤其是那条“极好面子”和“与太后/宠妃有矛盾”的弱点,苏文的嘴角,勾起了一抹狡黠的笑容。
他心中,已然有了应对之策!
接下来的几天,苏文开始“一丝不苟”地履行他的“监察职责”。
他没有像魏贤预想的那样,因为不熟悉流程而出错,或者因为害怕得罪人而敷衍了事。
相反,他表现得……比魏贤还要“较真”!还要“注重规矩”!
他拿着那本被他用系统“吃透”了的《大夏祭祀仪典》,如同拿着尚方宝剑,开始对整个祭祀大典的筹备过程,进行“地毯式”的监察!
从祭品的种类、数量、摆放位置,到乐器的音准、舞者的动作,再到参与官员的服饰、站位、礼仪……
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亲自核对!
而且,他总能“恰到好处”地,从那些看似完美的流程中,挑出一些符合“规矩”、但又极其容易被忽视的“小毛病”!
比如:
“按照《礼记·祭统》记载,祭天所用牺牲之色,当为纯黑。这头太牢(牛)虽毛色黝黑,然蹄间杂有白毛,似与古礼不符,还请内务府主管大人核实。”
“启禀陛下(通过奏疏),臣查阅《大夏会典》,宗庙祭祀所用香烛,其尺寸、材质皆有定规。然此次太庙所备‘龙涎香’,其长度似短了三分,恐失敬于先祖,请司礼监查验。”
“回禀太后娘娘,臣观此次祭祀乐舞,其中‘云门大卷’一篇,舞者衣袖之滚边,按祖制当用五色丝线,然今所见,似缺了青色……此事虽小,恐堕皇家威仪,臣不敢不察。”
……
苏文的这些“挑刺”,全都引经据典,有理有据,完全符合都察院御史“纠劾百官,辨明礼仪”的职责!
而且,他挑的毛病,都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但又确实是“不合规矩”的细节疏漏!
更绝的是,他每次“发现问题”,都不是直接去找负责具体事务的小官小吏,而是……直接将问题捅到更高层!
涉及到祭品的,他直接上奏疏给皇帝!
涉及到香烛用度的,他直接请司礼监自查!
涉及到乐舞服饰的,他甚至“不着痕迹”地将问题捅到了对这些方面最为挑剔、且与魏贤素有嫌隙的太后那里!
一时间,整个祭祀大典的筹备工作,被苏文搅得“鸡飞狗跳”!
那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和太监们,叫苦不迭!
他们本来以为苏文只是个摆设,或者最多就是走走过场,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御史大人,竟然如此“吹毛求疵”!而且每次挑出的毛病,都让他们无法反驳,还直接捅到了顶头上司甚至皇帝太后那里!
这下,压力瞬间从苏文身上,转移到了那些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部门头上!
尤其是司礼监!
魏贤本来是想给苏文找麻烦,结果苏文反过来,用“祖宗规矩”、“皇家威仪”做大旗,不停地给司礼监挑刺!而且还把太后都给牵扯了进来!
这让极其好面子、又不想在太后面前失了体面的魏贤,感到无比的憋屈和……恼火!
他总不能说苏文做得不对吧?人家可是完全按照“规矩”来的!
他更不能去斥责苏文多管闲事吧?人家可是奉旨监察!
他甚至还得捏着鼻子,去处理苏文“发现”的那些“问题”,免得真的在祭祀大典上出了纰漏,被皇帝和太后怪罪!
几番交锋下来,魏贤非但没能抓住苏文任何把柄,反而被苏文这种“借力打力”、“用规矩反制规矩”的手段,搞得灰头土脸,吃了好几个哑巴亏!
而苏文,则在这场看似被动的“刁难”中,不仅毫发无损,反而进一步展现了他熟悉规矩、行事严谨、不畏强权的形象,赢得了更多中立官员的尊重,甚至……让皇帝和太后都对他“印象深刻”!
第一次正面交锋,苏文,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