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综述[1]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与民国教育体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民国教育特别是民国文学教育如何影响了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与传播,这一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来,与之相关的探讨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现代文学与现代教育的关系研究最初从“大学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探讨中延伸而来,又因“民国文学”概念的提出逐步走向深化,在当时是一种“学术试验”,如今却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研究的尝试,“民国文学教育”这一概念虽已被诸多学者接纳,但是关于它的学术定义、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界定仍然处在“散漫无序”的状态。2012年,有学者使用了“民国文学教育”这一概念来探讨北京大学和“东南—中央大学”两所民国国立大学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创作的差异。作者在文中采用了胡小石“文学教育,即文学之得列入大学分科”[2]之说来定义“民国文学教育”[3]。据此民国文学教育当特指“民国国立大学中的文学教育”,但是由于文学与教育的关系研究从一开始就在“现代性话语”的支配下走向泛化,大部分学者并未考虑研究对象的界定,也缺乏一定的综述意识和问题推进意识。民国文学教育研究虽处在自由探索阶段,但多少也显示出“无秩序”的倾向。为了更清晰地呈现“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总结“民国文学教育”研究的得失,本部分梳理了近20余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历史缘起”“现状考察”和“问题反思”3个方面对此项研究加以综合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