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锺翰史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研究的思路与基本框架

(一)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以全面占有资料为基础,充分借鉴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王锺翰的学术渊源、学术路径、史学成就与特点等进行深入探讨。本着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原则,本书将王锺翰的学术放到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的历程中进行考察与分析。

(二)全书分为六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书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旨趣,回顾学术界的研究状况,简述研究思路、论文基本框架以及研究的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为王锺翰的生平、品行与学术路径转变。主要介绍王锺翰的生平、品行与学术历程,将学术生涯分为家世与成长、燕园求学与任教、中央民族大学执教与治学。

第二章为王锺翰的明清政治史研究。首先,该章阐述了王锺翰对皇太极、袁崇焕、康熙、雍正、施琅、洪承畴、陈梦雷、李光地等人物以及“明末三案”“太后下嫁”与康熙处理党争问题、雍正继位等明清重大政治事件的考察。其次,该章探讨了王锺翰对清代军机处、总理衙门、内务府等各种政治机关以及清廷的北方蒙古、西北新疆、西南等的民族宗教政策内容的论述。通过上述两方面的研究来探讨其研究在同时代研究中的特色、地位、影响等。

第三章为王锺翰的满族社会经济史研究。此为王锺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要的研究内容。首先,该部分考察了他对满族在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期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其次,该部分深入探讨了王锺翰对康熙重视农业、关心民生的论述。最后,该部分对王锺翰关于清代旗地状况以及《红楼梦》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的论述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四章为王锺翰对民族史的研究。论述他对满族的形成、发展及蒙古、达呼尔等民族的研究,并考察他主编的《满族简史》《中国民族史》等著述。通过对江应樑等编写的《中国民族史》在体例、内容、观点等的比较,探讨其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第五章为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考察王锺翰在燕京大学求学时曾帮助邓之诚整理清代则例,执教与治学后参与点校《清史稿》,独自校订《清史列传》《清鉴易知录》《道咸以来朝野杂记》,整理朝鲜《李朝实录》中的女真史料等,这为他的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

第六章为王锺翰的史学思想与方法。总结王锺翰由“素嗜考据”到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精深考证治史风格,充分利用中外资料以及全面综合比较研究的史学方法与特色。同时,该部分也深入分析了王锺翰的学术报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等。

最后,评析王锺翰的史学地位与影响。通过他在清史、满族史领域的治学与育人,阐明其在同时代史坛上的地位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