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天文密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的神话在西汉的《史记》《淮南子》等书里就有了,比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出现得要早。这个神话的大意是这样的。我们安身立命的天和地,天在上,像雨伞那样盖在头顶;地在下,像棋盘那样四四方方。这个正方形大地的四角各有一座高山,它们支撑着天盖。然后就出事了,远古时期,有两个部族首领共工与颛顼,他们争夺天下,最后共工被打败了。失败的共工无处撒气,于是一怒之下一头撞向了大地西北角的那根擎天的柱子——不周山。顷刻间,轰隆一声巨响,天柱折断,西北角的天塌了,大地的东南角塌陷,也失去了平衡,地上顿时水火泛滥,一片混乱。

女娲补天

眼看天地就要毁灭,为了挽救这个危局,神女女娲出来了。她收集地上的石头,点燃炉火,炼成了许多“五色石”,用它们把天上塌掉的部分补好了。那么折断的不周山怎么办呢?不能总用手托着这一角的天穹啊!她决定用更结实的骨质柱子代替容易崩折的石头柱子,于是她砍掉一只鳌(一种巨大的神龟)的四条腿,用它那些粗壮的腿骨,立在大地的四个角代替石头做的天柱,终于支住了不稳固的天穹,这样就形成了后来的天地格局。

共工一头撞折不周山那一瞬间,是一场巨大的灾变,所以后代文人常把它作为典故,来比喻突发的变故。比如《水浒传》第一回,写洪太尉上江西龙虎山请张天师祈禳瘟疫时,参观伏魔殿,硬要打开封闭的地穴,结果一股黑气“哗啦啦”冲出来。那股气势,书中是这样用诗形容的:“恰似:天摧地塌,岳撼山崩。钱塘江上,潮头浪拥出海门来;泰华山头,巨灵神一劈山峰碎。共工奋怒,去盔撞倒了不周山。”

不周山,顾名思义,就是“不完整的山”。它被撞断,当然就不完整了,看来这山名很可能是后起的。